线上集群后端某台Web服务器例行检查时,我观察到+buffers/cache值(即Linux内存的实际使用情况)一直都是5365左右,就算停掉Nginx+FastCGI程序和其它程序也是一样,考虑到这台机器经常在使用rsync+inotify,肯定会存在着频繁存取文件的情况。而Linux系统有一个特性:在Linux下频繁存取文件时,就会占用物理内存。当程序结束时并不会自动释放被占用的内存,而是一直作为Cache存在。实际上内核结束一个程序后,它是会释放内存的,但是内核并没有立刻将这部分收集到free当中,而是存在在cached或者buffer当中,提高系统的io效率,cache和buffered的内存是由内核进行动态的配置管理,如果系统的free大小不够的时候,系统会自动释放cache buffer的内存给程序使用(因此如果是看到used很多,来手动释放内存其实是不需要的,我前面的文章及书籍其实也说明了我们应该如何观察Linux系统的实际内存使用情况,这里就不再多描述了)。
Linux长时间使用会导致cache缓存占用过大,甚至拖累CPU的使用率,可以通过命令手动释放Linux内存,详细教程如下:
Linux释放内存的命令: sync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原文链接:https://rumenz.com/rumenbiji/linux_drop_caches.html
drop_caches的值可以是0-3之间的数字,代表不同的含义: 0:不释放(系统默认值) 1:释放页缓存 2:释放dentries和inodes 3:释放所有缓存
在Linux系统下,我们一般不需要去释放内存,因为系统已经将内存管理的很好。但是凡事也有例外,有的时候内存会被缓存占用掉,导致系统使用SWAP空间影响性能,例如当你在Linux下频繁存取文件后,物理内存会很快被用光,当程序结束后,内存不会被正常释放,而是一直作为caching。,此时就需要执行释放内存(清理缓存)的操作了。
当linux频繁读取文件后,物理内存会很快被用完,当程序结束后,内存不会被正常释放,而是一直caching,因此有必要手动清理系统缓存释放内存。 sync 操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把访问到的文件放到buffer中。为了避免断电,等故障造成数据丢失,我们需要把buffer中的缓存数据写入到磁盘 > sync;sync;sync 手动执行sync命令(描述:sync 命令运行 sync 子例程。如果必须停止系统,则运行sync 命令以确保文件系统的完整性。sync 命令将所有未写的系统缓冲区写到磁盘中,包含已
释放 reclaimable slab ,包括dentries and inodes cache
1、某分行部署的某台服务器内存占用过高,导致死机; 2、代码层面检查暂未发现问题,服务器硬重启持续一段时间后(3-5天)再次占满。
Linux服务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其内存管理机制,会将暂时不用的内存转为buff/cache,这样在程序使用到这一部分数据时,能够很快的取出,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所以这也正是Linux内存管理中非常出色的一点,所以乍一看内存剩余的非常少,但是在程序真正需要内存空间时,Linux会将缓存让出给程序使用,这样达到对内存的最充分利用,所以真正剩余的内存是free+buff/cache
当在Linux下频繁存取文件后,物理内存会很快被用光,当程序结束后,内存不会被正常释放,而是一直作为caching。
马哥linux运维 | 最专业的linux培训机构 ---- 最近在维护一台CentOS服务器的时候,发现内存无端"损失"了许多,free和ps统计的结果相差十几个G,搞的我一度又以为遇到灵异事件了,后来Google了许久才搞明白,特此记录一下,以供日后查询。 虽然天天都在用Linux系统办公,其实对它的了解也不过尔尔。毕业几年才迈入"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境界,我觉得自己丝毫没有愧对万年吊车尾这个称号 :( 问题描述和初步调查 同事说有一台服务器的内存用光了,我连上去用free看了下,确实有点怪。 $ fr
在Linux/Unix系统中,在文件或数据处理过程中一般先放到内存缓冲区中,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写入磁盘,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sync命令则可用来强制将内存缓冲区中的数据立即写入磁盘中。用户通常不需执行sync命令,系统会自动执行update或bdflush操作,将缓冲区的数据写 入磁盘。只有在update或bdflush无法执行或用户需要非正常关机时,才需手动执行sync命令。
malloc/free和new/delete的共同点是:都是从堆上申请空间,并且需要用户手动释放。不同的地方是:五个用法,一个原理
最近一台 CentOS 服务器,发现内存无端损失了许多,free 和 ps 统计的结果相差十几个G,非常奇怪,后来Google了许久才搞明白。
C/C++程序为编译后的二进制文件,运行时载入内存,运行时内存分布由代码段、初始化数据段、未初始化数据段、堆和栈构成,如果程序使用了内存映射文件(比如共享库、共享文件),那么包含映射段。Linux环境程序典型的内存布局如图1-5所示。
可以看出buff/cache占用的内存份额很大,有时候程序运行结束后,大量内存仍位于buff/cache中,有时运行程序会导致内存不足,因此需要将这部分内存释放出来。
定义:Swap space交换空间,是虚拟内存的表现形式。系统为了应付一些需要大量内存的应用,而将磁盘上的空间做内存使用,当物理内存不够用时,将其中一些暂时不需要的数据交换到交换空间,也叫交换文件或页面文件中。
之前在实习时,听了 OOM 的分享之后,就对 Linux 内核内存管理充满兴趣,但是这块知识非常庞大,没有一定积累,不敢写下,担心误人子弟,所以经过一个一段时间的积累,对内核内存有一定了解之后,今天才写下这篇文章记录,分享。
在疫情期间,小编不得不待在家中远程办公。但变的是办公方式,不变的是美创运维的7*24小时不间断支持。
之前在实习时,听了 OOM 的分享之后,就对 Linux 内核内存管理充满兴趣,但是这块知识非常庞大,没有一定积累,不敢写下,担心误人子弟,所以经过一个一段时间的积累,对内核内存有一定了解之后,今天才写下这篇博客,记录以及分享。
虚拟地址空间(Virtual Address Space)是每一个程序被加载运行起来后,操作系统为进程分配的虚拟内存,它为每个进程提供了一个假象,即每个进程都在独占地使用主存。
最近在维护一台CentOS服务器的时候,发现内存无端"损失"了许多,free和ps统计的结果相差十几个G,搞的我一度又以为遇到灵异事件了,后来Google了许久才搞明白,特此记录一下,以供日后查询。
在Linux 操作系统中,当应用程序需要读取文件中的数据时,操作系统会先分配一些内存,将数据从磁盘读入到这些内存中,然后再将数据发给应用程序;当需要往文件中写数据时,操作系统先分配内存接收用户数据,然后再将数据从内存写到磁盘上。然而,如果有大量数据需要从磁盘读取到内存或者由内存写入磁盘时,系统的读写性能就变得低下。因为无论是从磁盘读数据,还是写数据到磁盘,都是一个很消耗时间和系统资源的过程。
swapon命令用于激活Linux系统中的交换空间,交换空间在Linux系统的内存管理中起到建立虚拟内存的作用。
来源:高效运维 ID:greatops 前言 之前在实习时,听了 OOM 的分享之后,就对 Linux 内核内存管理充满兴趣,但是这块知识非常庞大,没有一定积累,不敢写下,担心误人子弟,所以经过一个一段时间的积累,对内核内存有一定了解之后,今天才写下这篇博客,记录以及分享。 【OOM - Out of Memory】内存溢出 内存溢出的解决办法: 1、等比例缩小图片 2、对图片采用软引用,及时进行 recycle( ) 操作。 3、使用加载图片框架处理图片,如专业处理图片的 ImageLoader 图片加
垃圾回收♻️(GC)是Go语言关键特性,帮助开发人员大大减轻心智负担。我们知道内存有栈和堆区之分,栈内存无需手动释放,但是堆内存需要我们手动释放。在Go语言中,GC会跟踪和释放不再使用的堆内存,每个Gopher都应该了解其工作原理,这非常有助于我们对程序进行优化。
黑暗的内存管理 很多人对 C 语言深恶痛绝,仅仅是因为 C 语言迫使他们在编程中必须手动分配与释放内存,然后通过指针去访问,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导致程序运行运行时出现内存泄漏或内存越界访问。 C 程序的内存泄漏只会发生在程序所用的堆空间内,因为程序只能在堆空间内动态分配内存。NULL 指针、未初始化的指针以及引用的内存空间被释放了的指针,如果这些指针访问内存,很容易就让程序挂掉。 除了堆空间,程序还有个一般而言比较小的栈空间。这个空间是所有的函数共享的,每个函数在运行时会独占这个空间。
内存是计算机的重要资源,虽然今天大多数的服务对内存的需求都没有那么高,但是数据库以及 Hadoop 全家桶这些服务却是消耗内存的大户,它们在生产环境动辄占用 GB 和 TB 量级的内存来提升计算的速度,Linux 操作系统为了更好、更快地管理这些内存并降低开销引入了很多策略,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 HugePages,也就是大页[^1]。
C++程序员在编写代码的过程往往都会涉及到堆内存的开辟和释放,使用new和delete关键字。特别是内存的释放是通过程序员手动完成的,而不像栈内存只要生存周期结束即可由系统自动回收。所在在实际的编码中,如果忘记手动释放内存或因其他一些细节原因而未进行堆内存的释放,最终导致产生大量的内存释放,造成资源浪费。
1.清理前内存使用情况 free -m 2.开始清理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3.清理后内存使用情况 free -m 4.完成! 查看内存条数命令: dmidecode | grep -A16 "Memory Device$" ++++++++++++++++++++++++++++++++++++++++++++++++++++++++++++ # sync #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echo
https://www.cnblogs.com/poloyy/category/1806772.html
Java的垃圾回收,我们都知道写Java程序的时候,是不考虑内存分配的。是由jvm底层回收释放内存的。可以通过system.gc手动释放,但是是不是会立刻执行全靠jvm内部自己决定。这里我们用jdk1.7举例子说明,主要是jdk1.7和jdk1.8的区别比较大.jdk1.8多了一个元数据区,没有永久区。直接从物理机上分配内存,极少会出现oom.(内存溢出)。我们可以用jvm自带的命令行工具,这里要注意一下要用oracle版本的,不要Linux自带的openjdk.我们敲击jps就能看到Java进程,在用js
【1】https://docs.microsoft.com/zh-cn/dotnet/standard/managed-code
项目的扩容申请了一台机器,到手之后看一下机器的指标,看到内存使用情况是这样的。 1、查看内存 free $ free -h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25G 89G 36G 92K 212M 74G -/+ buffers/cache: 14G 111G Swap
free 命令用于显示内存的使用情况,显示可用和已用物理内存和交换内存的总数,以及内核使用的缓冲区。
Java提供的MappedByteBuffer底层实现靠的是mmap技术,当然这里指的是Linux平台,因此建议大家先了解一下mmap在Linux上的实现原理,然后在来阅读本篇文章:
设计的目的就是当上面提到的+buffers/cache表示的可用内存都已使用完,新的读写请求过来后,会把内存中的部分数据写入磁盘,从而把磁盘的部分空间当做虚拟内存来使用。
============================================================================= 涉及到的知识点有: 一、内存管理、作用域、自动变量auto、寄存器变量register、代码块作用域内的静态变量、代码块作用域外的静态变量。
在C语言阶段,我们常说局部变量存储在栈区,动态内存中的数据存储在堆区,静态变量存储在静态区,常量存储在常量区,其实这里我们所说的栈区、堆区、静态区以及常量区都是 虚拟进程地址空间 的一部分,其中具体内存区域的划分如下:
收到告警后,笔者先登录到告警机器中, top命令查看此时此刻的各个应用程序占用的内存大小, 这里其实有两个指标可以查看,
默认情况下,每个Linux操作系统都有一个高效的内存管理系统,该系统用于定期清除缓冲区高速缓存。您可以使用以下简单命令手动释放内存缓存:
本系列文章试图从一名 Java 开发者(有时也会穿插其他语言)的角度窥探 Go 语言,并以注释的方式提及 Go 与 Java 的一些区别,方便 Java 开发者迅速入门 Go 语言。
new、delete 和 placement new 是 C++ 中的内存管理操作符。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