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 <process.h> // for _beginthread()
线程对于 Windows 编程人员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一直以来,我对它的了解也只是基本的使用层面。对于很多细节,也并不是很了解。这作为一个 Windows 客户端开发人员,可以说是非常尴尬了。所以,抽了一点时间,仔细梳理了一下线程相关的内容。顺便记录下来。
改变了栈的大小,但是把CreateThread的第2参数改成0x100000或者更小的时候,程序还是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只有将栈的大小还原为默认值,且CreateThread的第2参数为0 才能正确运行
本文将带领你与多线程作第一次亲密接触,并深入分析CreateThread与_beginthreadex的本质区别,相信阅读本文后你能轻松的使用多线程并能流畅准确的回答CreateThread与_beginthreadex到底有什么区别,在实际的编程中到底应该使用CreateThread还是_beginthreadex?
VOIDInitializeCriticalSection(LPCRITICAL_SECTION lpCriticalSection ) 创建临界区
在Windows平台下创建多线程有两种方式,读者可以使用CreateThread函数,或者使用beginthreadex函数均可,两者虽然都可以用于创建多线程环境,但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首先CreateThread函数它是Win32 API的一部分,而_beginthreadex是C/C++运行库的一部分,在参数返回值类型方面,CreateThread返回线程句柄,而_beginthreadex返回线程ID,当然这两者在使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为了代码更加通用笔者推荐使用后者,因为后者与平台无关性更容易实现跨平台需求。
对于操作系统而言,在并行程序设计中难免会遇到数据同步和共享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以windows系统为例回顾一下资源同步的相关问题。要点如下:
定义:内核对象通过API来创建,每个内核对象是一个数据结构,它对应一块内存, 由操作系统内核分配,并且只能由操作系统内核访问。在此数据结构中少数成员如安全描述符和使用计数是所有对应都有的,但其他大多数成员都是不用类型的对象特有的。内核对象的数据结构只能由操作系统提供的API访问,应用程序在内存中不能访问。调用创建内核对象的函数后,该函数会返回一个句柄,它标识了所创建的对象。它可以由进程的任何线程使用。
CreateThread是一种微软在Windows API中提供了建立新的线程的函数,该函数在主线程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新线程。线程终止运行后,线程对象仍然在系统中,必须通过CloseHandle函数来关闭该线程对象。
RAII的基本思想就是当对象的生命周期结束时,自动调用起析构函数。那以下将围绕RAII,全面的讲解RAII的相关知识。
使用CreateThread()函数创建,则线程函数必须申明为DWORD WINAPI;
Qt版本 Qt5.6.0,下面以Windows平台为例简单研究下QThread源码实现。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process.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g_nCount1 = 0; int g_nCount2 = 0; CRITICAL_SECTION g_cs;//临界区 BOOL g_bContinue = TRUE;//线程结束标志 UINT WINAPI MyThread(LPVOID) { while(g_bContinue) { ::EnterCritical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process.h>
在网络编程中,FIFO队列是经常使用到的一个数据缓冲机制,同时这也是一个生产者与消费者问题,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队列大小设计要科学,对于服务的强度而言,有一个最优化长度,要通过测试去发掘。 数据竞争保护,通过设定条件互斥量,对涉及队列的操作进行保护。 事件通知策略,两个线程,一个读,一个写,每写一个数据到队列中就要进行“事件通知”,而读消息每 次读消息前都要检测事件是否处在信号通知状态,若不处在信号通知状态则阻塞,每次读完数据后,检测队列是否为空,如为空则设定事件为非信号通知状态。 下面我将给出源代码,WIN32 C++撰写。
函数功能:初始化 函数原型: void InitializeCriticalSection(LPCRITICAL_SECTIONlpCriticalSection); 函数说明:定义关键段变量后必须先初始化。 函数功能:销毁 函数原型: void DeleteCriticalSection(LPCRITICAL_SECTIONlpCriticalSection); 函数说明:用完之后记得销毁。 函数功能:进入关键区域 函数原型: void EnterCriticalSection(LPCRITICAL_SE
修改说明: 这里 说了另一种创建线程方法,使用_beginthreadex()更安全的创建线程,在实际使用中尽量使用_beginthreadex()来创建线程,在博客中使用 CreateThread()l来创建线程其实是一种不太好的方法,不过这里只做原理分析,不用在实际项目中,暂且就这样吧!
摘要:Windows APC的全称为(asynchronous procedure call)翻译为中文即“异步过程调用”。《Windows APC机制(一)》、《谈谈对APC的一点理解》、《线程的Alertable与User APC》主要阅读了这三篇文章,对APC有了个大概了解:
从前面的《Windows内存体系》系列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在Windows系统中,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私有的地址空间。当我们用指针来引用内存的时候,指针的值表示的是进程自己的地址空间的一个虚拟的内存地址。进程不能通过指针来引用其他进程地址空间的内存。因此,如果一个进程有缺陷会导致其引用和覆盖随机地址处的内存,那么这个缺陷的影响就会不会扩散到其他的进程。
参考https://www.jianshu.com/p/53ecc4dbe7d0安装好msys2.
/***************************************************************************************************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2017-11-13 17:05:31 * 进度: * 作者:Luotian * 备注:事件 ***************************************************************************************************/
熟悉电脑硬件的朋友们都知道,内存相对于电脑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件,内存属于CPU的“工作室”,因为电脑所有运行的程序都是在内存中运行,它决定了多少、多大的程序能即时运行,如若执行的应用程序过大或者过多就会导致内存不足,从而引起电脑卡顿,那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OnLowMemory 是Android提供的API,在系统内存不足,所有后台程序(优先级为background的进程,不是指后台运行的进程)都被杀死时,系统会调用OnLowMemory。 系统提供的回调有:Application/Activity/Fragementice/Service/ContentProvider 2.OnTrimMemory OnTrimMemory是Android 4.0之后提供的API,系统会根据不同的内存状态来回调。系统提供的回调有:Application/
CreateMutex CreateMutex作用是找出当前系统是否已经存在指定进程的实例。如果没有则创建一个互斥体。 互斥对象是系统内核维护的一种数据结构,它保证了对象对单个线程的访问权 互斥对象的结构:包含了一个使用数量,一个线程ID,一个计数器 使用数量是指有多少个线程在调用该对象,线程ID是指互斥对象维护的线程的ID 计数器表示当前线程调用该对象的次数 声明 HANDLE CreateMutex( LPSECURITY_ATTRIBUTESlpMutexAttributes, // 指向安全属性的指针 BOOLbInitialOwner, // 初始化互斥对象的所有者 LPCTSTRlpName // 指向互斥对象名的指针 ); 说明 创建一个互斥体(MUTEX) 返回值 Long,如执行成功,就返回互斥体对象的句柄;零表示出错。会设置GetLastError。即使返回的是一个有效句柄,但倘若指定的名字已经存在,GetLastError也会设为ERROR_ALREADY_EXISTS 参数表 参数 类型及说明lpMutexAttributes SECURITY_ATTRIBUTES,指定一个SECURITY_ATTRIBUTES结构,或传递零值(将参数声明为ByVal As Long,并传递零值),表示使用不允许继承的默认描述符 bInitialOwner Long,如创建进程希望立即拥有互斥体,则设为TRUE。一个互斥体同时只能由一个线程拥有 lpName String,指定互斥体对象的名字。用vbNullString创建一个未命名的互斥体对象。如已经存在拥有这个名字的一个事件,则打开现有的已命名互斥体。这个名字可能不与现有的事件、信号机、可等待计时器或文件映射相符它的具体作用是每调用它一次将互斥对象的计数器减一,直到减到零为止,此时释放互斥对象,并将互斥对象中的线程id 置零。 它的使用条件是,互斥对象在哪个线程中被创建,就在哪个线程里面释放。因为调用的时候会检查当前线程的id是不是与互斥对象中保存的id一致,若一致,则此次操作有效,不一致,则无效。 注解编辑 一旦不再需要,注意必须用CloseHandle函数将互斥体句柄关闭。从属于它的所有句柄都被关闭后,就会删除对象线程中止前,一定要调用ReleaseMutex释放互斥体,如不慎未采取这个措施,就会将这个互斥体标记为废弃(下一个释放的等待函数会返回WAIT_ABANDONED),并自动释放所有权。共享这个互斥体的其他应用程序也许仍 然能够用它,但会接收到一个废弃状态信息,指出上一个所有进程未能正常关闭。这种状况是否会造成影响取决于涉及到的具体应用程序。在Windows系统中,线程可以在等待函数中指定一个此线程已经拥有的互斥体,由于Windows的防死锁机制,这种做法不会阻止此线程的运行。 使用例子编辑 常用操作mutex的函数还有:ReleaseMutex/OpenMutex/WaitForSingleObject/WaitForMultipleObjects。 创建互斥体 h_mutex1=CreateMutex(NULL,FALSE,”mutex_for_readcount”);//创建一个互斥体 检查错误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windows.h> …… // main function HANDLE m_hMutex = CreateMutex(NULL, FALSE, “Sample07”);// 检查错误代码 if (GetLastError() == ERROR_ALREADY_EXISTS) { // 如果已有互斥量存在则释放句柄并复位互斥量 CloseHandle(m_hMutex); m_hMutex = NULL; // 程序退出 return FALSE; };//上面这段代码演示了有名互斥量在进程互斥中的用法。代码的核心是CreateMutex()对有名互斥量的创建。CreateMutex() 用于有独占要求的程序 (在其进程运行期间不允许其他使用此端口设备的程序运行,或不允许同名程序运行)。 详细例子 下面这段代码详细介绍了CreateMutex函数的使用方法: #include “stdafx.h”#include “windows.h”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HANDLE m_hMutex = CreateMutex(NULL,TRUE,”cplusplus_me”); DWORD dwRet = GetLastError(); if (m_hMutex) { if (ERROR_ALREADY_EXISTS == dwRe
1. OnLowMemory OnLowMemory是Android提供的API,在系统内存不足,所有后台程序(优先级为background的进程,不是指后台运行的进程)都被杀死时,系统会调用OnLowMemory。系统提供的回调有:Application/Activity/Fragementice/Service/ContentProvider 除了上述系统提供的API,还可以自己实现ComponentCallbacks,通过API注册,这样也能得到OnLowMemory回调。例如:
Java的软引用(Soft Reference)是一种引用类型,它在内存管理中起到一种重要的作用。它与其他引用类型(如强引用和弱引用)相比,具有一定的特点和用途。
最近项目用到Service常驻后台,研究了一下发现手Q和微信都是使用了双进程来保证一键清理后自动复活,copy网上双进程Service的例子,再结合onTrimMemory(),基本实现一键清理后自动复活。 使用双进程Service,关键是在AndroidManifest.xml里面定义Service时加入android:process=":service1": <service android:enabled="true" android:name="com.service.demo.Service1"
早上6点,我不得不开始处理“叫醒”我的一些问题。因为当这些问题发生的时候,我的手机铃声响了。昏睡中的我非常不情愿地拿起了手机,检查我是否疯狂到将叫醒闹钟设在了早上5点。原来是监控系统发现一个Plumbr服务死掉了。
内存 是操作系统非常重要的资源,操作系统要运行一个程序,必须先把程序代码段的指令和数据段的变量从硬盘加载到内存中,然后才能被运行。如下图所示:
处理图像事件和显示图像事件同时发生时,激活图像处理线程,进行图像处理;接收图像事件的时间的触发由显示图像完成后触发;处理图像事件由相机线程图像传输来触发;
Redis是key-value数据库,在程序中可以设置Redis中缓存的key的过期时间。Redis的过期策略就是指当Redis中缓存的key过期了以后,Redis是如何处理的。
为了判断 Java 中是否有内存泄漏,我们首先必须了解 Java 是如何管理内存的。下面我们先给出一个简单的内存泄漏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循环申请 Object 对象,并将所申请的对象放入一个 HashMap 中,如果我们仅仅释放引用本身,那么 HashMap 仍然引用该对象,所以这个对象对 GC 来说是不可回收的。
给出我的解决方法,不一定对你的症,也不一定对我下一次的症。但至少,我把病根抓出来晾晒。
理解起来很简单,一个单通道,只能进行单向传输数据,要么就输出,要么输入。而双通道,则可以同时输出和输入。
1)noeviction: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新写入操作会报错,这个一般没人用吧,实在是太恶心了 2)allkeys-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key(这个是最常用的) 3)allkeys-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key,这个一般没人用吧,为啥要随机,肯定是把最近最少使用的key给干掉啊 4)volatile-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key(这个一般不太合适) 5)volatile-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key 6)volatile-ttl: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有更早过期时间的key优先移除
内存超分,是指分配给虚拟机的内存总和大于实际可用的物理内存总数。这样做的前提是,虚拟机操作系统里的内存不可能一直处于用满的状态。
其实,redis采用的是定期删除+惰性删除策略。 为什么不用定时删除策略? 定时删除,用一个定时器来负责监视key,过期则自动删除。虽然内存及时释放,但是十分消耗CPU资源。在大并发请求下,CPU
按照一定的时间将内存的数据以快照的形式保存到硬盘中,对应产生的数据文件为dump.rdb。通过配置文件中的save参数来定义快照的周期。:
Redis所有的键都可以设置过期属性,内部保存在过期字典中。由于进程内保存了大量的键,维护每个键精准的过期删除机制会导致消耗大量的CPU,对于单线程的Redis来说成本过高,因此Redis采用惰性删除和定时任务删除机制实现过期键的内存回收。
redis是在内存中进行缓存的,我们在设置redis缓存时,可以设置下过期时间。那么在设置时间到期后redis是如何进行数据删除的。
Github https://github.com/gongluck/Windows-Core-Program.git //第6章 线程基础.cpp: 定义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第6章 线程基础.h" #include <process.h> //线程函数 DWORD WINAPI ThreadProc(PVOID param) { return 0; } unsigned __stdcall ThreadProc2(void* p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系统中某个进程会突然挂掉,通过查看系统日志发现是由于 OOM机制 导致进程被杀掉。
所谓定期删除,指的是 redis 默认是每隔 100ms 就随机抽取一些设置了过期时间的 key,检查其是否过期,如果过期就删除。
众所周知,Redis是一种内存级kv数据库,所有的操作都是在内存里面进行,定期通过异步操作把数据库数据flush到硬盘上进行保存。因此它是纯内存操作,Redis的性能非常出色,每秒可以处理超过10万次读写操作。虽然是内存数据库,但是其数据可以持久化,而且支持丰富的数据类型。
为了达到降低随后发生缺页中断的次数或者概率,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页面替换算法,这些算法大致可分为公平算法和非公平算法。
Swap是Linux系统中的一种虚拟内存,用于在物理内存不足时扩展可用内存。当系统的物理内存不足以满足所有运行进程的需求时,操作系统会将不常用的数据存储在Swap分区中。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增加Ubuntu系统上的Swap大小,以提供更多的可用内存。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Ubuntu上增加Swap大小。
阿里面试题(1)redis的过期策略都有哪些?内存淘汰机制都有哪些?手写一下 LRU 代码实现?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