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企业架构的底层逻辑系列课01-从业务战略到业务架构形成逻辑

我本来是计划准备通过一期将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这几个架构之间的整体形成关系和底层逻辑全部讲清楚,但是我后面想了一下,十分钟基本上没办法把关键点全部讲清楚,所以我这一期重点就只讲一个关键点...,就是怎么样去形成一个业务架构,包括在业务架构的形成过程中和传统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梳理分析方法之间究竟有哪些关系。...言归正题,我们一起来看下今天要讲的关键点,业务架构的形成逻辑。 1. 业务价值实现需要什么样的业务能力?...因此就就需要去考虑我要去实现核心的业务价值的时候,我这些关键的业务域究竟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业务能力出来,业务能力大家可以简单理解就是我们对外的暴露的API接口服务能力,我要去实现的核心的业务价值的时候,我的研发业务域...当我把这一步梳理完了以后,我们就会得到我们常说的业务能力地图,这个业务能力地图是很粗的,它只是会分研发、生产、物流各个业务域,每个业务域应该对外暴露什么样的业务能力的API接口,只是把这东西说清楚就完了

7200

企业架构的底层逻辑系列课02-从业务架构到应用架构的转换逻辑

在上个周末我跟大家分享关于整个企业架构规划里面业务架构和业务流程梳理的基础逻辑,今天接着上周末讲的内容,进一步讲解怎样从业务架构到应用架构梳理和落地。...在讲这个之前,首先还是回顾一下我上周讲业务架构梳理的关键底层逻辑究竟是怎么样的;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仍然是企业根据业务战略和业务目标梳理关键的应用场景,基于这些业务场景,企业应该具备哪些业务能力,刚开始这个业务能力是黑盒子...,从集成架构形成我们的服务架构的库,在服务架构库里面看起来这个图仍然像业务架构,像应用架构,他也会分财务域、计划域、研发域、生产域,但是每个域里面的每一个小方框都是一个API接口,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我不关心任何一个功能操作的实现...,而是关心每个业务域究竟应该提供哪一些细粒度的API接口能力,这样形成完整的服务目录库或者我们也把它叫做是服务架构。...今天我就把整个从业务架构怎么样转到应用架构,从应用架构怎么样形成集成架构,包括应用+集成架构以后怎么样形成一个当前主流的服务架构规划,整个完整的逻辑简单的跟大家做了一个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9000
  •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从“能用就行”到“适度解耦”:业务驱动的架构转型策略

    但是,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基于单体架构的快速开发模式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系统耦合度过高、扩展性不足、开发和维护成本激增等问题开始浮现,成为业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架构转型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但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许多开发者在面对系统解耦的难题时,常常陷入“过度设计”的困境,试图通过全盘重构来解决问题,却忽略了业务的实际需求和技术的成熟度,这种做法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引入新的风险...所以如何结合业务阶段评估与技术成熟度矩阵,制定合理的架构转型策略,成为开发者在业务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那么本文就来通过实际案例和代码示例,探讨如何在不同业务阶段动态调整技术决策,实现从单体架构到微服务架构的平滑过渡...通过这种方式,团队能够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同时降低了转型的风险。最后从“能用就行”到“适度解耦”,是许多开发者在业务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转变。...我觉得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业务所处的阶段和核心矛盾,灵活选择技术组件的拆分策略,逐步实现架构的优化和转型。其实,架构转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开发者不断学习和实践。

    15821

    一场完美的“秒杀”:API加速的业务逻辑

    为了理清思路,我问了对方三个问题: (1)服务宕机的表现是什么? (2)业务的基本架构什么样? (3)秒杀的峰值并发到多少? 顺着这些线索,我们先一起还原了应用场景: ?...某电商业务架构图 该公司是一家P2P理财网站,常有用户在整点抢购高利率理财产品的“整点秒杀活动”。...如上图所示,终端用户请求先通过前端负载均衡,然后到达运行实际电商逻辑的Web Server;再下层是运行在VM上的8台Redis,负责存储与业务相关的Cache数据,如用户Profile、理财产品信息、...随着分析深入,第一个现象的原因浮出水面:该公司在使用数据库时,并未如某些大型电商平台一样使用数据库中间件层进行MySQL请求的路由分发,而是在业务代码端,使用语言层面的框架完成读写分离工作。...API加速架构图 API加速服务在网络边缘节点提供对API的加速能力,包括:API返回结果缓存能力、API请求回源网络加速能力。

    2.4K90

    vue3 compositon api 和 common下写业务逻辑的区别

    区别: Vue 3 的 Composition API 是一种处理和组织 Vue 组件内部逻辑的方式。它可以让你更灵活地组织和复用你的代码。...使用composition API可以将组件的逻辑拆分为小的、独立的函数或模块,并使用setup函数进行组合和重用。这对于一些复杂的业务逻辑或需要高内聚、低耦合的逻辑非常有用。...这种方式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逻辑抽象和复用的问题,使得代码更加灵活、可维护。 将业务逻辑写在 common 模块中是一种代码组织的方式。...它更关心的是如何将公共逻辑提取出来,使其可以在你的项目中多次使用 在common文件夹下编写业务逻辑时,通常是将一些通用的逻辑或工具函数放在这个文件夹中,供其他组件使用。...你可以在 common 模块中定义一些函数或者逻辑,然后在你的 Vue 组件中使用 Composition API 来引用和使用这些函数或者逻辑。

    25430

    Service Mesh:微服务架构的救世主还是多余的花招?

    Service Mesh的演进第一阶段:控制逻辑和业务逻辑耦合在这个阶段,逻辑控制和业务逻辑的实现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缺乏明确的分离和解耦。这种耦合会导致一些问题。...第二阶段:公共库在Service Mesh的演进过程中,第二阶段是引入公共库的阶段,旨在解耦逻辑控制和业务逻辑,消除重复代码,并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虽然它提供了一种解耦的方式,但仍然需要开发人员在业务逻辑中显式调用公共库的功能,这仍然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第三阶段:代理代理作为一个中间层,位于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负责处理网络通信逻辑。...边车模式的优势在于进一步解耦了逻辑控制和业务逻辑,使得应用程序只需要关注自身的业务逻辑,而将网络通信逻辑交给边车来处理。...在过去的几年里,Service Mesh经历了演进的过程,从控制逻辑和业务逻辑耦合到引入公共库,再到代理和边车模式,最终发展成为独立的基础设施层。

    1K20

    应用技术架构 —— 分布式应用多运行时架构

    在服务网格中,将 NFR 能力从业务逻辑中抽离出来,下沉到单独的组件中,实现 NFR 与业务逻辑的沉底解耦,进一步将开发人员从非增值活动中解放出来,更加专注于业务价值交付。...在多运行时微服务架构中,将非功能性需求(NFR)和三方库能力彻底与业务逻辑解耦,并以独立的 sidecar(进程)提供这些能力。...虽然可以方便地在一个位置编写和读取与网络方面混合的整个业务逻辑,但是这将两个问题紧密地耦合到实现中,最终形成了共同的演进路径。...完全实现业务逻辑与 redis 的解耦,调用分布式中间件就是发起一个标准的 rest api 请求。...多运行时微服务架构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以“以应用为中心”; 将业务逻辑与非功能性需求、中间件能力彻底解耦; 面向分布式能力编程,简化分布式微服务应用的复杂性; 强大且灵活,对多语言、多平台、多环境的天然友好支持

    2.2K22

    应用技术架构 —— 分布式应用多运行时架构

    在服务网格中,将 NFR 能力从业务逻辑中抽离出来,下沉到单独的组件中,实现 NFR 与业务逻辑的沉底解耦,进一步将开发人员从非增值活动中解放出来,更加专注于业务价值交付。...在多运行时微服务架构中,将非功能性需求(NFR)和三方库能力彻底与业务逻辑解耦,并以独立的 sidecar(进程)提供这些能力。...虽然可以方便地在一个位置编写和读取与网络方面混合的整个业务逻辑,但是这将两个问题紧密地耦合到实现中,最终形成了共同的演进路径。...完全实现业务逻辑与 redis 的解耦,调用分布式中间件就是发起一个标准的 rest api 请求。...这是 dapr 对分布式能力抽象及架构的一个实例化解释。特点:业务逻辑与分布式能力彻底解耦;分布式能力开箱即用,最大程度减少开发人员的非业务价值交付活动;统一的标准访问方式,跨平台和跨语言。

    99130

    C#语言微服务介绍和选择分析

    解耦:通过消息队列实现服务间的解耦。 灵活性:可以与其他.NET框架很好地集成。 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异步通信和解耦的微服务架构。...轻量级:作为API网关,它体积小,易于部署。 功能丰富:支持路由、负载均衡和API版本控制等功能。 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API网关来路由请求到不同微服务的应用。...解耦:有助于实现关注点分离,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 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简化请求处理逻辑的微服务应用。总结 ASP.NET Core:适用于构建高性能、可扩展的Web应用和微服务。 ....NET Microservices:为构建可靠的微服务架构提供了一整套的指导和工具。 MassTransit:适用于需要异步通信和解耦的微服务架构。 ...ServiceStack:适用于需要高性能和低延迟的服务。 Ocelot:作为API网关,用于路由请求到不同的微服务。

    49510

    前后端分离:现代Web开发的最佳实践

    前后端分离开发 是一种将Web开发中的前端(UI展示层)和后端(业务逻辑层)完全分离开来的开发模式。传统的Web开发中,前后端代码通常紧密耦合在一起,前端通过页面渲染直接调用后端的业务逻辑。...云计算和微服务架构的崛起随着微服务架构的流行,后端服务被拆解为多个小的服务单元,每个服务负责特定的业务逻辑,且通过API进行通信。...前后端分离与微服务架构高度契合,前端通过统一的API层与后端进行交互,前后端可以独立开发和部署。前后端分离的核心概念1....在前后端分离的模式下,后端应用负责:处理客户端请求,返回相应的数据管理数据库、执行业务逻辑提供API接口供前端调用身份验证与授权,保护资源的安全性根据前端请求的参数返回JSON数据,支持多种数据格式3....前端修改页面效果和交互时,不会影响后端;后端修改业务逻辑时,不需要修改前端。API接口文档明确,有助于前后端协作,前端可以提前开始开发,后端也能独立处理API的实现。

    85110

    Go进阶训练营 – 微服务概览与治理二:微服务设计

    客户端不好控制,无法强制升级 客户端发版难,不像服务端,不停机更新都可以 前轻后重,移动端应该尽量轻量,因为发版受限,用户更新不可控,服务端可控性相对较高 面向“端”的API适配,耦合到了内部服务。...统一逻辑无法收敛,比如安全认证、限流 2.0 我们新增了一个 app-interface 用于统一的协议出口,在服务内进行大量的 dataset join,按照业务场景来设计粗粒度的 API,给后续服务的演进带来的很多优势...BFF包含了业务,每个服务都得加上上诉功能,所以臃肿 4.0 抽取网关层 跨横切面(Cross-Cutting Concerns)的功能,需要协调更新框架升级发版(路由、认证、限流、安全),...在新的架构中,网关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它是解耦拆分和后续升级迁移的利器。在网关的配合下,单块BFF 实现了解耦拆分,各业务线团队可以独立开发和交付各自的微服务,研发效率大大提升。...另外,把跨横切面逻辑从BFF 剥离到网关上去以后,BFF的开发人员可以更加专注业务逻辑交付,实现了架构上的关注分离(Separation of Concerns)。

    58010

    【集成架构】速度分层的集成架构,支持企业的数字化唤醒

    从底层开始,我们看到每个记录系统通常是一个包含多个服务/ API的包。但是,由于与逻辑数据模型,过时协议或其他原因不一致,这些API可能无法由业务直接使用。...在差异化系统层中,我们看到的应用程序由源自记录系统层的粒度服务/ API以及可能的外部API组成。这是组织的业务逻辑所在的位置,例如贷款处理或用户供应。...记录系统层 以下产品非常适合在SOR应用程序之上构建API层: 技术 场景 考虑 产品APIs 产品具有粒度API和现代界面API符合业务需求供应商支持可用 +与记录系统紧密集成 - 更改或定制困难或昂贵...- 需要专业的开发技能 - 未来的支持模型 产品具有粒度API和现代界面 API符合业务需求 供应商支持可用 +与记录系统紧密集成 - 更改或定制困难或昂贵 - 可能不适合业务数据模型Web 服务...尽可能地使用差分系统层进行自定义,或者至少在每个SOR的API层中进行自定义。 考虑使用规范数据模型来避免与供应商系统紧密耦合。 这通常需要声音信息架构来定义业务数据实体。

    2.2K30

    老网工:浅谈云网协同下SDN设计的思考和实践

    针对SDN协同适配层,我们的建议如下:SDN协调器实现物理网络向逻辑网络的转化,为物理网络资源提供统一的网络服务能力抽象,整合异构厂商设备并实现解耦,这是SDN网络设计好坏的根基。...SDN业务编排器将网络资源和能力抽象成统一的业务模型,提供给云业务平台, 业务层无需感知任何底层厂商设备细节,完全解耦。...微服务可以按需组合完成各类业务场景开通,实现完全解耦的模块化系统架构设计。...由于云商和运营商的API业务流程和调用流程有很大差异,跨域部署的网络架构和多云资源布局差别很大, 做好SDN 网络编排的API规范的技术难度也非常复杂。...针对API规范,我们的建议如下: 云商对接须尽早进行:大部分云商都有各自非标准的API规范,且每个云商的接入方式、路由设计以及API还是有很大差别,须有经验的开发人员尽早参与讨论和设计。

    1.8K21

    Istio 实践手册 | 服务网格介绍

    Sidecar 模式:再次深度解藕,不单单功能解藕,更从跨语言、更新发布和运维等方面入手,实现对业务服务的零侵入,更解藕于开发语言和单一技术栈,实现了完全隔离,为部署、升级带来了便利,做到了真正的基础设施层与业务逻辑层的彻底解耦...在这里,服务治理与业务逻辑逐步解耦,服务治理能力下沉到基础设施,服务网格以基础设施的方式提供无侵入的连接控制、安全、可监测性、灰度发布等治理能力,如华为云的 ASM、蚂蚁金服的 SOFAMesh 等,都是对服务网格的最佳实践...服务网格目的是解决系统架构微服务化后的服务间通信和治理问题。服务网格由 Sidecar 节点组成,这个模式的精髓在于实现了数据面(业务逻辑)和控制面的解耦。...在传统的微服务架构中,各种服务框架的功能(如,服务发现、负载均衡、限流熔断等)代码逻辑或多或少的都需要耦合到服务实例的代码中,给服务实例增加了很多无关业务的代码,同时带来了一定的复杂度。...有了 Sidecar 之后,服务节点只做业务逻辑自身的功能,服务之间的调用只需交给 Sidecar,由 Sidecar 完成注册服务、服务发现、请求路由、熔断限流、日志统计等业务无关功能。

    98310

    什么是 SDN?SDN 和 NFV 有什么区别?

    SDN将网络设备的转发面与控制面解耦,通过控制器负责网络设备的管理、网络业务的编排和业务流量的调度,具有成本低、集中管理、灵活调度等优点。...1.2 SDN的技术路线 为了解决传统网络发展滞后、运维成本高的问题,服务提供商开始探索新的网络架构,希望能够将控制面(操作系统和各种软件)与硬件解耦,实现底层操作系统、基础软件协议以及增值业务软件的开源自研...SDN的理念是将网络设备的控制和转发功能解耦,使网络设备的控制面可直接编程,将网络服务从底层硬件设备中抽象出来。SDN架构与传统网络架构的对比如下图所示。...网络抽象化 控制器作为中间层,通过南北向API接口与网络设备和应用程序进行交互,将底层的硬件设备抽象为虚拟化的资源池,应用和服务不再与硬件紧密耦合。...SDN在没有改变硬件设备整体逻辑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开放的南北向接口,实现了将计算机语言到配置命令行的翻译,使界面式的管理、集中管理变成了可能,解决了传统网络业务调度不灵活的问题。

    8.2K50

    Go: 使用依赖注入实现Gin框架路由处理函数的解耦

    二、Gin框架中的依赖注入问题 在Gin框架中,我们通常会在路由处理函数中直接调用业务逻辑代码,这种方式虽然简单直接,但会导致以下问题: 代码耦合严重:路由处理函数和业务逻辑紧密耦合,修改业务逻辑需要同时修改路由处理函数...难以测试:由于处理函数直接依赖具体的业务逻辑,实现单元测试变得困难。 难以复用:路由处理函数无法在其他项目中复用,因为它们强依赖于当前项目的业务逻辑。...三、使用依赖注入解耦Gin框架 我们可以通过依赖注入将业务逻辑从路由处理函数中抽离出来,从而实现解耦。下面是一个具体的实现步骤。 1....gin.H{"error": "Unable to retrieve user"}) return } ctx.JSON(200, user) } 四、总结 通过依赖注入,我们成功地将Gin框架的路由处理函数与具体的业务逻辑解耦...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 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业务逻辑和路由处理函数的解耦使得修改其中一方时不需要修改另一方。 增强代码的可测试性:可以轻松地为业务逻辑编写单元测试,而无需启动整个Gin应用。

    51410

    介绍一个架构新词-BFF(这个和微服务也有关系)

    聚合裁剪适配是BFF的主要职责。 1 在微服务架构中,网关专注解决跨横切面逻辑,包括路由、安全、监控和限流熔断等。...网关一方面是拆分解耦的利器,同时让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业务逻辑的实现,达成架构上的关注分离。...2 端用户体验层->网关层->BFF层->微服务层,是现代微服务架构的典型分层方式,这个架构能够灵活应对业务需求的变化,是一种支持创新的演化式架构。...3 技术和业务都在不断变化,架构师要不断调整架构应对这些的变化,BFF和网关都是架构演化的产物。 以上的三点总结出自 微服务架构:BFF和网关是如何演化出来的?...这一段主要是说BFF是与前端UI界面,UI UE团队紧密连结在一起的,并且BFF也是由UI,UE团队开发和维护。 ?

    8.9K21

    聊聊SDN

    一、SDN的三个核心:编程、解耦、抽象 (1)解耦:控制层面与转发层面分离,逻辑上实现集中化控制,数据转发主要依靠网络设备(转发器),控制层面主要依靠SDN控制器。...SDN出现之前转发和控制是集中到各个网络设备之上的(紧密耦合),SDN出现之后就实现了转发与控制相分离(解耦)。...二、针对3大核心思想可实现的技术 (1)解耦:由开放网络基金会提出的openflow思想,彻底实现转控分离,彻底干掉TCP/IP,干掉路由协议,ospf、BGP都不用,通过控制器统一控制所有设备,网络设备不需要运行路由协议....网络厂商如思科、华为开放了交换机上的可编程接口,采用L2RS协议对设备进行编程,路由体系架构维持不变,可以通过编程去影响设备的路由转发表 ;2:主流交换机路由器都支持SDN,可以通过SDN平台可以统一编程控制所有网络设备...(2)可靠性:若所有的策略、路由都由SDN控制器统一控制 ,若控制器出现问题会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故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3)管理维护:懂SDN的人很少。

    1.6K40

    ​DVHA:重新定义 Vue 中后台开发的无头框架

    DVHA 是一个基于 Vue 3 的无头(Headless)中后台前端开发框架。它采用了"业务逻辑与 UI 表现层解耦"的设计理念,仅提供核心业务逻辑,而将 UI 的选择权完全交给开发者。...传统中后台框架的问题在于:框架绑定了特定 UI 组件库框架预设了布局和主题系统业务逻辑与 UI 展示强耦合而 DVHA 采用无头架构:只提供业务逻辑:认证、权限、路由、数据处理、状态管理等不提供任何 UI...:布局、主题、组件完全由你决定完全解耦:业务逻辑独立,UI 层可随意更换 DVHA 的独特优势业务逻辑完全独立:// DVHA:业务逻辑完全独立import { useAuth, useList } from...分层解耦DVHA 采用清晰的分层架构:应用层:具体的业务应用核心层:框架核心功能UI层:可插拔的 UI 框架2....UI 表现的解耦,让开发者可以:✅ 自由选择 UI 框架,不被绑定✅ 快速开发 中后台系统,专注业务逻辑✅ 轻松扩展 多租户架构,满足企业需求✅ 享受类型安全,提升开发体验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个灵活、强大

    21310

    <SpringMVC应用分层:【三层架构】>

    解释概念  1.表现层(Controller):展示数据结果和接收用户指令的,是最靠近用户的一层; 2.业务逻辑层(Service):处理业务逻辑,里面有复杂业务的具体实现。...三层架构强调不同维度数据处理的高内聚和低耦合,将交互界面,业务处理和数据库操作的逻辑分开.角度不同也就谈不上互相替代了,在日常的开发中可以经常看到两种共存的情况,比如我们设计模型层的时候往往也会拆分出业务逻辑层...我的理解 区别 MVC架构模式组成: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 三层架构将业务应用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从概念上讲:二者都是软件工程领域中的架构模式。 并且三层架构中的表现层,对应MVC的视图和控制器, 而MVC中的模型对应三层架构的业务逻辑层,数据层,实体类。...二者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解耦,分层,代码复用" 三、软件设计原则:高内聚低耦合 高内聚低耦合矛盾吗? 不矛盾 高内聚:指的是一个模块中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的紧密程度。

    28510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