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金融开始遭遇困境,金融进化的新类型开始出现,金融科技便是一种。互联网金融的思维惯性让很多人简单地认为所谓的金融科技,其实就是将金融和科技两种元素简单相加,于是就导致了以AI、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与金融行业的结合。无论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缺席者,还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落败者,他们都开始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了金融科技身上。
对于金融科技究竟是什么,以往人们的认识是模糊的。这样一种模糊的认识,所导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便是金融科技的发展进入到了本不应该属于它的发展轨道里。我们看到的诸多将金融科技看成一种营销手段的做法,无一不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将金融科技看成是互联网金融的接棒者,并且全力加持其中。无论是以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为代表的头部玩家,还是新入局的玩家,几乎都将金融科技看成是布局重点。再加上传统金融机构同样参与其中,所以,在金融科技领域,我们又看到了和互联网金融相类似的景象。
互联网金融在前,金融科技在后的现实让很多人一直都在强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金融科技一直都在革“互联网金融”的命。因为金融科技其实就是在做那些互联网金融来不及做的工作,甚至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深度改造。如果我们一定要寻找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之间的关系,那么,金融科技是互联网金融的改造者,或许更加贴切。
从金融科技的发展情况来看,那些当初信誓旦旦地将自身定义成为金融科技的玩家,在很多情况下,仅仅只是为了打造一个概念而已,实质上,他们正在从事的恰恰仅仅只是互联网金融而已。换句话说,他们口中的金融科技,仅仅只是互联网金融的代名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
蚂蚁金服开始布局新技术了,京东数科改名京东科技了,一切都在按照人们预想的情况正在发生。金融与科技的分野已然成为一种必然,或许,只有这样,金融科技的发展才能跳脱出互联网金融的怪圈。而这,又何尝不是金融科技本该有了样子呢?
如果从金融科技诞生的背景来看,它与互联金融的确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因为正是在互联网金融遭遇困境的大背景下,金融科技的概念才被越来越多的玩家关注和加持。所以,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科技更多地承担的是互联网金融接棒者的角色。然而,我们同样需要明白的是,金融科技真正扮演的是接棒者的角色,而不是互联网金融的代名词,而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诸多玩家却把金融科技看成了互联网金融的代名词,重新玩起了收割流量的旧游戏。
金融科技的发展再度告诉我们,仅仅只是名头的改变并不能够带来长期的高枕无忧,金融科技需要回归行业本身,才能真正获得突破。纵然是处于头部的蚂蚁金服、京东数科都无法逃脱这一魔咒。说起金融科技的折戟沉沙,无外乎其过度地关注金融,而忽略了科技,最终又走回到了互联网金融的老路。
金融科技的一场新变革,正在酝酿。当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窥探到金融科技的新模式,并且越来越多地将这样一种新模式落地,金融科技的进化将最终进入到新周期。同以往仅仅只是一味以获取和收割流量的发展模式不同,金融科技的这样新进化是以真正意义上的回归产业,回归实体为终极追求的。
当金融科技的发展路径逐渐清晰,我们看到的是以蚂蚁金服、京东科技为代表的玩家开始越来越多地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新型「基础设施」的定位上。同以往仅仅只是做金融不同,当下的这种全新的定位更加丰富和全面。很显然,这种不再以收割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才是金融科技的发展新方向,这种发展方式才能将金融科技的发展带入到全新的发展轨道上。
如今,人们对金融科技的本质究竟是金融还是科技依然模糊不清。在很多情况下,玩家们仅仅只是把金融科技看成是金融的一种来看待的,无论是继续探索金融的新形式,还是对金融进行深度赋能,金融科技始终都没有摆脱它和金融之间的联系。尽管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互联网金融的困局,但是,如果金融科技依然与金融紧密相连,非但无法促进自身的发展,甚至还将丧失金融科技的良好发展契机。
近日,全球知名咨询机构安永发布《2017年金融科技应用指数报告》(EY FinTech Adoption Index 2017》,对全球20个主要经济体的金融科技应用指数进行了深入研究。安永研究了金融科技公司和非传统服务供应商提供的17种服务,将这17种服务称之为是“金融科技服务”,并将这些服务分为五大领域即资金转账和支付,理财规划,储蓄和投资,借款和保险。安永对20个国家的22000多名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了调查。 2017年安永金融科技应用指数主要研究结论: 全球金融科技应用指数平均为33%,2015年
很多时候,金融科技是以互联网金融的接棒者的身份来出现的。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金融科技的入局者通常在做的依然是与金融密切相关的业务,它依然没有跳出金融的“能量场”。这种现象的存在最终让那些并不具备金融基因的玩家开始显得力不从心,最后他们又陷入了互联网金融的怪圈当中,收割流量成为他们盈利的关键所在。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一个时代的产品和物种,它留下的是这个时代的印记。正如互联网时代,金融行业出现了互联网金融一样,它给我们留下的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印记。诚然,互联网金融或许仅仅只是属于互联网时代,当互联网时代的红利消失,互联网金融便开始转型升级。
如果我们把互联网技术看成是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那么,数字科技就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既然是一种“基础设施”,数字科技就无法仅仅只是简单地存在于某个或某些场景当中,它应当是一个普适的存在。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人们仅仅只是把数字科技看成了单一的行业,不断让它失去这种普适性。
因为那些金融科技玩家口头上宣扬自己在用科技改变金融行业,殊不知他们自己早已成为了金融行业的一员。
有些时候,方式和方法远比努力本身更重要。当我们对一个事情失去信心和耐心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从别的地方找寻机会。互联网金融同样如此。当我们借助互联网的手段无法破解金融行业难题的时候,选择另外一条路成了一种不用思考的政治正确。金融科技由此而生,并在资本与巨头的联合加持下一路狂奔。
以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玩家上市被终止,让我更多地去思考金融与科技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结合的正确方式。无论原因为何,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仅仅只是将金融与科技简单相加——以科技为噱头,行金融之实的做法,并不能够真正改变金融的本质,所谓的科技仅仅只是收割用户的方式和方法,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内涵和意义。
在实体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金融同样需要进行这样一场全新的变革。只有这样,金融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实体;只有这样,金融的供给才能真正满足需求的变化。然而,金融却并未按照这样一种方向发展,经过互联网的放大之后,金融则陷入到了更大的风险之中。我们看到的互联网金融出现的这样那样的乱象,几乎都是这一现象的直接体现。
持续不断的互联网金融乱象,正在生动地告诉我们,仅仅只是将“互联网”和“金融”两种元素相加,无法带来行业的持久发展。金融行业科技化的过程必须找到互联网金融之外的方式,才能继续前行。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接棒者们开始崭露头角,试图通过对金融行业进行更加深度的改造以寻找金融科技化的正确方式。
当以概念和噱头为主导的金融科技的发展模式彻底偃旗息鼓,它的发展便无可幸免地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阶段的开启,是以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为代表的一系列玩家们的上市被叫停为肇始点的。在这个阶段,我们再也看不到以收割流量为终极追求的发展模式,我们再也看不到以平台和中心为终极形态的发展模式,而是看到了一种新的发展景象的到来,这种景象与以往完全不同。寻找一种与实体经济结合的新方式和方法,主动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份子,正在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玩家们的新选择。
对于深陷漩涡里的互联网金融玩家来讲,他们寄希望于借助金融科技摆脱当前的发展困境;对于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被逼退到角落里的传统金融机构来讲,他们则试图借助金融科技来打一个翻身仗,破解那些业已被证明痛点和难题。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蚂蚁金服的话,金融科技玩家的「标杆」,或许是再合适不过了。之所以会对蚂蚁金服有如此的形容,原因在于,无论是从体量上,还是从其对金融科技的实践上,它始终都是一道无法绕过的坎。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当蚂蚁金服的上市被叫停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场深度变革在金融科技行业上演。
如果一定要为金融科技寻找一个终极归宿的话,科技似乎是最有可能的那一个了。看看金融科技玩家们转型和升级的方向,我们就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这样的发展脉络。尽管他们当中有些依然还在从事着金融的买卖,但是,明面上看,科技似乎成为了他们的主业。当玩家们一股脑地都在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科技身上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科技难道真的是金融科技的终极归宿吗?
一切的迷茫和彷徨最终将会被时间冲淡,正如互联网金融所经历的一样。当监管的政策坤有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市场之中的弥漫气氛便开始蔓延,有些止步不前,有人全身而退,有人身败名裂。然而,前进的步伐并未停息,互
对于很多熟悉金融科技的人来讲,他们仅仅只是将金融科技看做是互联网金融的替代物,通过金融科技,他们想要继续获得资本关注。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那么金融科技必然又会陷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怪圈里。因为仅仅只是把金融科技看成一个概念,而不是真正蜕变而成的一个新物种,金融科技又将陷入互联网金融的怪圈,平台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当下以BAT为代表的科技巨头持续布局金融科技的再进化正是这种趋势的显像表达,未来或有更多的平台跟进,并将真正开启金融科技进化的全新时代。
在这样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已经完全看不到互联网金融的痕迹。相反,我们看到的是,更多反映金融本质属性和原始奥义的方面。回归实体,赋能实体,业已成为金融科技的新方向。
无论是以阿里、腾讯、京东为代表的头部互联网玩家们,还是以区块链、元宇宙、web3.0为代表的新生物种,几乎都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上。不断地从这样一种深度融合上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以摆脱「互联网+」式的以规模和效率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日渐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
以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巨头的上市遇阻,彻底浇灭了以科技作为幌子,继续从事金融业务的最后一丝希望。于是,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转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技玩家,真正意义上的以科技为主导的金融科技发展新模式开始出现。
当下正在经历着的席卷诸多行业变革的产业革命正在将我们的生活带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原本仅仅只是改变用户与行业对接渠道的方式逐渐失去效果,以行业深度变革为原点的新产业革命正在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主题。电商、金融、外卖、出行等诸多行业都将会被新技术深度改变,并且将会让行业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作为一个深入到每一个环节的“毛细血管”,金融行业的变革同样引发人们的诸多关注。可以断定的是,未来金融行业的变革将会加入更多新技术的元素,并且将会真正改变我们对金融行业的既定印象,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富有科技感和个性化。
金融与科技是殊途同归的,这是由金融和科技的属性所决定的。因为无论是金融,还是科技,它们最为本质的特征和意义就是在于基础设施的搭建。这或许才是金融科技真正应该具备的目的和方向。庆幸的是,经历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洗礼以及政策监管之后,金融科技的新进化正走在这样的路上。
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创业浪潮在P2P平台跑路引爆的政策监管中渐行渐远,仅仅只是单纯地搭建一个平台,而不去深度参与到金融实际运作过程的做法愈发找不到新的发展突破口。人们在思索互联网金融未来走向的同时,同样在探索新技术与金融行业最佳结合点。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率先嗅到了这股味道,他们纷纷投身金融科技的洪流之中,试图通过发掘金融与科技的结合点,寻找有关金融科技的非金融属性。
至少从当下的发展情况来看,金融科技玩家们的转型和升级依然是没有完成的。无论是蚂蚁金服、抑或是京东科技,几乎都是如此。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判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金融科技的玩家们试图在用彻底的去金融化来逃避监管,从而让金融科技本该具备的特质和意义。笔者始终认为,金融科技之所以会具备如此大的影响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并非是它所从事的金融业务,而是金融与科技两种相对较为基础的元素深度融合之后所产生的深度改变。
如何才能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或许并不仅仅只是以蚂蚁金服、京东云为代表的科技玩家们的课题,同样是传统金融机构的课题。很多人认为,只要实现彻底的去金融化,金融科技的运行就可以安全和稳健。于是,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将目光聚焦于此。不得不承认的是,相对于金融的敏感来讲,全力投向科技的怀抱再合适不过了。然而,如果找不到拥抱科技的正确方式和方法,纵然是躲过了监管,自身的发展同样有陷入困境的风险。
火了一段时间之后,金融科技的风潮似乎也开始沉寂下去。随着以BATJ为代表的科技巨头不断将发展的目光聚焦在更加彻底的去金融化的层面上,一场有关金融科技再度进化的全新阶段由此来临。同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是概念上的延展不同,很多金融科技企业开始将目光进行聚焦,并持续不断地去金融化。
对于金融科技来讲,其实是需要一场回归本质的进化的。因为只有回归本质,金融科技的发展才能长久。如果一定要找到这样一场进化的样板的话,时下,我们看到的诸多的玩家们对于金融科技的探索与实践,正是这样一种状态的直接体现。以阿里、腾讯、京东为代表的头部巨头自然不必说,纵然是那些中小型的金融科技玩家,同样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金融科技的本质上。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业已过去的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话,喜忧参半,或许是再合适不过了。喜的是,借助互联网的方式和方法,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的确比以往提升了不少;忧的是,互联网的规模效应与金融的风控之间的天然相悖的关系,最终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入到了一种相对较为危险的境地里。我们看到的以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跑路为代表的乱象,便是这种情况的真实体现。
本文作者:刘斌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浦东改发院)金融研究室主任 微信shpdlb
金融科技玩家们终于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一旦脱离了金融本身,他们是万难对科技产生任何兴趣的。当下金融科技正在遭遇到的发展现状,正是这一现象的直接体现。但凡是现在还在金融科技领域「耕耘」的玩家,基本上都是那些真正将「科技」看成是金融科技本身的玩家。而那些将「金融」看成是金融科技本质的玩家,早已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如果一定要为现在的金融科技玩家寻找一个注脚的话,或许「科技」在恰当不过了。没错,几乎所有的金融科技玩家都在用「科技」标榜自己,逐渐变成了当初他们宣扬自己的样子。事实上,当初的金融科技玩家并不想要成为科技玩家,他们口中所谓的「科技」仅仅只是一个名头而已,他们真正从事的依然是金融的买卖。
金融回归实体,已然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同互联网时代仅仅只是借助平台和中心来提升金融与实体的对接效率不同,现在的金融回归实体,有了更多新的可能性。通过发挥金融与科技的「基础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实现它们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联系,并以此来找到回归实体的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玩家们的新选择。显而易见的是,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这样一种结合的方式和方法,更加能够将金融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最大。
一场有关金融科技的全新嬗变,正在上演。事实上,与其说,这是一场全新的嬗变,不如说这是一场回归。在经历了互联网时代的野蛮生长之后,金融科技的玩家们开始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的命题。透过以京东、阿里为代表的头部玩家们的探索,我们就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这一点。然而,无论怎样的方式,无论怎样的状态,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进行深度融合与联系,成为一种必然和趋势。
新技术时代的来临让传统行业开启了新一轮科技化的浪潮,原本看似并不新颖的传统科技在被新技术赋能之后变得鲜活起来,这便是新技术赋能传统行业的魅力所在。金融行业同样如此。尽管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让其与新技术融合的过程中有很多壁垒,但经过互联网金融的洗礼,新技术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开始变得有些顺理成章。
行业监管的加剧让互联网金融行业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调整之中,在发展与监管之间找到一个全新的解决方式。其中,让金融回归金融本身,而非仅仅只是一个概念,然后获取流量是一个非常契合的方向。虽然我们尚未找到让金融回归金融本身的最佳方式,但是让金融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方向。
站在数字经济的十字路口,我们依然需要理顺数字科技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数字科技的发展重蹈互联网金融的覆辙。
至少从当下的发展情况来看,金融科技所具备的“科技属性”要比“金融属性”多一些。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对于金融科技的“科技属性”的加持更是让这种趋势变得非常明显。
当互联网的红利逐渐减退,思考新的解决方案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当然,出路一定是非互联网方式的。金融科技便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它的出现是如此扑朔迷离以致于在它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还曾经争论过金融科技到底是“金融”还是“科技”。从当下的发展情况来看,金融科技更像是一种科技,而非仅仅只是一个互联网金融的替代品。
这恐怕是每一个玩家们必然需要思考的问题。然而,尽管人们一直都在思考并寻找着金融科技的终极意义,但是,他们似乎并未找到正确的答案。单单看看以往金融科技所走的弯路,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丝端倪。可以肯定的是,若无法完美地回答金融科技的终极意义的问题,就无法找到金融科技发展的完美答案。那么,金融科技的发展,或许还将会在黑暗之中摸索更长的时间,甚至还有可能重蹈互联网金融覆辙的风险。
对于金融与科技之间关系的模糊,最终导致了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的集体败退。但凡是那些真正理顺了金融与科技之间的玩家,几乎都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无论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少的改变,科技是工具,金融是主体的地位是不能改变的。一旦发生了改变,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必然会进入到死循环当中。
文/孟永辉 互联网时代的落幕让很多衍生于互联网的行业开始面临全新调整,金融行业同样如此。尽管我们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将金融行业与互联网实现融合,为金融行业获得了比传统金融行业多很多的流量。但是,金融行业本身来讲并未有太多改变,最终让互金行业再度进化成为必然。 拥抱新科技成为当下互金行业进行自我蜕变的主要途径,特别是以阿里、腾讯、百度、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更是将金融科技看作是下一个阶段互金行业发展的全新大陆。一时间,金融科技将会成为下一个阶段金融行业发展归宿的呼声越来越高。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互联网金融行业难道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