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想不想别人叫你爸爸?刚更新的微信红包,这玩法也太骚了吧

    前言 圣诞节刚过,各位程序员都是怎么过的呢?有没有成功给自己中意的女神祝福表白成功呢? 可以肯定的是,圣诞节自然少不了给心仪的女孩发发红包,那么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发红包方法能让她对你印象深刻,情有独钟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微信红包刚做了一波更新,不是红包模样变了,不是红包金额变了,而是脑洞大开的语音红包! 语音红包,就是设置了一个红包领取密码,而想要领取的人必须将事先录好的密码通过语音说出,系统识别语音正确后,才能会领取成功。 想象下,你给朋友发语音红包的时候,设置一些恶搞的密码,例如“谢谢爸爸”,

    01

    自媒体时代来了,可是这个红利99%的人都没有重视

    现在人人都说是自媒体的时代,人人都喊着自媒体时代来了,互联网赚钱的时代来了。可是自媒体是什么呢?怎么赚钱呢?有哪些渠道赚钱呢?哪一些拥有流量红利呢?这些,你都知道吗。 其实这些平台的崛起解决了信息传播的一个问题。当这些媒体出现之前,人们的信息来源主要是来自哪?读书看报电视机,这些传统媒体的一个痛点就是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慢,不够密集,人们接收信息的速度也慢,而且关键信息的重复率也远低于这些自媒体平台,没有办法加深人们的印象,而且有些事情是电视等传统媒体没有办法报道的。 举个例子,最近备受关注的江歌案,整件事情的

    09

    以毒攻毒:愚人节恶搞文章可以用来识别假新闻!

    4 月 1 日至少有一个好处,你可以撒点谎而不必担心友尽。开玩笑啦!愚人节的真正好处是,提供了很多素材帮助语言学家识别「假新闻」。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计算机和通信学院博士生 Edward Dearden 及其导师 Dr. Alistair Baron 就提出了一种建设性方法:利用愚人节那天网络上的假消息来研究欺骗性的语言,借此找出方法来识别「假新闻」。 他们发现,幽默的愚人节恶作剧——媒体每年4月1日发表的恶搞文章和恶意假新闻在写作结构上具有相似性。 研究者编译了一个新的数据集,或者说语料库,里面包含14年间的500多篇愚人节恶搞新闻。这些新闻来自370多个网站。 「愚人节恶搞文章非常有用,因为它们提供了很多可证实的欺骗性文本,让我们有机会发现写作者写作以假乱真的假新闻时所使用的语言学技巧。通过查看愚人节恶搞文章的语言并将它们和假新闻对比,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假新闻写作者使用的语言。」Edward 表示。 将愚人节恶搞文章和同时期写就但未在愚人节当天发表的真实新闻进行对比,我们会发现文体上的差异。 研究者集中于文本中的特定特征,例如使用的细节数量、模糊度、写作风格的正式性和语言的复杂度。 然后他们将愚人节消息和之前由另一组研究人员编译的「假新闻」数据集(参见《This Just In: Fake News Packs a Lot in Title, Uses Simpler, Repetitive Content in Text Body, More Similar to Satire than Real News》)进行了对比。 虽然从愚人节恶搞文章中发现的特征并非都对检测假新闻有用,但两者有很多相似的特征。 研究者发现相比真实新闻,愚人节恶搞文章和假新闻的语言复杂度都偏低,阅读难度也更低,而且句子更长。 研究发现,愚人节恶搞文章较少使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细节,如名称、地点、日期、时间等。但是,假新闻比真实新闻更多地使用专有名词,如著名政治人物的名字:「特朗普」或「希拉里」等,而愚人节恶搞新闻使用的专有名词则较少。 第一人称代词(如「we」)也是愚人节恶搞文章和假新闻的重要特征。这与大家对欺骗检测的传统认知相反,传统观点认为说谎者更少使用第一人称代词。研究者发现愚人节恶搞文章与真实新闻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02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