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 团队有一篇博客 改进多平台容器支持, 详细介绍了.NET 7 以上的平台可以轻松的使用Docker buildx 工具构建多平台的镜像。 buildx 是 Docker 官方提供的一个构建工具,它可以帮助用户快速、高效地构建 Docker 镜像,并支持多种平台的构建。使用 buildx,用户可以在单个命令中构建多种架构的镜像,例如 x86 和 ARM 架构,而无需手动操作多个构建命令。此外,buildx 还支持 Dockerfile 的多阶段构建和缓存,这可以大大提高镜像构建的效率和速度。
现在使用容器化技术来部署服务已成为主流, 而容器化技术的主流技术就是Docker了,就算是K8S,也主要是使用的Docker来构建镜像.
在工作中,遇到了需要将应用程序打包成 Docker 镜像并同时运行在不同的 CPU 架构(X86 和 ARM)的环境中。
本文将告诉大家如何修复 dotnet 项目里的多框架 TargetFrameworks 如果包含了当前系统无法支持的平台时,如何进行跳过。解决在 Linux 平台构建时提示 Mac Catalyst 不受支持而构建失败
OpenELA 已将其进程自动化,以便在 RHEL 新版本发布后几天内即可获得新的企业 Linux 源。
Docker Buildx 是一个 docker CLI 插件,其扩展了 docker 命令,支持 Moby BuildKit 提供的功能。提供了与 docker build 相同的用户体验,并增加了许多新功能。
在这篇博客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在M1芯片的Mac上构建多平台的Docker镜像。我们将使用Docker的buildx命令,这是一个实验性的功能,用于启用对多平台镜像的构建。
微软有了自家的Linux发行版;没错,你可以下载、安装和运行它。事实上,您可能就想这么做。 OK,它没有被命名为MS-Linux或Lindows;微软现在拥有自己的、真正的通用Linux发行版:Common Base Linux(CBL)-Mariner。而且就像任何Linux发行版一样,你可以自行下载并运行它。是不是很棒? 微软不再是Linux的宿敌。那么,微软是AWS和谷歌的宿敌吗?这可以肯定。不过,绝不是Linux的宿敌。 就拿CBL-Mariner来说。微软没有大张旗鼓地发布CBL-Mariner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需要将某个程序跑在不同的 CPU 架构上,比如让某些不可描述的软件运行在树莓派或嵌入式路由器设备上。特别是 Docker 席卷全球之后,我们可以轻松地在 ARM 设备上通过容器部署各种好玩的应用,而不用在意各种系统的差异性。
Docker Buildx 是一个 Docker CLI 插件,其扩展了 Docker 命令,支持 Moby BuildKit 提供的功能。提供了与 Docker Build 相同的用户体验,并增加了许多新功能。
Docker 上一个发布的正式版本是 v20.10 发布于 2020 年的 12 月份,至今已过两年有余。不过其 patch 版本倒是也一直在更新,目前最新的是 v20.10.23 。
在使用 Python 的早些年,为了解决 Python 包的隔离与管理 virtualenvwrapper 就成为我的工具箱中重要的一员。后来,随着 Python 3 的普及,virtualenvwrapper 逐渐被 venv 所替换。毕竟 venv 是 Python 3 的标配,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而这几年,应用场景的的复杂性越来与高,无论是开发还是部署都需要设置复杂的环境。例如使用 redis 实现消息队列,用 Psycopg 完成对于 PostgreSQL 数据库的存取等等。随之而来 Docker 就变成了程序员必不可少的常备工具。为了掌握如何将我的 Python 应用与 Docker 结合起来,就要学习他人的经验分享。于是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下面这样的 Dockerfile 例子:
docker buildx 插件简介docker buildx 插件是 docker 19.03 引入的一个新的实验性插件,支持 --platform 可以同步构建多种架构的 docker 镜像。启用 buildx# 临时启用export DOCKER_CLI_EXPERIMENTAL=enabled# 永久启用vim /etc/docker/damon.json{ "experimental": true}图片安装 docker# 添加 docker 安装源vim /etc/yum.repos.d/
这篇文章我会介绍如何为Rust应用创建小且快速的Docker镜像。 我将会从创建一个小的测试应用开始,然后不断构建迭代Dockerfile。
它使用 xmake.lua 维护项目构建,相比 makefile/CMakeLists.txt,配置语法更加简洁直观,对新手非常友好,短时间内就能快速入门,能够让用户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上。
QBDI全名为QuarkslaB Dynamicbinary Instrumentation,它是一个模块化的跨平台以及跨架构的DBI框架。该工具目前支持Linux、macOS、Android、iOS和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的架构有x86、x86-64、ARM和AArch64架构。QBDI的模块化特征意味着它不需要包含任何首选的注入方法,并且可以结合外部注入工具一起使用。QBDI包含了一个基于LD_PRELOAD的小型Linux以及一个动态可执行的macOS注入器(QBDIPreload),它们是QBDI的Python绑定基础,即pyQBDI。QBDI还整合了Frida,一个动态指令工具集。
Docker 提供了两种方法来创建基础镜像,一种是通过引入tar包的形式,另外一种是通过一个空白的镜像来一步一步构建,本文使用的是第二种方法,既FROM scratch
默认情况下,x86_64平台只能构建x86_64镜像,如果需要在x86_64平台构建多平台镜像(比如ARM64),我们可以用Docker官方提供的Buildx工具来完成多平台镜像构建。
平时我们构建的 Docker 镜像通常比较大,占用大量的磁盘空间,随着容器的大规模部署,同样也会浪费宝贵的带宽资源。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来优化 Docker 镜像大小,这里我们使用 Docker Hub 官方上的 Redis 镜像进行说明。
CentOS 项目已经宣布了 CentOS 的战略转变,CentOS 以前是作为上游供应商的下游构建版本存在的(即它会在上游供应商之后收到补丁和更新),而现在它将转移为一个上游构建版本(即它会在上游供应商纳入之前测试补丁和更新)。另外,对 CentOS Linux 8 的支持也已从 2029年 5 月 31 日缩短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
11.06.18-Lunix-Distributions-1068x656-1.jpg
原本多架构其实我还遇到的不算多,但自从苹果的 M1 出来之后 arm64 版本支持就变成了一个常态,所以会常遇到需要多架构镜像都构建的情况。以前的 docker 版本需要你去编写 manifest 很麻烦,而今天就说说如何使用 docker buildx 来同时构建多架构的镜像,其实现在已经非常方便了。
《深度探索linux操作系统:系统构建和原理解析》是探索linux操作系统原理的里程碑之作,在众多的同类书中独树一帜。它颠覆和摒弃了传统的从阅读linux内核源代码着手学习linux操作系统原理的方式,而是基于实践,以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完整的linux操作系统的过程为依托,指引读者在实践中去探索操作系统的本质。这种方式的妙处在于,让读者先从宏观上全面认清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中都包含哪些组件,各个组件的作用,以及各个组件间的关系,从微观上深入理解系统各个组件的原理,帮助读者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这是作者潜心研究linux操作系统10几年的心得和经验,能避免后来者在学习中再走弯路。此外,本书还对编译链接技术(尤其是动态加载和链接技术)和图形系统进行了原理性的探讨,这部分内容非常珍贵。
Pipeline名词顾名思义就是流水线的意思,因为公司可能会有很多项目。如果使用jenkins构建完成后,开发构建项目需要一项一项点击,比较麻烦。所以出现pipeline名词。 代码质量检查完毕之后,我们需要将代码部署到测试环境上去,进行自动化测试
最近调研了一下某个做 APM 的厂商的 Go 探针程序,说是引入一个包,全程不用再修改其他代码就能在项目里引入探针。没想到在刚引入包试着构建了一下就翻车了。
Linux 被部署到比 Linus Torvalds 在他的宿舍里开发时所预期的更广泛的设备。令人震惊的支持了各种芯片,使得Linux 可以应用于大大小小的设备上:从 IBM 的巨型机到不如其连接的端口大的微型设备,以及各种大小的设备。它被用于大型企业数据中心、互联网基础设施设备和个人的开发系统。它还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移动电话和许多物联网设备提供了动力。
Qt 是一个跨平台的应用程序开发框架。使用Qt开发的应用程序,只需要编写一套代码,然后把这套代码放在不同平台的Qt环境去编译,就会生成可以运行在对应平台的应用程序。例如,我在Windows写了一个串口助手,这套代码不用修改,放在Linux环境下的Qt开发环境,重新编译,就可以生成可以在Linux环境下运行的串口助手,当然,Qt支持的环境有很多。不同平台下的移植,只需要修改很小一部分或者不用修改就可以直接运行。
嵌入式系统三大部分:bootloader(uboot)、Linux内核、根文件系统。
在物联网的设备设计中,从低成本和低功耗的角度看,Android肯定比不过嵌入式Linux。但在选择用于部署Linux的发行版本时,却一直饱受困扰。
Linux 有很多平台,有没有办法只构建一次就能构建出所有的平台镜像?答案是有的,下面介绍的工具刚好能解决这个问题。
Electron 是由 Github 开发,用 HTML,CSS 和 JavaScript 来构建跨平台桌面应用程序的一个开源库。
作者 | Strager 译者 | 马可薇 策划 | 褚杏娟 C++ 漫长的构建时间可谓臭名昭著,编程圈的“我的代码在编译”只是个段子,但 C++ 让这个段子长盛不衰。 谷歌 Chromium 规模的项目在新硬件上的构建时间长达一小时,而在老硬件上的构建时间更是达到了六个小时。虽然也有海量的调整方案能加速构建速度,还有不少削减构建内容但极易出错的捷径供人选择,再加上数千美元的云计算能力,Chromium 的构建时间仍是接近十分钟。这点我完全无法接受,人们每天都是怎么干活的啊? 有人说 Rus
我负责的所有项目,也都会使用容器来再结合容器编排工具(Docker Swarm或K8S,依据大小而定)进行声明式部署,非常方便高效。但在这其中,我也遇到一个问题并一直再思考怎么样才是更好的。
官方版:Jenkins是一个开源的、提供友好操作界面的持续集成(CI)工具,起源于Hudson(Hudson是商用的),主要用于持续、自动的构建/测试软件项目、监控外部任务的运行(这个比较抽象,暂且写上,不做解释)。Jenkins用Java语言编写,可在Tomcat等流行的servlet容器中运行,也可独立运行。通常与版本管理工具(SCM)、构建工具结合使用。常用的版本控制工具有SVN、GIT,构建工具有Maven、Ant、Gradle。
在Kubernetes中,Windows容器和Linux容器在镜像格式、运行时环境、网络和存储等方面有一些区别。将应用程序移植到Windows容器可能会面临应用程序依赖性、镜像构建和调试、性能和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等挑战。
最近需要支持国产的 UOS 系统,这个系统我采用了 Xamarin 加上 GTK 开发,而我的日志系统有一个功能是记录日志的时候传入当前的文件路径,此时 NuGet 包是在 Windows 下构建的,因此传入的路径是 Window 构建服务器路径。此时在 Linux 上尝试获取文件名就炸了
陪伴了我 3 年的 Mac 在几个月前迎来了它的退休时刻,我将其置换成了公司新发的 Mac M1。对电子产品并不太感冒的我,并没有意识到 M1 是 ARM 架构的(除了个别软件的安装异常之外),显然,Mac M1 做地是不错的,我并没有太多吐槽它的机会。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 ARM 架构的机会。
Rake 是一个由 Ruby 实现的 Make-like 工具,可以用 Ruby 来编排项目任务流程,例如出二进制包、构建镜像等。在 GitHub Logstash 项目的 rakelib 里找到镜像构建逻辑。
构建嵌入式系统有很多种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有他存在的地方,比如适配于那种场合和应用。我也是了解不多,参考了网上的一些东西资料,以及抒发自己在学习这些构建方法时的一些看法。
很多同学都已经学习了 Linux ,可能已经在自己的机器上安装过 Linux,甚至都能搭建个简单的个人博客,也有可能编译部署过邮件服务器之类的软件,可是感觉仍然对 Linux 有点摸不着,颇有隔靴挠痒的感受。
工作中需要在一台x86服务器从写好的golang程序源码生成linux/amd64、linux/arm64 docker镜像,查阅了下资料,这里记录一下操作过程。
开源软件的一个关键优势是任何人都可以阅读源代码并检查其功能。然而,大多数软件,甚至是开源软件,都以编译后的二进制形式下载,这种形式更难以检查。如果攻击者想对开源项目进行供应链攻击,最不可见的方式是替换正在提供的二进制文件,同时保持源代码不变。
Google 对 Flutter 的目标一直是提供一个可移植的工具包,以构建媲美本机速度运行的精美UI,无论您使用的是哪个平台。为了验证该功能,我们首先关注于Android和iOS移动平台,我们已经在Google Play上看到了8万多个快速,精美的Flutter应用程序。
孔矾建,腾讯高级工程师。多年云原生技术实践经验,聚焦容器镜像与存储领域,负责腾讯云容器镜像仓库产品开发,Harbor 社区 Maintainer,《Harbor 权威指南》联名作者。 前言 愿景与现实 早在1995年,就有“write once and run anywhere”(WORA,编写一次即可在任何地方运行)用于描述 Java 应用程序。时过20年,Docker 高声喊出了自己的口号——“Build Once, Run Anywhere”(一次构建,随处可用)。 愿望是美好的,然而,现实总比理想
在众多编程语言中,Go凭借一系列特性,成为了跨平台开发的理想选择。Go简洁的语法和强大的标准库使得开发者可以高效地编写代码。其垃圾回收特性避免了复杂的内存管理。更重要的是,Go提供了简单易用的跨平台编译特性,使得在一个平台上构建其他平台的二进制程序变得轻松。无论是Linux、Windows,还是macOS,甚至是小型的嵌入式系统,都可以通过Go来开发。
但是幸好,仍然有非常优秀的Linux发行版本在等我们。其中比较有知名度的是Ubuntu以及Debian。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