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有没有人对Safari和rails应用程序的外部链接有问题?

对于Safari和Rails应用程序的外部链接问题,可能会有一些常见的情况和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答案:

在Safari浏览器中,由于其较为严格的安全策略,可能会导致一些外部链接无法正常工作。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

  1. 跨域资源共享(CORS)问题:Safari对跨域请求的处理比较严格,如果你的Rails应用程序中的外部链接涉及到跨域请求,需要确保服务器端已经正确配置了CORS策略。你可以参考腾讯云提供的CORS相关文档来了解如何配置:腾讯云CORS文档
  2. HTTPS安全性要求:Safari要求外部链接必须使用HTTPS协议进行访问,如果你的Rails应用程序中的外部链接使用了HTTP协议,可能会导致链接无法正常工作。你可以考虑将外部链接迁移到HTTPS协议上,确保链接的安全性。
  3. Safari的Content Blocker:Safari浏览器中的Content Blocker功能可能会阻止某些外部链接的加载,特别是广告或跟踪脚本。你可以检查是否启用了Content Blocker,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配置。

针对以上问题,你可以尝试以下解决方案:

  1. 确保Rails应用程序中的外部链接已经正确配置了CORS策略,允许跨域请求。可以使用腾讯云提供的CORS相关文档进行参考和配置。
  2. 尽可能使用HTTPS协议来访问外部链接,确保链接的安全性。可以考虑使用腾讯云提供的SSL证书服务来获取和配置HTTPS证书。
  3. 检查Safari浏览器中是否启用了Content Blocker功能,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配置。可以在Safari浏览器的设置中查找相关选项。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到你解决Safari和Rails应用程序的外部链接问题。如果有更具体的问题或需求,欢迎进一步提问。

页面内容是否对你有帮助?
有帮助
没帮助

相关·内容

  • 前方高能!这可能是一张会颠覆你编程学习的思维图!

    大数据文摘作品,转载具体要求见文末 编译团队|璐 张伯楠 最近几幅精彩的关于2017年网页开发者所采用技术的可视化图出现在了网络上。下图(偏向后端开发)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对于新手和专家都是超赞的资源。图里面清晰地展示了如想从事前端网页开发员、后端网页开发员或者系统管理员工作,所需要了解的一切技术。 而我相信这些对于刚开始学习人生头几行代码的纯新手是尤其有用的。 下面就是我这么想的理由。 我编程已经超过15年(从8岁时使用QBASIC游戏开始)。我认为我是一个全栈工程师,作为一个全栈工程师,上面可视化图表

    07

    futex机制介绍「建议收藏」

    1、概念 futex: a sort of fast, user-space mutual exclusion primitive. Futex是一种用户态和内核态混合的同步机制。首先,同步的进程间通过mmap共享一段内存,futex变量就位于这段共享的内存中且操作是原子的,当进程尝试进入互斥区或者退出互斥区的时候,先去查看共享内存中的futex变量,如果没有竞争发生,则只修改futex,而不用再执行系统调用了。当通过访问futex变量告诉进程有竞争发生,则还是得执行系统调用去完成相应的处理(wait 或者 wake up)。简单的说,futex就是通过在用户态的检查,(motivation)如果了解到没有竞争就不用陷入内核了,大大提高了low-contention时候的效率。 https://lwn.net/Articles/172149/ https://lwn.net/Articles/360699/ 2、futex的由来 为什么要有futex,他解决什么问题?何时加入内核的?我们来看下 经研究发现,很多同步是无竞争的,即某个进程进入互斥区,到再从某个互斥区出来这段时间,常常是没有进程也要进这个互斥区或者请求同一同步变量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进程也要陷入内核去看看有没有人和它竞争,退出的时侯还要陷入内核去看看有没有进程等待在同一同步变量上。这些不必要的系统调用(或者说内核陷入)造成了大量的性能开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Futex就应运而生。 前面的概念已经说了,futex是一种用户态和内核态混合同步机制,为什么会是用户态+内核态,听起来有点复杂,由于我们应用程序很多场景下多线程都是非竞争的,也就是说多任务在同一时刻同时操作临界区的概率是比较小的,大多数情况是没有竞争的,在早期内核同步互斥操作必须要进入内核态,由内核来提供同步机制,这就导致在非竞争的情况下,互斥操作扔要通过系统调用进入内核态。 我们来看一下程序 程序1: pthread_mutex_t lock; int count = 0; void thread1() { while(1) { pthread_mutex_lock(&lock); /* do something */ count++; pthread_mutex_unlock(&lock); } } void thread2() { while(1) { sleep(60); pthread_mutex_lock(&lock); count = 0; pthread_mutex_unlock(&lock); } } pthread_create(&tid1, NULL, thread1, NULL); pthread_create(&tid2, NULL, thread1, NULL);

    01

    dpdk 性能_第二系列什么意思

    首先,DPDK和内核网络协议栈不是对等的概念。 DPDK只是单纯的从驱动拿数据,然后组织成数据块给人用,跑在用户态。功能相当于linux的设备无关接口层,处于socket之下,驱动之上。只不过linux协议栈的这部分在核心态。 你说的包处理器,很多时候是不用linux内核协议栈的,而是用专用包处理程序,类似于DPDK加上层应用处理。通常会有些硬件加速器,包处理效率更高些。缺点是一旦用不上某些功能,那些加速器就白费了。而纯软件处理就非常灵活,不过代价就是功耗和性能。 纯DPDK性能非常高,intel自己给出的数据是,处理一个包80时钟周期。一个3.6Ghz的单核双线程至强,64字节小包,纯转发能力超过90Mpps,也就是每秒9千万包。 不知你有没有看出来,80周期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正常情况下,处理器访问一下ddr3内存都需要200个周期,而包处理程序所需要操作的数据,是从pcie设备送到ddr内存的,然后再由处理器读出来,也就是说,通常至少需要200周期。为啥现在80周期就能完成所有处理?我查了下文档,发现原因是使用了stashing或者叫direct cache access技术,对于PCIe网卡发过来的包,会存在一个特殊字段。x86的pcie控制器看到这个字段后,会把包头自动塞到处理器的缓存,无序处理器来干预。由于包头肯定是会被读取的,这样相当于提前预测,访问的时间大大缩短。 如果加上linux socket协议栈,比如跑个纯http包反弹,那么根据我的测量,会掉到3000-4000周期处理一个包,单核双线程在2.4Mpps,每秒两百四十万包,性能差40倍。 性能高在哪?关键一点,DPDK并没有做socket层的协议处理,当然快。其他的,主要是使用轮询替代中断,还有避免核心态到用户态拷贝,并绑定核,避免线程切换开销,还有避免进入系统调用的开销,使用巨页等。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当线程数大于12的时候,使用linux协议栈会遇到互斥的瓶颈,用性能工具看的话,你会发现大部分的时间消耗在spin_lock上。解决方法之一是如github上面的fastsocket,改写内核协议栈,使包始终在一个核上处理,避免竞争等。缺点是需要经常自己改协议栈,且应用程序兼容性不够。 另外一个方法是使用虚拟机,每个特征流只在一个核处理,并用虚拟机隔绝竞争,底层用dpdk做转发,上层用虚拟机做包处理,这样保证了原生的linux协议栈被调用,做到完全兼容应用程序。不过这种方法好像还没有人做成开源的,最近似的是dpdk+虚拟交换机ovs的一个项目。 如果你只想要dpdk的高性能加tcp/ip/udp的处理,不考虑兼容性,那么还可以去买商业代码,我看了下供应商的网站介绍,纯转发性能大概在500-1000周期左右一个包。

    01

    我被 pgx 及其背后的 Rust 美学征服

    知道我的人都了解,自 2018 年比较正式地学习 Rust 以来(在此要感谢张汉东老师的大力推荐),我慢慢被 Rust 征服,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拥趸。我的业余项目,90% 都是用 Rust 写就的,另外 10% 基本被 typescript(前端)和 python(主要是 notebook)瓜分。我对 Rust 热爱也体现在我的公众号和 B 站上,近两年发布的内容,主要和 Rust 有关。然而,我很少直接吹捧 Rust,更多是通过 “show me the code” 来展示 Rust 的美妙。这个周末,在 reddit/rust 版,我无意发现了 pgx 这样一个使用 Rust 来撰写 postgres extension 的集成工具,在深入地了解其文档并写了几百行代码后,我立刻就被那种直击心灵的简约之美冲破了防线,不得不在此吹上一波。如此优雅地解决另一个生态系统(postgres)的扩展的问题,我就想说,除了 Rust,还有谁?

    02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