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面板的网站日志文件默认是生成一个日志文件,然后系统每天不断的对这个文件进行写入操作,这样日子长了,这个日志文件就会越来越大,几百兆、几个G都是蛮正常的,这样对于我们分析站点日志非常不方便,目前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利用宝塔面板计划任务里面的日志切割功能来解决站点日志过大的这个问题。
今日小编在处理日常工作时遇到一个客户反应,登录软件时老是报错:Error executing SQL statement无法顺利进入软件。这种问题一般是由于数据库日志Ldf文件过大导致的错误,数据库LDF日志文件存储的是数据库操作数据的信息,其中包含有(新增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等)。经过远程查看后,果然发现客户电脑的sql server2000数据库中,有一个数据库的日志文件(***_log.ldf)大小达到180G。今天来和小编一起学习下如何收缩SQL2008数据库日志Ldf文件过大吧!
MongoDB的日志文件在设置 logappend=true 的情况下,会不断向同一日志文件追加的,时间长了,自然变得非常大。
Redis作为内存型的数据库,虽然很快,依然有着很大的隐患,一旦服务器宕机重启,内存中数据还会存在吗?
声明: 如果您有更好的技术与作者分享,或者商业合作; 请访问作者个人网站 http://www.esqabc.com/view/message.html 留言给作者。 如果该案例触犯您的专利,请在这里:http://www.esqabc.com/view/message.html 留言给作者说明原由 作者一经查实,马上删除。 手机留言请访问:http://www.esqabc.com
Oracle监听器是一个服务器端程序,用于监听所有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并为其提供数据库服务。监听器日志有如下特性:
Linux查看日志命令【面试+工作】 日志文件过大不能用vi log位置: tail head head 仅仅显示前面几行 head -n 10 test.log 查询日志文件中的头10
我们通常将 Redis 作为缓存使用,提高读取响应性能,一旦 Redis 宕机,内存中的数据全部丢失,假如现在直接访问数据库大量流量打到 MySQL 可能会带来更加严重的问题。
有些BUG就像薛定谔的猫,具有波粒二象性,当你试图去观察它时它就消失了,当你不去观察它时,它又会出现。当你在测试人员面前赌咒发誓,亲自路演把程序跑一遍的时候,这些bug就会神奇的消失;一旦离开你的骚操作重新回到测试人员手中,这些bug又会突然的出现。这就是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互相对天发誓自证清白的尬聊场面。 因为这些幽灵Bug破坏了团队的氛围,伤害了开发和测试人员的感情,从而导致了产品质量下降。 因此非常有必要找到这些bug发生的原因。
在使用Windows系统时,C盘空间爆满是许多用户经常遇到的问题。尽管通过传统方法(如清理临时文件、卸载不必要的软件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但有时候,这些常规手段似乎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无能为力。特别是对于频繁使用Docker的开发人员来说,巨大的日志文件往往是隐藏的罪魁祸首。
kubernetes日志收集方案有几种方案,都适用于什么场景?本文对k8s常用日志采集方案做了详细介绍。
每年都要买衣服,有的衣服旧了,有的衣服破了,所以总是要将旧衣服放在一边,进行归档,新的衣服放在一边,是正在使用的。
Docker的日志分为两类,一类是 Docker引擎日志;另一类是容器日志。引擎日志一般都交给了系统日志,不同的操作系统会放在不同的位置。本文主要介绍容器日志,容器日志可以理解是运行在容器内部的应用输出的日志,默认情况下,docker logs 显示当前运行的容器的日志信息,内容包含 STOUT(标准输出) 和 STDERR(标准错误输出)。日志都会以 json-file 的格式存储于 /var/lib/docker/containers/<容器id>/<容器id>-json.log ,不过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放到生产环境中。
===============================================
在EasyGBS接入设备的限度上,理论上是没有最高限度的,但是根据服务器的运行能力,接入设备过多的话会出现的一些卡顿或者故障。在我们遇到的某些项目现场上,用户接入设备数过多,会导致日志消息频繁打印,日志过大,出现无法打开日志的问题。
在Redis中,可以通过设置slowlog-log-slower-than配置项来设定慢查询的阈值。该配置项的默认值为0,表示所有查询都会被记录到慢查询日志中。
数据库的审计功能是指对数据库访问行为进行监管,记录数据库里面发生了什么操作,是数据库系统安全功能的组成部分。
在linux中这个文件是 用于记录错误的登录尝试 文件过大往往存在被人暴力破解登录
出现这个问题感觉还是挺疑惑的,因为测试环境已经稳定运行了几个月的时间,一直没有出现过mysql事务锁的问题,于是开始着手查问题。
生产环境上,或者其他要测试 GC 问题的环境上,一定会配置上打印GC日志的参数,便于分析 GC 相关的问题。
作者 | 分布式实验室 来源 | zhuanlan.zhihu.com/p/70662744 正文 准备 关于容器日志 Docker的日志分为两类,一类是Docker引擎日志;另一类是容器日志。引擎日志一般都交给了系统日志,不同的操作系统会放在不同的位置。本文主要介绍容器日志,容器日志可以理解是运行在容器内部的应用输出的日志,默认情况下,docker logs显示当前运行的容器的日志信息,内容包含 STOUT(标准输出)和STDERR(标准错误输出)。日志都会以json-file的格式存储于 /var/l
MongoDB 默认是不会进行切割日志的,除非我们配置了 logRotate = rename,并且重启 MongoDB 服务,才会进行切割日志的,那么为了避免实际中我们一个日志文件过大,我们需要对日志进行切割,有两个办法:
以前小编记录日志使用的是Log4Net,虽然好用但和NLog比起来稍显复杂。下面小编就和大伙分享一下NLog的使用方式。
日志文件包含了关于系统中发生的事件的有用信息,在排障过程中或者系统性能分析时经常被用到。对于忙碌的服务器,日志文件大小会增长极快,服务器会很快消耗磁盘空间,这成了个问题。除此之外,处理一个单个的庞大日志文件也常常是件十分棘手的事。
当用户提交(commit)语句时,一个进程会建立一个redo 记录并把它拷贝至SGA中的log buffer中,然后这个进程会通知LGWR进程再将log buffer中的内容写入日志文件(redo file)中,同时清空log buffer的内容,最后返回完成消息,这就完成了一次commit操作
log_rotater.zip #!/bin/sh # https://github.com/eyjian/mooon/blob/master/mooon/shell/log_rotater.sh # Writed by yijian on 2012/7/22 # # Linux自带的工具logrotate使用稍复杂,但功能强大 # # 本脚本功能: # 1) 实现一个通用的按大小的日志滚动 # 2) 要求日志文件扩展名为“.log”,否则请稍修改代码 # 3) 支持处理多个目录下
本文介绍如何使用腾讯云的云函数功能,创建两个函数,实现定时将CDN的日志存储到COS中。
2、常见的SCN 2.1控制文件的三个SCN 系统SCN
MongoDB启动的时候指定了--logpath为一个日志文件。随着时间此文件会变得越来越大,达到好几个G。 因为不想让MongoDB进程重新启动,所以不能停止进程删除此文件。解决的方法网上给方式有两种。
Nginx 是一款高性能的开源 Web 服务器软件,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领域。在大流量、高并发的环境中,对 Nginx 进行优化可以显著提升网站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为了保护网站资源的安全性,防止盗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Nginx 的优化思路,并解析网站防盗链的实现方法。
TDengine采用数据驱动的方式让缓存中的数据写入硬盘进行持久化存储。当vnode中缓存的数据达到一定规模时,为了不阻塞后续数据的写入,TDengine也会拉起落盘线程将缓存的数据写入持久化存储。TDengine在数据落盘时会打开新的数据库日志文件,在落盘成功后则会删除老的数据库日志文件,避免日志文件无限制地增长。
感觉是pymongo未能完全close掉和mongodb创建的tcp连接,并且在mongo连接未自动释放前进行高频连接,导致连接数爆满造成的。
日志采集功能是容器服务为用户提供的集群内日志采集工具,可以将集群内服务或集群节点特定路径文件的日志发送至 Kafka、Elasticsearch或者腾讯云日志服务(CLS)。日志采集功能适用于需要对 Kubernetes 集群内服务日志进行存储和分析的用户。
垃圾回收日志(GC 日志)是 JVM 在进行垃圾回收时产生的日志记录。它包含了垃圾回收器的各种信息,如垃圾回收的类型、垃圾回收的时间、垃圾回收的阶段、回收的内存占比等。通过分析 GC 日志,我们可以了解垃圾回收器的行为和性能,并根据日志数据进行调优。
请注意,CC攻击是一种网络攻击行为,具有破坏性和不确定性。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增强你的VeryNginx服务器对CC攻击的防御能力,但仍然需要保持警惕和谨慎。
注意: 此种方式依赖nginx的pid文件。如果你另外配置了nginx的pid的文件的位置,则会导致命令执行失败。报错信息为:
项目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google/glog
程序执行的时候,可以通过标准输出(stdout, Standard Output)与标准错误输出 (stderr, Standard Error Output)来输送信息,用户就可以了解该程序执行时发生了什么状况;可是对于在后台执行的服务器程序,或者Linux 内核本身来说,就没有办法这样做了。服务与内核启动后,会切断与终端机(Terminal) 或控制台(Console)的联机,如此一来,即使有信息通过标准输出、标准错误输出传送出去,用户也未必能从屏幕上看到信息。
Docker的日志分为两类,一类是 Docker引擎日志;另一类是容器日志。引擎日志一般都交给了系统日志,不同的操作系统会放在不同的位置。本文主要介绍容器日志,容器日志可以理解是运行在容器内部的应用输出的日志,默认情况下,docker logs 显示当前运行的容器的日志信息,内容包含 STOUT(标准输出) 和 STDERR(标准错误输出)。日志都会以 json-file 的格式存储于/var/lib/docker/containers/<容器id>/<容器id>-json.log,不过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放到生产环境中。
前几天,一早起来,就发现 RDS 挂了,然后也无法重启,后面发现是 bin-log 日志过大,把 RDS 的空间塞满了。
上文提到了AOF日志,redis会将写命令持久化到AOF日志中,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只有遇到写命令时才会记录该命令的日志,并且aof中提供了三种写入策略,一般会选用“允许数据有一点丢失,但不希望数据大量丢失并且不怎么影响redis性能”的everysec策略。
内核和系统日志:这种日志主要由syslog管理、根据其配置文件/etc/syslog.conf中的设置决定内核消息和各种系统程序信息记录到哪个位置。
异常处理是任何编程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Python 也不例外。Python 提供了丰富的异常处理机制,让开发者可以更好地管理程序中出现的错误。除了捕获和处理异常外,记录异常信息也是至关重要的,以便日后排查问题和改进程序。本文将介绍如何在 Python 中捕获异常,并将异常信息记录到日志文件中。
innodb_io_capacity:脏页的刷新的数量,可以动态调整,默认是200,该参数的设置取决于硬盘的IOPS的大小,IOPS就是每秒的读写次数。
前篇我们 讲完了SpringBoot的配置文件,讲解了为什么学配置文件&配置文件的作用,还有两种配置文件的格式与使用。这篇来讲SpringBoot 日志文件,下面我们一起进入SpringBoot 日志文件的世界!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