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数据溯源分析

是指通过对数据的追踪和分析,了解数据的来源、流向和变化过程,以及相关的操作和事件。它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追溯数据的历史记录,发现数据异常或安全问题,进行合规性审计,提高数据治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数据溯源分析的分类:

  1. 主动溯源:通过主动监控和记录数据的产生、传输和处理过程,实时追踪数据的流向和变化。
  2. 被动溯源:通过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和回溯,重建数据的历史记录,了解数据的来源和使用情况。

数据溯源分析的优势:

  1. 安全性:可以帮助发现数据泄露、篡改或滥用等安全问题,提高数据安全性。
  2. 合规性:可以满足法规和合规要求,进行数据合规性审计和报告。
  3. 效率提升:可以快速定位和解决数据异常或问题,提高数据处理和决策的效率。
  4. 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识别和管理数据相关的风险,减少潜在的损失。

数据溯源分析的应用场景:

  1. 金融行业:用于反欺诈、反洗钱、交易监控等领域,保障金融数据的安全和合规性。
  2. 电商行业:用于防止虚假交易、数据篡改和盗窃等问题,保护用户权益和数据安全。
  3. 医疗行业:用于追踪和分析医疗数据的来源和使用情况,确保医疗数据的准确性和隐私保护。
  4. 政府机构:用于数据治理和合规性审计,保障政府数据的安全和合法使用。

腾讯云相关产品和产品介绍链接地址:

  1. 数据安全与合规解决方案:https://cloud.tencent.com/solution/data-security-compliance
  2. 数据安全服务:https://cloud.tencent.com/product/ds
  3. 安全审计服务:https://cloud.tencent.com/product/casb
  4. 数据治理与合规服务:https://cloud.tencent.com/product/dg

请注意,以上仅为示例,实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产品和服务。

页面内容是否对你有帮助?
有帮助
没帮助

相关·内容

  • 蓝队的自我修养之事后溯源(归因)| HVV 经验分享

    众所周知,攻防演练过程中,攻击者千方百计使用各种方法渗透目标。一般情况下攻击链包括:侦察、武器化、交付、利用、安装、命令和控制、窃取目标数据。在溯源中,安全人员对攻击者某个阶段的攻击特点进行分析,再结合已掌握的威胁情报数据将攻击特点和数据聚类,能够有效掌握攻击者的攻击手法和 IP &域名资产等。前文(蓝队的自我修养之事中监控)中讲到了在攻防演练场景下如何从海量的告警日志中获取高度疑似攻击者的 IP,在发现有攻击者之后,快速对其进行精准地溯源反制,收集攻击路径和攻击者身份信息,描绘出完整的攻击者画像。本文中笔者将对溯源的难点、目标以及方法论展开讨论。

    04

    专家精品|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感知:云原生自动化应急响应实战

    最近参加了Xcon2020安全技术峰会,趁热打铁跟大家聊聊云平台上的原生自动化应急响应。 随着云计算的大规模普及,公有云的应急响应趋势已逐渐从"被动响应"发展为"主动感知"。一方面云计算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性价比吸引了更多的企业上云;另一方面云计算的网络开放,资源共享特性也给网络攻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土壤。 传统单点对抗的应急响应已无法满足云时代的复杂攻击形态和规模。如何在攻击前做好预防措施,攻击后快速有效的自动化溯源取证和风险收敛已经成为云时代应急响应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应急响应的发展 我认为近代应

    04

    经典综述|EEG源空间功能连接—致力于实现时-空间上高分辨率脑网络分析

    一、写在前面 这是2018年发布于信号处理领域权威顶级杂志《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上的一篇综述文章,该文章对于如何进行EEG源空间功能连接研究提供了详尽和权威的指导。 与其他成像方法相比,EEG具有超高时间分辨率、设备便宜等优点,但是EEG最大的问题似乎是其空间分辨率比较低(头皮记录的EEG空间分辨率是cm水平,而MRI成像技术的空间分辨率是mm水平的)。那么如何提高EEG的空间分辨率呢?基于EEG产生的电生理机制,从设备研发这个角度去提高EEG的空间分辨率似乎潜在空间不大(当然,增加EEG通道数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增加EEG空间分辨率,但是这种方法仍然不能解决像体积传导效应等问题),因此,研究者从方法学上出发,提出了EEG溯源分析的方法,即把记录到的头皮EEG信号通过一定的方法得到皮层脑区电信号。正如该篇文章的副标题所阐述的,EEG源空间的功能连接分析旨在保留EEG超高时间分辨率的优势之外,弥补低空间分辨率的缺点,最终实现时间和空间高分辨率的脑网络分析。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这种方法似乎还是挺有效的(至少目前已经发表了不少EEG溯源方面的论文),但是也有不少研究者对EEG溯源这种方法并不十分认可(EEG发挥好自己超高时间分辨率的优势就行了,不要在空间分辨率这方面勉强,这方面还是让MRI来~~)。不管如何,该篇文献可以作为EEG溯源空间功能连接研究的指导手册,笔者在这里对这篇综述进行解读,解读并非一字一句翻译,部分加入了自己的见解,如有不当,敬请谅解。

    00

    攻击推理-安全知识图谱在自动化攻击行为提取上的应用

    当前企业环境面临的攻击越来越趋于隐蔽、长期性,为了更好的针对这些攻击进行有效的检测、溯源和响应,企业通常会部署大量的终端设备。安全运营人员需要通过分析这些日志来用来实现攻击检测、溯源等。利用安全知识图谱与攻击推理进行评估溯源,在相关专题文章[1,2,3]中都有介绍,其中[1]是通过挖掘日志之间的因果关系来提高威胁评估的结果,[2]利用图表示学习关联上下文提高检测与溯源的准确率,[3]主要是介绍了知识图谱在内网威胁评估中的应用。但这些工作把均是把异常日志当作攻击行为来处理。基于异常检测方法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工业上都有了一些经典的应用如异常流量检测、UEBA(用户与实体行为分析)等。Sec2graph[4]主要是对网络流量进行建模,构建了安全对象图并利用图自编码器实现对安全对象图中的异常检测,并把异常作为可能的攻击行为进行进一步分析。Log2vec[5]通过分析终端日志的时序关系构建了异构图模型,利用图嵌入算法学习每个节点的向量表示,并利用异常检测算法检测异常行为。UNICORN[6]方法是基于终端溯源图[9]为基础提取图的概要信息,利用异常检测方法对图概要信息进行分析检测。之前的攻击推理专题中的文章[9]也是利用图异常检测算法进行攻击者威胁评估和攻击溯源。但是这些方法本质上都是基于这么一个假设:攻击行为与正常用户行为是有区别的。这些方法检测出来的结果只能是异常,异常行为与攻击行为本身有很大的语义鸿沟,同时这些异常缺少可解释性。

    02

    威胁情报共享方式

    情报信息是现代网络安全中重要的一种资源,由于网络空间里的黑客有了更强大的工具军火库和资源,攻击行为更多的是有组织犯罪和政府背景行为,攻击变得越来越复杂且态势感知技术也因此被应用于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来对抗这种复杂的攻击。为了实现对威胁的全面感知、分析和响应,态势感知技术需要掌握所有出现的威胁信息,但一种单独的网络安全设备无法检测到所有类型的攻击,一家单独的组织也无法发现所有的安全威胁,因此在设备间和组织间交换安全威胁相关的情报成为搭建态势感知系统的重要基础,由于不同设备和组织各自有不同的数据格式和数据组织形式,为了加强安全设备的配合,以及促进不同组织间的协同响应,需要开发标准化的机器可识别的网络空间威胁情报数据交换方法

    01

    Nature子刊:EEG源成像可检测到皮层下电生理活动

    皮层下神经元活动与大尺度脑网络高度相关。尽管脑电图(EEG)记录提供了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较大的覆盖范围来研究整个大脑活动的动力学,但是皮层下信号检测的可行性尚有争议。来自日内瓦大学的Martin Seeber等人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文,该研究探讨了了头皮脑电是否可以检测并正确定位放置在中央丘脑和伏隔核中的颅内电极记录的信号。放置在这些区域的深部脑刺激电极(DBS)可与高密度(256通道)EEG信号同时记录活动。在三名闭眼休息的患者中,研究者发现从颅内发出的alpha信号和脑电溯源分析的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脑电溯源分析给出的信号与颅内DBS 电极给出的信号高度相关。因此,该研究提供直接证据表明头皮脑电确实可以感知皮层下信号。

    03

    联合使用EEG电极和溯源空间特征实现精神分裂症的机器学习诊断

    传统的精神分裂症(SZ)诊断往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医生会依据一定的标准(如DSM-5)询问患者一系列问题,以此来判定患者是否符合SZ的标准。但是这种传统的诊断方式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如患者可能会隐藏或可以回避一些问题,使得诊断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寻找客观、定量的方法来实现SZ的分类和诊断。研究者采用EEG/ERP技术发现,SZ患者在某些任务中的ERP成分、功能连接或某些频段的振荡活动等都会出现异常。一些研究者尝试把上述EEG的标志物与机器学习结合起来,实现SZ的诊断和分类。比如说,有研究者利用Oddball任务诱发的ERP成分的幅值作为特征值,实现了SZ高达79%的诊断正确率。但是,上述这些研究都是利用电极水平(sensor-level)的特征来进行分类,而利用溯源水平(source-level)特征来对SZ进行机器学习诊断的研究似乎还很少。本次,笔者在这里分享一篇题目为《Machine-learning-based diagnosis of schizophrenia using combined sensor-level and source-level EEG feature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发表于Schizophrenia Research杂志,其联合使用EEG电极和溯源空间特征实现精神分裂症的机器学习诊断。 材料与方法 1.被试。从医院募集34个SZ患者和34个健康人,被试的临床资料如表1所示。

    00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