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隔离作为网络安全行业的当红技术,早已被业界所熟知。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早在两年前,国际知名智库Gartner就把微隔离(Microsegmentation)的名字给改了。Gartner为什么这么做?微隔离的新名字又叫什么?今天咱们就来念叨念叨。
“零信任”这个术语的正式出现,公认是在2010年由Forrester分析师John Kindervag最早提出。时至今日,“零信任”俨然已成安全领域最热门的词汇,做安全的不提自己是基于零信任原则,就跟2012年做网络的人说自己不基于SDN一样落伍。零信任是不是一个被过度营销的术语?零信任架构、零信任原则,零信任与微隔离的关系等又该如何解读?
企业网络安全领导者认为微隔离解决方案最有吸引力的功能是:实时威胁管理(76%)、安全远程访问(67%)和勒索软件终止开关(62%)等。
容器(container),并不是一种虚拟化(virtualization)技术,而是一种进程隔离(isolation)技术,从内核空间、资源和安全等方面对进程做隔离。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深入剖析了微前端究竟是什么,可以带来什么收益,现在让我们复习一下微前端的概念:
微前端(Micro-Frontends)是一种类似于微服务的架构,它将微服务的理念应用于浏览器端,即将 Web 应用由单一的单体应用转变为多个小型前端应用聚合为一的应用。微前端(micro-frontends)术语在 2016 年在 TECHNOLOGY RADAR[1] 中被提及。
Tech 导读 本文由浅到深地对微前端进行了概括性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微前端的概念、微前端的特点与价值、微前端的实现方案、一个微前端框架应具备的功能,以及微前端的适用场景。读者可以多关注下本文提到的各个开源的优秀的微前端实现方案,通过对比及借鉴来实现一套适合自身业务的微前端方案。 01 微前端是什么 传统的分而治之的策略已经无法应对现代 Web 应用的复杂性,因此衍生出了微前端这样一种新的架构模式,与后端微服务相同,它同样是延续了分而治之的设计模式,不过却以全新的方法来实现。微前端是一种由独立交付的多个前
故事的开头 从微前端的qiankun去年开始火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了,我们公司的Saas系统是可以用这个去解决UI、体验上的一些问题,以及让技术栈平滑过渡迁移,但是奈何时机不够成熟 今年抓住了时机,感觉是时候推进微前端了,加上公司内部的星舟平台(Devops平台)也开始推广,我开始寻思改造这个事 改造不为了炫技,仅仅为了提升开发、用户体验!当你需要微前端的时候,再用它 我在公司内部做了一个技术分享 我的微前端改造是利用k8s + qiankun + ingress(path)的配置,达到快速部署的目的,完全无
技术栈无关:主框架不限制接入应用的技术栈,子应用具备完全自主权 独立开发、独立部署:子应用仓库独立,前后端可独立开发,部署完成后主框架自动完成同步更新 独立运行时:每个子应用之间状态隔离,运行时状态不共享
上图是一个简略的零信任架构总体框架图,在图的左边是发起访问的主体,右边是访问的目标资源,访问主体通过控制平面发起访问请求,由信任评估引擎、访问控制引擎实施身份认证和授权,访问请求获得允许后,访问代理作为执行点,接受访问主体的流量数据,建立一次性的安全访问连接。
微前端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领域了,但开发者不管采用哪个现有方案,在适配成本、样式隔离、运行性能、页面白屏、子应用通信、子应用保活、多应用激活、vite 框架支持、应用共享等用户核心诉求都或存在问题、或无法提供支持。 webcomponent 是一个浏览器原生支持的组件封装技术,可以有效隔离元素之间的样式,iframe 可以给子应用提供一个原生隔离的运行环境,相比自行构造的沙箱 iframe 提供了独立的 window、document、history、location对象,可以更好的和外部解耦。无界微前端采
在今年的敏捷团队建设中,我通过Suite执行器实现了一键自动化单元测试。Juint除了Suite执行器还有哪些执行器呢?由此我的Runner探索之旅开始了!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型组织的组织结构、软件架构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一款软件从最初的单一,进行不断的细化,最终变得庞大,从而不得不拆分到不同部门,出现多样化。然而在多样化的道路上,用户厌倦了一家公司的软件却要分散于不同的应用中,于是应用又再一次走向聚合。
◆ 一、开源项目简介 无界微前端是一款基于 Web Components + iframe 微前端框架,具备成本低、速度快、原生隔离、功能强等一系列优点。 ◆ 二、开源协议 使用MIT开源协议 ◆ 三、界面展示 ◆ 四、功能概述 背景 微前端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领域了,但开发者不管采用哪个现有方案,在适配成本、样式隔离、运行性能、页面白屏、子应用通信、子应用保活、多应用激活、vite 框架支持、应用共享等用户核心诉求都或存在问题、或无法提供支持。 Web Components 是一个浏览器原生支持的组
作为一个严谨的、有着职业操守的安全从业人员,首先我要摸着良心说:技术没有好坏,评价一个技术,我们主要看它能否在某些场景下很好的解决特定问题。而基于我们多年来的运维经验及实际的客户走访,基于VLAN/VPC的内部隔离方式基本上已经不再适用于解决虚拟数据中心/私有云(包括含有私有云的混合云)环境下的东西向隔离问题。
由于业务增长,团队拆分,我们需要将原有系统的一部分模块(Vue实现)迁移到另外一个系统(React)中。但两个系统技术栈不同,导致重构成本变大,但业务又希望在短期内看到效果,后面可以增量的重构。
前端页面资源如何分享,常见的有iframe,其次是js-sdk。这两类的在地图类工具经常用。微前端是最佳比较火的方式。本篇是他们的对比分析。
4月22日,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芯微”,股票代码:688052)成功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纳芯微本次发行价为230元/股,创造了2022年以来A股新股发行最高价格,也成为A股半导体行业新股发行价历史最高价,公司实际募得资金58.11亿元,超募6.75倍。
能够应对不同技术栈、不同构建工具的巨石应用架构是前端高级工程师的衡量标准之一。本文为你提供一套大型中台项目构建、多技术栈项目融合的最佳落地方案,并结合主流微前端框架MicroApp,流行技术栈Vue3、React18、Nuxt2、Vue2、Vite、Webpack最终聚合实现多个子应用的大型招聘网站,助力你成长为独当一面、具备team leader潜质的前端高级工程师。
为了解决庞大的一整块后端服务带来的变更与扩展方面的限制,出现了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微前端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了,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接触过,这里不再去做一堆定义,只是对目前业界做法的调研总结 / 概览,这篇文章面向的是还没有在业务中使用过微前端的同学或团队,通过这篇概览,可以简单的建立对 「微前端」的整体认知;
软件架构的进化 什么是软件架构? 软件架构是在软件的内部,经过综合各种因素的考量 、权衡,选择特定的技术,将系统划分成不同的部分并使这些部分相互分工,彼此协作,为用户提供需要的价值 哪些因素? 业务需求 技术栈 成本 组织架构 可扩展性 可维护性 什么是单体架构 定义:功能、业务集中在一个发布包你,部署运行在一个进程中。 单体架构优势 易于开发 易于测试 易于部署 易于水平伸缩 单体架构面临的挑战 代码膨胀,难以维护 构建、部署成本大 新手上手困难 创新困难 可扩展性差 综上所述 单体架构已经ou
当下业内的微前端字眼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于是大致了解了一下微前端 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微前端?微前端的好处和意义是什么?做微前端应该如何做?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直接给一个定义其实没那么难,但是没接触过的同学未必理解。所以需要先介绍一下背景,再解释会更容易明白。
| 导语 在过去,浏览器沙箱(sandbox)主要应用在前端安全领域,随着应用架构复杂,微前端方案的出现,js运行环境沙箱在浏览器中的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几年比较火的微前端领域,js沙箱是其比较核心一个技术点,是整个微前端方案的实现的关键点之一。 微前端对于沙箱的诉求 沙箱在微前端架构中不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如果规范做的足够好,是能够避免掉一些变量冲突读写,CSS 样式冲突的情况。但是如果你在一个足够大的体系中,仅仅通过规范来保证应用的可靠性面临较大的风险,还是需要技术手段去治理运行时的一些冲突问题
作为面试官,我经常听到很多候选人说在公司做的项目很简单,平常就是堆页面,写管理端,写H5,没有任何亮点,我以我一次面试候选人的经历分享给大家
自从 2014 年 HTML5 正式推荐标准发布以来,HTML5 增加了越来越多强大的特性和功能,而在这其中,工作线程(Web Worker)概念的推出让人眼前一亮,但未曾随之激起多大的浪花,并被在其随后工程侧的 Angular、Vue、React 等框架的「革命」浪潮所淹没。当然,我们总会偶然看过一些文章介绍,或出于学习的目的做过一些应用场景下的练习,甚或在实际项目中的涉及大量数据计算场景中真的使用过。但相信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茫然,找不到这种高大上的技术在实际项目场景中能有哪些能起到广泛作用的应用。
如果项目复杂,并且很多功能相对独立,那么不同的功能可以交给不同的团队开发,团队本身存在差异如技术选型等。另外的好处是,功能解耦,各功能可以独立开发、测试、部署。
大家好,我是海怪。最近换到了新部门,在做智能平台相关的内容。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以前前端的项目重构一次。
一个前端应用能够单独跑,也能被作为一个模块集成到另一个应用里,这种架构方式就叫做微前端。
通俗易懂的来说,微前端是可以将一个大应用的不同部分进行独立的部署,各个部分之间相互独立,独立部署的能力允许他们构建孤立或松散耦合的服务。即将单页面前端应用由单一的单体应用转变为多个小型前端应用聚合为一的应用。
导语 | 微前端是将Web应用由单一的单体应用转变为多个小型前端应用聚合为一的一种手段。本文从微前端的基础理论出发,对其核心技术进行阐述,最后结合项目进行简单的应用实践。 一、微前端背景 (一)什么是微前端 微前端提供了一种技术:可以将多个独立的Web应用聚合到一起,提供统一的访问入口。一个微前端应用给用户的感观就是一个完整的应用,但是在技术角度上是由一个个独立的应用组合通过某种方式组合而成的。 为了防止概念有点抽象,可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上图是一个微前端的demo,主应用中有导航栏,footer组件以及
我们先用 vue-cli快速创建一个项目,作为主应用,这里把他取名为 main-app
前言 微前端(Micro-Frontends)是一种类似于微服务的架构,它将微服务的理念应用于浏览器端,即将 Web 应用由单一的单体应用转变为多个小型前端应用聚合为一的应用。 微前端并不是前端领域的新概念。早期希望前端工程能够像后台的微服务一样,项目分开自治,核心的诉求是: 1、兼容不同技术栈 2、将项目看作页面、组件,能够复用到不同的系统中 早期比较成熟的 single-spa,从早期 React 的现代框架组件生命周期中获得灵感,将生命周期应用于这个应用程序,即将整个页面作为组件。 后来蚂蚁金融
qiankun 是主流的微前端方案,其他的还有京东的 micro-app、腾讯的 wujie 等。
无界微前端是一款基于 Web Components + iframe 微前端框架,具备成本低、速度快、原生隔离、功能强等一系列优点。
2018年6月份,一年一度的Gartner安全与风险管理峰会上,知名分析师Neil Mcdonald发布了2018年度的十大安全项目(Top 10 Security Projects)。
微前端是什么:微前端是一种类似于微服务的架构,是一种由独立交付的多个前端应用组成整体的架构风格,将前端应用分解成一些更小、更简单的能够独立开发、测试、部署的应用,而在用户看来仍然是内聚的单个产品。
前言 在 ThoughtWorks 正式发布的最新一期技术雷达当中,「微前端(Micro Fontends)」已经进入到试验阶段,而试验环所列出的技术是我们认为值得去追求的。理解如何建立这种能力对你所在的组织十分重要,现在就可以尝试在一个低风险的项目上试点和实践这项技术,帮助你真正了解这门技术。 摘自最新一期技术雷达: 我们已经从引入微服务架构中获得了明显的好处,微服务架构可以让团队裁剪出独立部署的交付物以及可维护的服务。不幸的是,我们还看到许多团队在后端服务之上创建了前端单体——一个单一、庞大和杂乱无绪
我们调研了业界的 Serverless 方案,最终决定了自己的方案:K8s + Knative + Istio 搭建应用级 Serverless。他的优势是:
# 使用业务组件(npm 模块)的问题 无法独立发布(业务组件更新后,需要重新构建一次) 通过 <AsyncApp /> 异步加载 UMD bundle 允许独立发布(业务组件的更新后,不需要重新构建一次) # 页面组件 每个页面也可以是一个具体业务领域下的组件(粒度比较大的组件) # 其他细节 具体如何加载子 APP (包含隔离方案 -> *技术无关?) Shadow DOM -> 隔离 CSS 前端基础设施 如何发布子 APP 如何监控子 APP # 隔离的级别 Iframe
0 背景 技术圈流行一句话,凡脱离业务谈架构的,都是耍流氓。作为微服务改造系列的第一篇博客,首先介绍一下实施这次技术改造的背景。 第一,我所在公司(简称XR)的后台服务采用的主技术栈是Scala,虽然开发效率很高,但也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 1.由于Scala语言强大的表达能力和丰富的函数式特性,很容易写出俗称“意大利面条”式的代码,一个类文件动辄上千行,代码的可读性非常差,导致可维护性也很差。 2.编译Scala源码时首先需要将Scala源码转换成Java源码然后再通过JVM进行编译,加上隐式类型的存在进一
前端开发在程序猿中无疑是一个比较苦逼的存在,作为一个前端开发,你必须要掌握Javascript,HTML,CSS这三大基础。Javascript作为网络时代最为重要的开发语言,由于其设计上的限制,一直在演进,经历了ES3,ES5,ES6(ECMAScript 2015)... ... 而简单的CSS也无法完成你复杂的需求,你需要Less/Sass/Sytlus来增强你的CSS的功能。这些还远远只是一小部分,你还需要了解:
迷走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神经之一,控制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消化、心血管和免疫系统。了解迷走神经的活动对于治疗许多疾病至关重要,但传统的神经记录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开发一种灵活、薄膜的微通道电极阵列装置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好地记录迷走神经的活动,并为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本篇文章是微影时代技术中心副总裁杨森淼在2016年腾讯“云+未来”峰会Cloud Native专场,分享国内首个O2O领域的Cloud Native实践分享。 微票儿是备受关注的互联网购票平台:估值近百亿、年增长率超4000%、覆盖全国500个城市4500多家影院,日出票达100万张,峰值200万张。而在其业务迅猛增长的背后,一个高速、敏捷、弹性、灵活的技术架构必不可少。 微票儿的Cloud Native实践,采用的是微服务+Docker的方式,以实现从研发测试到部署运维的全系列DevOps。 其技
2019年末疫情突然席卷全球,隔离成为避免传染的最好方式之一,但是全国隔离的代价简直太大了!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