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控制服务主要由访问控制模型和策略描述语言组成 常见的访问控制模型主要是自主访问控制 DAC、强制访问控制 MA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RBAC。 访问策略规则以及访问主体和访问客体三者是访问控制系统的基本条件。 访问主体:在信息环境中,对目标信息的获取通常是由访问主体发起的,访问主体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则,从而可以访问一定的客体。通常访问主体是用户开发和使用的应用程度。 访问客体:在信息系统中,客体可以被主体进行一定的访问行为操作。 安全访问策略:是为了保护信息安全性而制定的策略规则,规定了主体是否可以访问客体以及可以使用何种方式对客体进行访问。 常见的策略描述语言就有ACML、XACML,就像前端里面的JSON、XML一样,用于前后端的交流,哈哈,这是我的理解~~就说XACML语言吧,它是为了PEP(执行模块)和PDP(策略模块),还有可能有PIP(信息模块)的信息交换,因为每个模块可能用不同的语言写,会存在语义鸿沟(当然,这是虚拟机自省技术里的定义了),但是确实也是这样,就像两个地区的人都说方言肯定听不懂嘛,所以大家交流都得说普通话,这就是策略描述语言。
数据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安全问题在信息安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够安全可控地使用数据,需要多种技术手段作为保障,这些技术手段一般包括访问控制技术、加密技术、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系统还原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本文侧重论述访问控制技术,有关其它技术的探讨将发表在后续文章中。
信息在移动过程中其访问权限关系会被改变。如用户A可将其对目标O的访问权限传递给用户B,从而使不具备对O访问权限的B可访问O。
7.1知识子域:密码学 7.1.1基本概念 了解古典密码,近代密码,现在密码等各密码学发展阶段的特点。 了解基本保密通信模型。 理解密码系统安全性相关概念(科克霍夫准则,密码系统安全性评估) 了解密码算法分工的概念。 7.1.2对称密码算法 理解对称密码算法的概念及算法特点。 了解DES,3DES,AES等典型对称密码算法。 7.1.3公钥密码算法 理解非对称密码算法的概念及算法特点。 了解RSA,SM2等典型非对称密码算法。 7.1
信息安全的保证体系和评估方法是确保信息系统和数据受到充分保护的关键方面。以下是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定义:
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是指对访问者向受保护资源进行访问操作的控制管理。该控制管理保证被授权者可访问受保护资源,未被授权者不能访问受保护资源。
2. 基于生物学信息的方案包括基于指纹识别的身份认证、基于语音识别的身份认证以及基于视网膜识别的身份认证等。
一些标准的常见的 Access Control Policy: 基于角色访问控制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 定义:根据角色确定访问权限,用户可以绑定不同角色。 优点:管理较为灵活,目前的主流模型。 例子:管理员角色、编辑角色、读者角色拥有不同的权限,新增加一个用户只需要设定相应角色,不需要依次设置对每个操作的权限。 自主访问控制 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DAC) 定义:由资源的所有者、某些组的成员确定访问权限。 优点:可以基于数据/资源
数据库,简而言之可视为电子化的文件柜——存储电子文件的处所,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数据运行新增、截取、更新、删除等操作。
向系统实体授予权利或权限以提供对特定资源的访问的过程,也称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
安全模型是指用于指导和实施计算机系统安全策略的理论框架。它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和目标进行分类,包括基本模型、机密性、完整性等。下面是对你提到的安全模型分类的详细讲解:
访问控制就是限制访问主体对访问客体的访问权限控制,决定主体对客体能做什么和做到什么程度 访问主体(主动):用户,进程,服务 访问客体(被动):数据库,资源,文件
计算机信息系统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 计算机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
访问控制是给出一套方法,将系统中的所有功能标识出来,组织起来,托管起来,将所有的数据组织起来标识出来托管起来, 然后提供一个简单的唯一的接口,这个接口的一端是应用系统一端是权限引擎。权限引擎所回答的只是:谁是否对某资源具有实施 某个动作(运动、计算)的权限。返回的结果只有:有、没有、权限引擎异常了。
在信息安全和系统设计领域,访问控制模型是核心组件,它决定了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每种模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优势和局限性。本文将深入探讨几种主要的访问控制模型,包括ACL、DAC、MAC、ABAC和RBAC,以及它们在现代系统中的应用和影响。
安全是多个环节层层防护、共同配合的结果。也就是说在安全领域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环节完成所有的安全防护措施,对于数据库安全领域也是一样。数据库领域的安全措施通常包括:身份识别和身份验证、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安全传输、系统审计、数据库存储加密等。只有通过综合有关安全的各个环节,才能确保高度安全的系统。
下面我们来学习访问控制。首先来学习防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模型,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护的主要策略之一,防控制是依据授权规则对提出的资源访问加以控制,它限制访问主体,包括用户以及代表用户的进程服务等,对任何资源,包括计算资源,通信资源和信息资源进行未授权的访问,使计算机系统在合法范围内使用。一方面防止非法用户使用资源,另外一方面还要防止合法用户滥用权限,它具体就是决定一个用户能够在系统当中做什么,或者代表用户的程序能够做什么。
现在我们的系统越来越庞大,可是每一个人进来的查看到的内容完全一样,没有办法灵活的根据不同用户展示不同的数据
金融科技&大数据产品推荐:BIGDAF——专业的Hadoop大数据安全防火墙
这篇博客还是整理从https://github.com/LyricTian/gin-admin 这个项目中学习的golang相关知识。
前段时间分别用vue和react写了两个后台管理系统的模板vue-quasar-admin和3YAdmin。两个项目中都实现了基于RBAC的权限控制。因为本职工作是后端开发,比较清楚权限控制一个管理系统应该必须具备的核心功能,而且是可以做到通用的。打算写写关于管理系统前后端分离方面的文章,也是做一个知识的总结。
SEAndroid 是一套安全机制,实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是Android系统更安全。 SELinux是被设计为一个灵活的可配置的MAC机制。 SEAndroid 是将SELinux 移植到Android 上的产物,可以看成SELinux 辅以一套适用于Android 的策略。
在上一讲中,我们主要从身份认证的场景和威胁上,对身份认证进行了介绍。同时,身份认证的核心问题是身份管理,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单点登录的形式,来解决复杂的身份管理问题。常用的单点登录方式包括 CAS 流程、JWT、OAuth 和 OpenID。
当前主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远远不够,如UNIX系统、Windows NT都只能达到C2级,安全性均有待提高。
安全增强型 Linux(Security-Enhanced Linux)简称 SELinux,它是 Linux 的一个安全子系统。SELinux 主要作用是最大限度地减小系统中服务进程可访问的资源(最小权限原则)。对资源的访问控制分为两类: DAC和MAC.
安全架构就是安全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针对具体的产品而言,产品的安全架构就是构建产品安全特性的主要组件及其关系)。
一、我国网络安全工作的开端 1980年底,国家重要部门使用的进口计算机辐射出现异常,怀疑可能泄露计算机的信息。中央同意对国内要害部门的一些进口计算机进行安全检查。 通过安全检查,发现了两个很严重的问题: 第一个是计算机电磁辐射能够泄密; 第二个是有的要害部门进口的计算机,外国机构要到现场进行监控,计算机所有的工作日志,都要打印封装好送到美国。 中央指令由公安部开展计算机安全工作,这就是中国计算机安全工作的起始。 二、等级保护的提出与信息系统的定义 1994年,国务院出台网络安全第一个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
如何成为一个安全架构师,安全架构师需要什么样的能力?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安全架构,安全架构包含哪些组件,如何将这些安全组件合理的组织在一起形成一定的战斗力,这是非常关键的。
权限管控可以通俗的理解为权力限制,即不同的人由于拥有不同权力,他所看到的、能使用的可能不一样。对应到一个应用系统,其实就是一个用户可能拥有不同的数据权限(看到的)和操作权限(使用的)。
访问控制技术是指:防止对任何资源进行未授权的访问,从而使计算机系统在合法的范围内使用,用户身份及其所归属的某项定义组来限制用户对某些信息项的访问,或限制对某些控制功能的使用的一种技术,如UniNAC网络准入控制系统等。访问控制通常用于系统管理员控制用户对服务器、目录、文件等网络资源的访问。
一、SELinux的历史 SELinux全称是Security Enhanced Linux,由美国国家安全部(National Security Agency)领导开发的GPL项目,它拥有一个灵活而强制性的访问控制结构,旨在提高Linux系统的安全性,提供强健的安全保证,可防御未知攻击,相当于B1级的军事安全性能。比MS NT的C2等高得多。 SELinux起源于自1980开始的微内核和操作系统安全的研究,这两条研究线路最后形成了一个叫做的分布式信任计算机(Distribute Trusted Mach
Security Enhanced Linux是一个Linux安全模块,用于强制或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SELinux默认与CentOS和Fedora打包在一起,可以以三种模式之一运行:禁用、允许或强制执行。
上一篇课程中我们了解到的是很多关于信息系统安全的概念、等级、分类等内容,今天的部分则更偏向于具体实现的技术。
玩过安卓的朋友应该都对 root 这个名词不陌生,曾几何时,一台 root 过的手机是发烧友标配;对于开发者来说,root 后的手机是黑灰产外挂的温床,是想要极力避免和打击的目标;而对于安全研究人员来说,root 则意味着更多 —— Towelroot、PingPongRoot、DirtyC0w、ReVent,那些有趣的漏洞和精妙的利用,承载了不少的汗水和回忆。
SELinux最初是由美国安全局NSA发起的项目,是基于强制访问控制(MAC)策略的,为每一个主体和客户都提供了个虚拟的安全“沙箱”,只允许进程操作安全策略中明确允许的文件。当Linux开启了SELinux安全策略,所有的主体对客户的访问必须同时满足传统的自主访问控制(DAC)和SELinux提供的强制访问控制(MAC)策略。 在虚拟化环境下,通常是多个VM运行在同一个宿主机(物理机)上,通常由同一个用户启动多个VM管理进程(如:qemu-kvm或者vmx等),而这些VM可能为不同的租户服务,如果
数据库发展早期,访问控制通常可以分为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DAC)以及强制访问控制(Mandatory Access Control,MAC)。在自主访问控制模式下,用户是数据对象的控制者,用户依据自身的意愿决定是否将自己的对象访问权或部分访问权授予其他用户。而在强制访问控制模式下,对特定用户指定授权,用户不能将权限转交给他人。在实际应用中,DAC模式太弱,MAC又太强,且两者工作量较大,不便于管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机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是一种更加灵活的机制,可以作为传统访问控制机制(DAC、MAC)的代替,也是较为有效的管理方法。
SELinux(Security-Enhanced Linux)是一种基于 域-类型 模型(domain-type)的强制访问控制(MAC)安全系统,它由NSA编写并设计成内核模块包含到内核中,相应的某些安全相关的应用也被打了SELinux的补丁,最后还有一个相应的安全策略。任何程序对其资源享有完全的控制权。假设某个程序打算把含有潜在重要信息的文件扔到/tmp目录下,那么在DAC情况下没人能阻止他。SELinux提供了比传统的UNIX权限更好的访问控制。
如果要投票在 Kubernetes 中很重要,但又最容易被初学者忽略的字段,那么我一定投给 SecurityContext。从 Security Context(安全上下文)的名字就可得知它和安全有关,那么它是如何控制容器安全的?又是如何实现的?本文我们就来探索一下 SecurityContext 这个字段。
回到 Kernel 2.6 时代,那时候引入了一个新的安全系统,用以提供访问控制安全策略的机制。这个系统就是 Security Enhanced Linux (SELinux),它是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贡献的,它为 Linux 内核子系统引入了一个健壮的强制控制访问Mandatory Access Control架构。
轻量系统设备中,内核是最为基本的部分,操作系统之所以能访问硬件设备,调用硬件设备,都依赖内核提供的对计算机硬件的访问能力。OpenHarmony 针对不同量级的系统,分别使用了不同形态的内核,分别为 LiteOS 和 Linux。在轻量系统、小型系统可以选用 LiteOS;在小型系统和标准系统上可以选用 Linux。
securityContext是什么呢,有什么作用呢,其实这个就是用来控制容器内的用户权限,你想用什么用户去执行程序或者执行操作等等。
SELinux是安全增强型 Linux(Security-Enhanced Linux)简称 SELinux。它是一个 Linux 内核模块,也是 Linux 的一个安全子系统。
运行在单核下, 单操作系统上运行多个虚拟服务;服务提供者可以利用较低的代价提供主机服务。
漏洞开发人员SandboxEscaper在微软最近一次安全更新之后的一周,放出了一个Windows操作系统的0day漏洞。该漏洞于去年8月份出现,能够使外部攻击者获取本地权限以及允许访客用户取得SYSTEM和TrustInstaller等全权限用户的文件。
Security-Enhanced Linux (SELinux)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在 Linux 系统中一切皆文件,资源也属于某种文件。用户在访问文件的时候,系统对权限(读、写 、执行)进行检查。只要用户对文件有足够的权限,就可以任意操作资源。root 用户对所有资源拥有所有权限,是个危险的存在。每年都会看到某职员一不小心把系统“干趴下”的新闻。这种权限管理的主体是用户,被称为 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 ,DAC ,自主访问控制。
在使用Linux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用户ID(user identifier, UID)和组ID(group identifier, GID),Linux也是通过对这些ID的管理实现的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 DAC)。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