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回到1,从2回到2,...,从11回到11 是一个循环的问题,没有明确的问题内容。请提供一个具体的问题,我将尽力给出完善且全面的答案。
要不然你试试,能不能 1 分钟内找到你的纸和笔?反过来一看 1 分钟内是不是非常快速的找到你的手机、iPad、电脑。...总的来说,和尚从番茄ToDo ==> Forest ==> Doing ==> Forest,最后又回到了番茄ToDo。...从 Forest 又回到番茄 ToDo,真香 当时的角色:成为社畜,每天空闲时间太少了 需求: 明确自己的时间花在哪里、数据分析 复盘 在 Forest 入坑了那么久,渐渐的发现一个问题,树是种了,但是我不知道我种这个树的时间是干啥了...前面说的送书环节:由图灵出版社赞助的图书 2本《番茄工作法图解: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豆瓣评分7.6。 本书介绍了时下最流行的时间管理方法之一——番茄工作法。...下篇文章预告:1 分钟可落地的高效学习方法论
这篇文章试图从推荐系统几个环节,以及不同的技术角度,来对目前推荐技术的比较彰显的技术趋势做个归纳。个人判断较多,偏颇难免,所以还请谨慎参考。...首先是召回,主要根据用户部分特征,从海量的物品库里,快速找回一小部分用户潜在感兴趣的物品,然后交给排序环节,排序环节可以融入较多特征,使用复杂模型,来精准地做个性化推荐。召回强调快,排序强调准。
上一篇《综合题:一个请求如何从service到达Pod ?》,我们聊了一个话题:一个请求是如何从service到达Pod的。其实这个话题二哥只聊了一半,另外一半是:Pod的响应又是如何返回的呢?...图 1:请求经过虚拟的service Cluster-IP时的iptables 图1所示的iptables还记得吗?...在这个iptables的作用下,请求从源Pod到达目的Pod的过程中,因为DNAT的参与,dest IP会经过一些变化。...如图2中的① ②这两个步骤所示,这个变化是由最先收到请求的那台Node上的iptables负责完成的。...图 2:仅使用DNAT时,游戏三方通信时IP变化 图2所示的其实是负载均衡里常提到的“三角模式”,因为通信过程中网络包的流向类似于一个三角形,故得名于此。
1. 前言 Google应该是开发者平日里用得最多的网站之一,今早笔者在浏览器地址栏里键入www.google.com的时候,突然想了解下这背后的网络通信过程究竟是怎么样的。...2. 网络通信过程 1. 域名解析 互联网上穿梭的数据包基本都是IP包,所以笔者与博客园新闻站点服务器传输的也是IP包,那么我们就需要博客园新闻站点服务器的IP地址。...比如我们每次要传输1000字节的数据,初始序列号为1,那么就将SEQ设置为1,然后本地的TCP进程就把这1000个字节打包,然后层层地封装、传输,并最终到达服务器TCP进程。...POST请求,第一次传输的报文中含有1000个字节的信息,服务端在接收到之后那么就将ACK标为1001,表示确认收到并返回给客户端(没有任何数据,只是一个IP+TCP而已),这样客户端可以安心传输第二波从1001...从图上也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本次通信总共用了3+2*2(双向通信)+4=11个IP包。 3. 参考资料 计算机是如何聊天的?
后面这几步操作,利用的是电影领域的知识图谱数据,通过知识图谱中的“电影1—>主演—>电影2”的图路径给出的推荐结果。 ?...典型工作: 1. KGAT: Knowledge Graph Attention Network for Recommendation 2....>物品2可以有边,边还可以带上权重,如果越多的用户对物品1进行行为后对物品2进行行为,则这条边的权重越大。...v2-82cb7023099e6ea9196a78056ee909d2_hd.jpg 从技术角度讲,多目标优化最关键的有两个问题。...v2-79f10fab12c1e74d02e3d1c2908e180e_hd.jpg 从模型结构上来看。
人人都在谈论SDN的后续发展,是时候将眼光从软件定义拉回到硬件重构了。这里的硬件重构不仅仅是网络架构的解耦,我们更需要关注设计范式在大变局下的应对-DSA。...谷歌最新TPU v4一个pod由4096颗TPU v4单芯片组成,可以达到1 exaflop级的算力,这相当于1000万台笔记本电脑之和。 网络领域的DSA 特定领域DSA架构也已进入了网络领域。...从可编程交换机、智能网卡到服务器上的网络协议栈,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智能网卡占据得天独厚的位置。它既是服务器网络的延伸,也是DCN网络的终结;它既要面对网络的高带宽,又要加速主机的网络处理。
虽然网络结构从全连接进化到局部连接后才有了现在的发展,但并不意味着拥有更大视野的全连接就没有用了,至少Non-local networks又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如上图p作为中心像素,q1,q2,q3对p的滤波都有贡献,实际上图像上任意一个点都有贡献。 ? 借用论文中的公式如上,很简单,关键就在这个f如何定义。...2为什么需要Non-local 在正式说如何实现时,先来总结一下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个non-local连接。...(1) 计算效率不高,这是肯定的,明明可以一步到位,却去增加了网络深度。...参考文献 【1】Wang X, Girshick R, Gupta A, et al.
场景:写了一个ajax,调用url后,从控制层返回的数据是json格式。...res.replace("\\",""); $("#result").append(json); 这个方法确实是去掉不少转译符”\”.但是在遇到层级比较复杂的json字符串,就难免有漏网之鱼,因为毕竟不是从造成此种情况的根本原因着手解决的...js是支持json格式的,从后台到前端如果没有指定数据格式,应该会默认是字符串的,把json格式数据/toString()打印到控制台是带有”\”的。因此只要在ajax中指定返回数据的格式就行了!
本篇是《TensorFlow从1到2》的前言,本主题将会涵盖现代卷积网络基础,及其TensorFlow实现。...,Geoff Hinton; ImageNet冠军,AlexNet(KSH) 8层; 冠军获得者:Geoff Hinton的博士生Alex Krizhevsky和Ilya Sutskever,将错误率从26
比如2的平方根是多少呢?平方根的定义本身并不能给我们太多的帮助。 从 ? 谈起 2的平方根是多少?这个问题是否太简单? 它可真不像你想的那样简单。有很多学生都会说这还用算吗,就是 ? ?...一定是介于1到2之间的值,因此从1.5开始猜,然后利用大家稍微动动脑子就能想到的类似折半的思想逐步逼近一个精度更高的近似值。...其中W0/W2表示截距b,W1/W2是斜率w。给定(W0,W1,W2),就能确定一条直线。满足这个方程的(X1,X2)构成了一条直线。那么在平面上的其他点 ?...这个函数根据点(X1,X2)到直线(W0,W1,W2)的距离,大于零输出+1和小于零输出-1。...感知机的更新策略就是依赖这些错分样本,来更新直线的参数W(W0,W1,W2),假设P是一个数据点(1,X1,X2),这里我们把数据点(X1,X2),扩展成(1,X1,X2),完全是为了跟直线参数对应,把
想去看请求头的资料可以来这里看文档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HTTP/Headers 请求体一般是JSON格式,内容其实是随意的,需要和后端商量,服务器从请求体里面把数据转成对象的形式进行处理
如下图所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是第1个到第4个隐藏层偏置bl上的梯度求模的值,曲线显示越靠前的层偏置向量b的模越小,所用代码tf_2-2_one_path.py。 ?...从图上看,当神经元加权和|z| > 2时,Sigmoid曲线趋于平缓,此时σ'(z) → 0,神经元趋于饱和,权重和偏置更新幅度非常小,学习几乎停滞。...,ReLU有几个很棒的特性: 在输入大于0时,它的导数为1,永不饱和; 计算简单高效; 训练收敛极快(与前面2点有关); ReLU在输入>0时导数为1(相比Sigmoid导数最大值为0.25),具有高效的反向传播...隐层数量 每隐层神经元数 迭代次数 识别精度 代码 1 隐层x1 100 30 97.57% tf_2-2_1_hidden_layers_relu.py 2 隐层x2 100,100 30 97.92%...尽管从理论上讲,深度网络具备极强的分层概念表示能力,但是这并不保证学习过程总能通向成功。我们的训练过程,可能并没有学习到层次化的概念,或者学习了错误的层次化概念。
本篇是《TensorFlow从1到2》的前言,本主题将会涵盖现代卷积网络基础,及其TensorFlow实现。...Geoff Hinton; ImageNet冠军,AlexNet(KSH) 8层; 冠军获得者:Geoff Hinton的博士生Alex Krizhevsky和Ilya Sutskever,将错误率从26
git仓库:webpack-demo 1、什么是codeSplitting?...2、配置 而webpack可以帮我们轻松的实现代码分割,我们进入到webpack.config.js中,添加如下几行配置: module.exports = { mode: "development...chunks: 'async', minSize: 30000, minRemainingSize: 0, maxSize: 0, minChunks: 1,...[\\/]node_modules[\\/]/, priority: -10 }, default: { minChunks: 2,...minChunks:我们以引入axios为例啊,这个就是说最小的引入次数,默认为1,如果你一次都没有,肯定就不会做代码分割了。
上一主题《TensorFlow从0到1》介绍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其TensorFlow实现,主要基于浅层网络架构,即只包含一个隐藏层的全连接(FC,Full Connected)网络。...新主题《TensorFlow从1到2》将探索近5年来取得巨大成功的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DNN),它已成为机器学习中一个独立的子领域——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以MNIST识别为例,使用在上一主题中构建好的全连接网络进行训练,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隐层数量 每隐层神经元数 迭代次数 识别精度 代码 1 隐层x1 100 30 95.25% tf_2-1_1_...hidden_layers.py 2 隐层x2 100 30 95.87% tf_2-1_2_hidden_layers.py 3 隐层x3 100 30 96.3% tf_2-1_3_hidden_layers.py...4 隐层x4 100 60 96.08% tf_2-1_4_hidden_layers.py 随着隐藏层数量的增加,识别精度增长并不显著,当隐藏层数量增加到4层时,收敛不仅需要更多的迭代次数,识别精度反而开始下降了
数据集中是随机尺寸的图片,程序第一步会将图片统一到224x224的尺寸,这个是预置的MobileNet V2模型所决定的。 我们从样本中取头两个图片显示在屏幕上,并且使用模型预测图片内容。...plt.subplot(1, 2, i) plt.imshow(image) plt.title(get_label_name(label)) i += 1 plt.show()...loss: {:.2f}".format(loss0)) print("Train1ed accuracy: {:.2f}".format(accuracy0)) 因为数据集比较大,模型也比较复杂,所以程序执行起来时间很长...') plt.legend(loc='lower right') plt.title('Training and Validation Accuracy') plt.subplot(2, 1, 2)...从绘图结果看,优化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两张图,中间都有一条绿线分隔开优化前和优化后的训练数据。
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来理解张量: 3 # 一个0阶的张量;它是一个标量,形状为shape[]; [1. ,2., 3.] # 一个1阶的张量;它是一个向量,形状为shape[3]; [[1., 2., 3...[2, 1, 3]。...; node1和node2是常量节点,常量节点:没有输入,输出是事先存储在其内部的值; node3是一个加法操作,2个输入分别是node1和node2的输出,输出是1个相加后的结果; 构建好计算图之后,...0.90000004] [ 0. -1. -2. -3.]...(linear_model, {x: [1, 2, 3, 4]})) 下载 tf_2_manual.py
《从锅炉工到AI专家》一文中,已经对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做了很详细的介绍。所以在这里我们就省掉闲言絮语,直接从TensorFlow2.0讲起。...当然即便没有看过这个系列,假设你对TensorFlow 1.x很熟悉,也可以直接通过阅读本文,了解从TensorFlow 1.x迁移至2.x的知识。...原始TensorFlow 1.x/ Python 2.x代码如下: #!...(0.5) train = optimizer.minimize(loss) init = tf.compat.v1.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 所以从本质上,这种方式跟第一种方法...current_loss, [a, b]) #调整模型中的权重、偏移值 optimizer.apply_gradients(zip(grads,[a, b])) #调整之后的值代回到模型
风格迁移 《从锅炉工到AI专家(8)》中我们介绍了一个“图片风格迁移”的例子。因为所引用的作品中使用了TensorFlow 1.x的代码,算法也相对复杂,所以文中没有仔细介绍风格迁移的原理。...在特征层的定义上,照片内容的描述使用vgg-19网络的第5部分的第2层卷积输出结果。艺术图片风格特征的描述使用了5个层,分别是vgg-19网络的第1至第5部分第1个网络层的输出结果。..._conv1', 'block2_conv1', 'block3_conv1', 'block4_conv1...] # 定义最能代表风格特征的网络层 style_layers = ['block1_conv1', 'block2_conv1',...,用于在损失函数中计算总损失值 style_weight = 1e-2 content_weight = 1e4 # 损失函数 def style_content_loss(outputs):
▷ 观看论文解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在本视频介绍的论文中,作者使用了6个网络而不是2个网络。在一项早期的图像转化工作中,研究者依靠的是循环一致性约束。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