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感知网络+虚拟模型:数字孪生技术破解灌区配水痛点

感知网络+虚拟模型:数字孪生技术破解灌区配水痛点

原创
作者头像
星图云
发布2025-11-18 17:22:00
发布2025-11-18 17:22:00
800
举报

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下,灌区的服务功能逐渐从单一的农业灌溉向城乡供水、生态安全等多个领域拓展,承担着更繁重的任务。但当前灌排工程的管理方式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存在用水计量不精准、水权运营困难、信息化建设滞后、配水调度不合理等痛点,制约了其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

为此,星图云开放平台推出数字孪生灌区解决方案,通过高度仿真和智能模拟的方式实现对灌区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优化调度和智能管理,助力灌区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方案介绍

数字孪生灌区解决方案依托GEOVIS iWater平台,聚焦灌区供需水预报与决策、水资源配置与用水调度、水旱灾害防御、量水与水费征计收、工程管理、水公共服务等核心业务,构建数字孪生灌区总体框架;根据灌区内不同区域、作物类型和土壤条件等因素,构建虚拟灌区模型,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驱动模型动态演算,与物理灌区同步仿真运行、虚实交互、迭代优化,从而提高灌区的灌溉效率和精准度。方案的核心功能如下:

供需水感知预测预报

开发供需水感知预测预报模型,实现灌区供、需、耗、用水流全过程的预测预报。

水资源时空优化配置

开发基于GIS的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实现多水源在时空分布多用户间的优化精准配置。

输配水过程模拟及调度

开发水力学算法输配水仿真调度模型,实现渠系输配水过程动态模拟和实时调度决策。

水旱灾害防御决策

开发灾害实时监测、评估诊断、灾害预警、灾害预演及预案等功能的灾害防御模型。

该方案通过多种技术有机联动,环环相扣,推进水利业务智能化,改变传统灌区经验依赖模式。

感知智慧

利用3S、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现灌区关键指标的全面采集和实时监测。

数据智慧

充分利用收集到的大量数据,通过先进的计算方法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实现对灌区环境的精准模拟和预测。

应用智慧

通过精准水资源管理、智能化灌溉调度、无人值守管理、数据驱动决策、预警与预测、优化水资源配置,为灌区管理中各项业务决策提供科学化和智慧化的应用指导。

业务智慧

以物理灌区为单元、时空数据为底座、数学模型为核心、水利知识为驱动,对物理灌区全要素和建设运行全过程进行数字映射、智能模拟、前瞻预演。

该方案将数字孪生技术贯穿于灌区调水、输水、配水、用水等各环节,瞄准实际灌溉业务场景,确保技术有用、管用。

供水预报与决策

根据气候、土壤、作物生长状况、水资源状况等信息,利用供需水预测模型对需水情况进行预测,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配置与供用水调度

基于水资源配置模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产汇流模拟、再生水模拟、水质模拟等核心模块,实现灌区的多水联用、单元划分、空间分配及时间分配。

水旱灾害防御

建立一套以旱情检测、旱灾预警、来洪预报、泄洪预案为核心的水旱灾害防御系统,以保障灌区的水资源供应和农业生产的稳定进行。

量水与水费计收

通过对渠系、灌区、泵站用水的精准计量,根据不同的用水类型设定不同水价模板,设计线上费用管理功能,可支持阶梯水价和非阶梯水价两类收费方式。

工程管理

基于数字地球底座,对灌区的各类工程信息进行监管,实现流域、河流、湖泊、水库、泵站、沟渠道、取水井、水闸、农田等工程的可视化空间展示。

水公共服务

支持远程应用对灌区GIS地图、监测数据、视频监控、预警广播、闸门控制及巡查巡检监测预警等信息的查看。

灌区一张图

提供灌区一张图管理界面,管理者可通过此界面实现灌区的多元化管理。

典型案例

赣抚平原灌区标准化管理运行平台

赣抚平原灌区标准化管理运行平台是一个集数据监测、视频监控、台账管理、设备管理、应急管理、移动巡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以《大中型灌区标准化管理评价标准》为依据,融合GIS、IoT、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手段,科学合理地调配资源,从而确保灌区的正常运行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数字孪生灌区解决方案依托数字仿真模型,实时对灌区水情、工情、农情、气象进行全面感知和动态映射,为灌溉决策、供水调度,节水控制等业务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切实推动灌排工程高效运转。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星图云开放平台将持续深化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融合,进一步提升该方案对水量调节和实时控制的能力,实现灌区水资源利用的精准化,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