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34943-2017 为C/C++语言源代码漏洞测试提供了权威的方法论,其能力验证核心在于系统化、规范化的测试流程以及对C/C++特有漏洞类型的深刻理解。下面这个表格概括了基于该标准进行能力验证的核心环节和要点。
关键环节 | 核心要点 | 主要目标与价值 |
|---|---|---|
测试策划 | 明确测试目标、范围与依据标准;规划资源、环境与进度。 | 确保验证活动方向清晰,有据可依。 |
测试设计 | 依据标准定义测试需求;准备测试环境与工具;制定测试方法与准则。 | 将规范要求转化为可执行的具体方案。 |
测试执行 | 运用自动化工具(如SAST)扫描;结合人工分析确认漏洞;与开发团队沟通。 | 准确识别真实漏洞,降低误报。 |
测试总结 | 汇总分析结果;编制测试报告;评估过程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 | 形成结论,指导后续修复与流程优化。 |
🔍 关注关键C/C++漏洞类型
GB/T 34943-2017标准系统性地将C/C++语言的漏洞归纳为8大类,共32种特定类型。在能力验证中,需特别关注以下几类高风险且C/C++特有的漏洞,它们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内存安全相关:这是C/C++程序中最经典也最危险的问题域。标准特别指出了堆检查、缓冲区溢出(包括栈溢出和堆溢出)以及整数溢出等问题。这类漏洞常可导致任意代码执行,是攻击者的首要目标。
·路径处理错误:涉及对文件路径、URL等资源定位符的不当处理,可能导致路径遍历、目录穿越等攻击,使得攻击者能够访问或篡改未授权的系统资源。
·不安全的API使用:由于软件未按预期用法使用API而引发的漏洞。例如,使用外部控制的格式化字符串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或内存破坏;不正确地使用危险的字符串拷贝函数等也属于此类。
·敏感信息处理不当:例如将敏感信息存储于上锁不正确的内存空间,使得加密密钥、口令等关键数据面临泄露风险。
·安全功能缺陷:与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密码学应用等安全功能相关的实现缺陷。例如,使用不安全的随机数生成器、或错误的加密模式等。
💡 能力验证的实施要点
要确保能力验证有效并达到预期目标,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工具与人工智慧结合:自动化静态应用程序安全测试工具能高效扫描大量代码,但存在误报和漏报。必须辅以人工分析,结合代码上下文和业务逻辑来确认漏洞的真实性和风险。在能力验证的“答辩”环节,专家会重点考察测试方对漏洞原理的理解,而非仅仅依赖工具报告。
·深度理解漏洞原理与业务结合:测试过程中与开发团队保持有效沟通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准确理解代码意图。漏洞判定需结合具体的业务场景和安全需求,评估漏洞在真实环境中的实际风险。例如,标准中提到的“公有函数返回私有数组”这类设计层面的问题,更需要结合业务逻辑进行判断。
·严格遵守流程与规范:能力验证的每个阶段都应严格遵循标准规定的流程,并生成和保留必要的文档记录,确保验证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可重复性。
⚙️ 工具选择与精准化实践
在选择和运用测试工具时,应考虑其与国标的契合度:
·工具的规则库与国标对齐:市面上主流的SAST工具(如Fortify、Checkmarx、Coverity以及国产的库博SAST等)其内置的检测规则(通常基于CWE国际标准)与GB/T 34943-2017的32类漏洞需要进行映射和适配。有些工具可能已经内置了针对该标准的检测模板。
·关注工具的技术深度:优秀的工具应对C/C++的底层特性有深度支持,例如能够对内存模型进行精准建模,进行跨函数的数据流追踪,并模拟程序的运行时行为,以更准确地发现如缓冲区溢出等复杂漏洞。
·结果的处理与优化:工具扫描后,需要对结果进行人工审核,排除误报,并确认漏洞的真实性和风险等级。同时,也应注意工具可能存在的漏报情况,不能完全依赖工具。
测试方法
下面我将结合 Fortify、库博SAST、Checkmarx 和 Coverity 这四款主流静态代码分析工具,详细说明它们如何支持基于 GB/T 34943-2017 标准的能力验证。
首先,通过下面这个表格,您可以快速了解各工具对国标的核心支持情况。
工具名称 | 对 GB/T 34943-2017 的标准符合性 | 核心优势 | 在国标测试中的典型应用场景 |
|---|---|---|---|
Fortify SCA | 通过规则集映射支持国标漏洞类型检测,需注意部分特定漏洞(如依赖Referer字段鉴别身份)可能需要人工补充验证。 | 强大的数据流跟踪能力,支持跨函数、跨文件的漏洞分析。 | 适用于对安全要求极高的系统,如金融、核心基础设施的深度代码审计。 |
库博SAST (CoBOT SAST) | 明确宣称支持 GB/T 34943-2017,其检测规则集直接基于该标准等国内外标准开发。 | 国产自主可控,对国产软硬件环境支持好;支持片段代码检测(无需完整编译环境)。 | 信创项目、党政军等对自主可控要求高的场景;检测环境受限或代码未完全编译通过的项目。 |
Checkmarx | 无直接支持国标,需要做对应。其查询语言(CxQL)灵活性高,可适配国标要求。 | 独特的代码属性映射技术,有助于降低误报。 | 集成至DevSecOps流程,作为CI/CD流水线中的自动化安全门禁。 |
Coverity | 其核心检测能力覆盖国标中多数漏洞类型(如缓冲区溢出、整数溢出),在路径分析方面精度较高。 | 先进的路径敏感和上下文敏感分析技术,有效降低误报。 | 嵌入式系统等,对分析精度和深度要求高的场景。 |
🔍 关键漏洞类型的工具检测能力
GB/T 34943-2017 标准定义了8大类32种C/C++源代码漏洞。以下是工具针对关键漏洞的检测重点:
· 内存安全漏洞(如缓冲区溢出): 这是C/C++程序中最危险的漏洞类型。Fortify 和 Coverity 通过数据流分析跟踪缓冲区操作,能有效发现数组越界、不安全的字符串操作等问题。库博SAST 也强调其能进行路径敏感和上下文敏感的分析,以检测此类深层缺陷。
· API误用: 标准中“错误的API协议实现”指未按预期方式使用API。Checkmarx 通过其CxQL语言可以定义复杂的API调用规则,检测是否使用了危险的函数(如C语言中的 scanf)而未对输入进行长度检查。
·安全功能缺陷(如密码学应用): 标准明确禁止明文存储口令、使用已破解的加密算法等。这几款工具都能检测到代码中是否使用了不安全的随机数生成器、弱哈希算法(如MD5)或危险的加密模式。
·路径遍历与注入类漏洞: 库博SAST 和 Fortify 均宣称支持OWASP TOP 10漏洞,包括SQL注入、命令注入、路径遍历等。它们通过污点跟踪技术,标记用户输入等不可信数据源,并跟踪其在整个程序中的传播,直到危险的“汇”点(如执行系统调用的函数)。
🛠️ 能力验证的实施流程与工具集成
无论使用哪种工具,一个符合标准的能力验证过程都应遵循GB/T 34943-2017定义的四个阶段:测试策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和测试总结。
1.测试策划与设计
在此阶段,需要明确测试范围和目标。在工具配置上,关键是选择和启用与GB/T 34943-2017对应的检测规则集。例如,在库博SAST中,可以直接勾选对应的国标检测项;而对于Fortify或Checkmarx,可能需要导入或配置与国标漏洞类型对应的自定义规则包。
2.测试执行与结果分析
这是工具发挥核心作用的阶段,但必须强调工具扫描与人工分析的紧密结合。
o 自动化扫描:执行配置好的扫描任务。
o 人工审计:工具会产生结果列表(通常包含高亮显示的代码行)。审计人员需要结合代码上下文和业务逻辑来确认漏洞的真实性并排除误报。例如,一个“缓冲区溢出”警告,如果上下文中已经存在可靠的长度检查,则可能是误报。
o 沟通确认:与开发人员沟通,确认漏洞的成因和修复方案,这是确保测试效果的关键环节。
3. 测试总结与报告
工具生成的详细报告(如库博SAST、Fortify的FPR报告、Checkmarx的PDF报告)是测试总结的核心依据。报告应清晰列出已确认的漏洞、位置、风险等级和修复建议,并最终形成符合性声明,作为能力验证通过的证据。
总结
制定CNAS能力验证计划需以标准合规性为核心,结合自动化工具与人工分析,覆盖漏洞全生命周期。重点包括:
· 依据GB/T 34943设计测试用例,确保漏洞分类完整。
· 通过Fortify、Checkmarx等工具实现高效检测。
· 严格遵循CNAS-RL02要求,保障结果可追溯性与整改有效性。
注:实验室需定期更新漏洞规则库(如CVE年度更新),并参与CNAS指定能力验证计划(如APAC-PT)以维持认可资质。
希望这些详细的说明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GB/T 34943-2017标准进行能力验证。如果你对特定类型的漏洞(如内存安全或加密算法相关)的测试细节有更深入的兴趣,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
相关内容:
GB/T 34944-2017 Java语言源代码漏洞测试规范解析
基于Fortify SCA 的GB/T 3494X 源码审计规则研究与应用
CNAS/CMA软件评测实验室GB/T 25000.51-2016标准检测要点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