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作为嵌入式开发者,有必要手写一个RTOS吗

作为嵌入式开发者,有必要手写一个RTOS吗

原创
作者头像
李述铜
发布2025-10-28 11:35:20
发布2025-10-28 11:35:20
135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RTOSRTOS

大家好,我是李述铜,一名专注于嵌入式系统与底层开发的技术讲师,我的主要工作是制作课程带大家从零手写操作系统、TCP/IP协议栈、文件系统等核心系统,从实现的视角理解计算机底层原理。

今天写一写一位同学的提问:有没有必要手写一个RTOS?


很多同学在学习嵌入式系统时,都会听到一个词——RTOS(实时操作系统)。 它几乎是所有复杂嵌入式项目的核心。但真正能搞懂它的人,其实并不多。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简单地调用API。

然而,相比之下,有些人可能走得更远,去深入研究RTOS的实现,甚至是手写RTOS。 于是,我们可能就会有这个问题:手写一个RTOS,真的有必要吗?

手写一个RTOS,真的有必要吗?

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会觉得浪费时间——毕竟现成的RTOS、库、框架都已经很成熟,我们只需要调用几个API就能让任务跑起来。

例如,市面上的RT-Thread、FreeRTOS都已经非常完善,用得人也多。直接拿来用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去写一个呢?这不浪费时间吗?

实际上,手写RTOS的价值,不在于做出一个“可以用的系统”,而在于理解底层原理。例如,手写RTOS可以帮助你:

  1. 理解任务调度和上下文切换 调用API时,你知道函数名字,但你可能不明白它背后CPU做了什么。手写RTOS,你会看到每一次任务切换都涉及寄存器保存、堆栈切换、程序计数器恢复,才能真正理解操作系统的运作机制。
  2. 理解RTOS设计的逻辑和权衡 为什么要设计时间片?为什么要关中断?为什么任务需要独立堆栈? 只有自己实现过,才能明白每个设计背后的原因和权衡,而不仅仅是“记住用法”。

当然,理解底层原理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

  1. 培养系统思维能力 手写RTOS不是写一个函数,而是在设计一个完整的系统。你会思考模块之间如何解耦、资源如何分配、延时如何精准管理,这种思维方式会影响你之后做的每一个嵌入式项目。
  2. 提升调试和分析能力 当系统出现问题时,你可以快速定位到底层机制,而不仅仅是查API文档或打印日志。 手写RTOS的过程,其实是在训练你的“系统敏感度”:你会对每一个中断、每一个任务切换、每一个资源访问都了如指掌,从而能快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

所以说,手写RTOS的目的并不是简简单单地重复“造轮子”,而是让让你从使用者转变为理解者和创造者,并且在实际项目中更好地去使用RTOS

我是怎么开始的

我第一次接触RTOS,是在大学时期。那时候我看的是μC/OS ii的源码。(当时这个RTOS还是比较流行的,用得人也多)

不同于现在的资料丰富,当时关于uc/OS的资料比较少,也没有各种教学视频。记得我第一次去看完他的API文档后,只能说是对如何使用该系统有了非常粗浅的理解。

后来,出于学生时单纯喜欢研究技术的心理,我开始深入其源码实现。不过,第一次打开源码的时候,发现完全看不懂。各种数据结构,还有任务调度、就绪表、任务切换等一大堆陌生的概念,让我无从下手。

不过,我好在当时找到了一本介绍uc/OS源码实现的书,硬生生地啃了好几遍,花了很多时间,最终对其实现有了个大概的理解。整个过程很痛苦,也很有成就感。 当我终于明白一个任务是如何切换的,中断是如何返回的,那种能够“看到系统内部运行状态”的感觉,还是相当震撼。

从那之后,我再看任何RTOS的源码,都不再害怕,先后去看了RT-Thread、FreeRTOS的源码。并且,这个过程不再有难度,我能清楚地知道每个API背后在干什么,出现问题时,也能快速定位原因。 这种“能看懂底层”的能力,是我职业生涯里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

我的第一门课程背后的故事

后来,我发现很多同学在学习RTOS时都遇到我当年的问题:

要么教材太抽象,要么源码太复杂。

如果一上来就面对数千行的代码,并且由于RTOS的各个模块之间又耦合严重;对于初学者来说,会感觉到越看越乱,最后放弃。

所以,能不能做尽可能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把RTOS的实现原理一步步地展现出来?

于是我决定做一件事: 按照初学者的思路,重新构建一个RTOS,从零手写出来。

然后,形成了我的第一门广受好评的课程《从0到1手写嵌入式操作系统》。

在这个课程中,我从最简单的“任务切换”讲起,一步步构建任务管理、时间管理、消息机制、信号量、中断处理,直至实现一个完整的RTOS。通过这个课程,可以让每个知识点都能看得见、改得动、跑得通。 每一部分都自己动手写,没有隐藏逻辑,没有框架依赖。

其实,每一步写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深度解剖RTOS的过程。 当实现过调度器、堆栈切换、延时函数等功能模块后,再去看FreeRTOS、RT-Thread的源码时,会发现那些复杂的代码一下子变得清晰可见。很多同学学完后跟我说,不再惧怕RTOS源码,在项目中也能更好地使用RTOS。

甚至有少同学学习之后,将其作为项目写入自己的简历中,成功找到心仪的工作!

可以看到,哪怕不仅仅是从使用的角度,而是从面试找工作的角度来说,有一个手写RTOS项目在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让你的简历加分,也能让你在面试和面试官侃侃而谈。

全新升级的课程

不过,由于老的课程开发于较早的时间,并且仅仅是介绍RTOS的实现并未涉及RTOS的应用。

所以,为了让更多同学能够真正掌握RTOS的底层原理和实际应用,我推出了全新升级的《RTOS开发与实战》系列课程,包含两门子课程:《【RTOS内核开发】从0手写嵌入式操作系统》和《【RTOS项目实战】远程温湿度监控设备》

这次升级,课程在内容、实战和工具链上都进行了全面优化:

  • 课时量大幅增加:新版课程共有155节课,内容覆盖从任务管理、时间管理、消息机制到信号量、中断处理等核心模块,每一部分都循序渐进,讲解更加深入细致。
  • 双架构支持:课程同时基于RISC-V和ARM Cortex-M双芯片平台开发,你不仅能在RISC-V上动手实现RTOS,也能轻松在STM32等ARM设备上部署,学习跨架构移植技巧。
  • 项目实战结合:课程提供完整的物联网实战项目,将你亲手写的RTOS应用于温湿度监控设备,支持网络通信、SD卡存储、网页访问等功能,让所学知识真正落地。
  • 动态内存管理与C库移植:相比旧版,新课程增加了动态内存分配功能与标准C库移植,使RTOS系统更接近真实工程环境。
  • 工程化代码设计:模块化架构、统一接口规范、多平台适配层以及完善的调试与日志机制,让代码更易读、易维护、易扩展,直接可以作为实际工程使用。
  • 真实开发板实验:所有课程内容均在开发板上运行,学员可以实时观察任务切换、中断响应、系统运行状态,让学习过程可视化、可操作化。

完成课程后,你将不仅掌握如何从零手写RTOS,还能独立将其应用于实际嵌入式项目,真正实现从“会用RTOS”到“能设计与驾驭RTOS”的跃升。

除此之外,课程还赠送开发板,方便同学们在真实的环境上去进行各种实现。

作者介绍

李述铜,嵌入式系统与底层架构领域讲师,专注于操作系统、CPU 架构的教学与研究。 出版作品《从0手写x86计算机操作系统》。主讲课程包括:《从0手写嵌入式操作系统》《从0手写TCP/IP协议栈》等。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李述铜的知识课堂】,以便及时获取我的更多文章!-> lishutong1024.cn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手写一个RTOS,真的有必要吗?
  • 我是怎么开始的
  • 我的第一门课程背后的故事
  • 全新升级的课程
  • 作者介绍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