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世隆科技:堤坝隐患探测,如何从“事后排查”向“事前预警” 转变

世隆科技:堤坝隐患探测,如何从“事后排查”向“事前预警” 转变

原创
作者头像
世隆科技
发布2025-10-24 17:30:23
发布2025-10-24 17:30:23
850
举报

在全球气候变化引发极端水文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堤坝作为防洪减灾的核心工程,其隐蔽性隐患探测一直是水利安全领域的技术难题。传统人工巡堤 “凭经验、靠肉眼” 的模式效率低下,而早期探测设备普遍存在 “深度与分辨率不可兼得” 的瓶颈。

一、技术演进:从人工排查到智能感知的迭代突围

堤坝隐患探测技术的发展始终围绕 “精准、高效、全面”三大目标不断突破。早期依赖人工徒步巡查结合钻孔取样的方式,不仅耗时耗力(2 人日均巡查不足1公里),且对管涌、暗缝等内部隐患的识别率不足 20%,难以满足汛期应急监测需求。2010 年后,便携式探地雷达开始应用,但受限于单一频率天线,低频探测(≤100MHz)虽能达到 30 米深度,分辨率却无法识别直径小于1米的空洞;高频探测(≥200MHz)虽分辨率提升,探测深度又局限于 5 米以内,形成“探测盲区”。

近年来,随着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的推进,“空陆协同” 监测体系逐渐成型。应急管理部 “应急使命・2024” 演习中,无人机遥感与地面勘测机器人的组合应用,将巡查效率提升 30 倍以上,但无人机仅能识别表面异常,对坝体内部结构的探测仍依赖地面设备。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管理办法》明确提出 “优先采用自动化、高精度、自主可控的监测设备”,为车载式智能探测装备的研发提供了政策导向。

二、技术解构:车载式堤坝隐患探测装备的三维透视创新密码

车载式堤坝隐患探测装备以多频复合技术打破传统局限,通过“硬件集成 + 软件赋能” 构建全方位探测能力,装备突破性集成宽频带窄脉冲技术,将 100/200MHz 低频段与 400/600/750/900MHz 高频段天线整合于一体化探头,实现 “低频探深度、高频辨细节” 的协同效应。在浙江某水库堤坝测试中,低频通道成功探测到地下几十米米处的溶蚀空洞,高频通道同步识别出浅层 1.2 米深度的裂缝发育情况,解决了传统设备“顾此失彼” 的难题。

三、行业价值:重构堤坝安全监测体系

车载式堤坝隐患探测装备的应用正在推动堤坝监测从“事后排查”向“事前预警” 转变。实现 “车过即测、隐患即显” 的无损探测,避免钻孔取样对坝体结构的二次破坏,尤其适用于病险水库加固期间的动态监测。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