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制造业的“基石”,机加工行业支撑着汽车、航空航天、精密设备等领域的发展。但随着市场对个性化、高精度产品需求增加,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成为常态,不少企业陷入“工艺乱、工单杂、质量难控、设备难管”的困境。如何实现精细化生产管理,成为摆在每个机加装备企业面前的必答题。
本文我们将从行业痛点切入,探讨机加装备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与选型要点,同时剖析盘古信息为机加装备行业量身打造的专属解决方案。
机加装备行业的 5 大核心痛点,你中了几个?
1. 工艺路线复杂:跨工序协调难,进度 “看不见”
同一产品往往要经历“机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装配” 多环节,甚至跨多个车间、工段。中间衔接全靠人工沟通,常出现“前工序延误、后工序等料”的情况,整体进度难以把控。
2. 工单种类繁多:切换频繁,排产“乱如麻”
机加装备企业多以“多品种、小批量”为主,有的企业一天要处理几十张不同规格的工单,设备换产时调试时间长、人工排产易出错。
3. 质量要求严格:过程难控,追溯“无依据”
精密零件、汽车核心部件、航空件等对质量要求近乎苛刻,不仅要“结果合格”,更要“过程可控”。但很多企业仍靠纸质记录工艺参数、质检结果,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想追溯,往往查无实据,只能全批次返工。
4. 设备种类多样:联网难,数据“采不上”
车间里既有数控机床,也有三坐标测量仪、扭力测试设备,品牌型号杂、通信协议不统一,导致设备联网困难。不少企业的设备仍处于“黑箱”状态,无法实时获取运行参数、负载情况,设备故障只能“事后维修”,严重影响生产。
5. 现场管理依赖经验:规范 “难落地”,执行 “不一致”
操作规范多靠老员工口口相传,新员工上手慢,同一道工序不同人操作,效率和质量差异大,管理上很难统一标准。
机加装备行业解决方案系统应用价值
针对机加装备行业特点和数字化转型需求,盘古信息基于多年离散制造经验,打造出IMS MOM制造运营管理系统机加装备行业解决方案,为企业带来四大核心价值:
1. 生产派工及报工优化:告别人工排产,进度实时可控
系统会根据工单优先级、设备负载自动生成派工计划,员工通过车间终端或手机就能接收任务;完成后实时报工,生产进度同步至管理层看板,无需人工统计。
2. 机加模治具管理优化:全生命周期追溯,避免“因具误工”
模治具从入库、领用、保养到报废,全流程在系统中记录,系统会自动提醒保养周期,避免因模治具磨损、过期导致的废品率上升。
3. 机加工设备参数采集:设备“透明化”,故障提前预警
IMS MOM系统兼容主流设备协议,可自动采集设备运行参数、加工精度、负载率等数据,设备状态在看板上实时显示;当参数超差或设备异常时,系统自动报警,支持“预测性维护”。4. 热处理工艺过程管控优化:参数实时监控,质量可追溯
针对热处理这一关键工序,盘古IMS MOM系统可实时采集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参数,数据全程留痕,超差时立即触发报警,避免批量不合格。
机加装备行业系统选型:4 个必看要点
选择合适的系统对机加装备企业至关重要,可以参考以下4点建议:
1. 优先选择具备“离散制造”经验的厂商
离散制造与流程制造存在本质差异,选择熟悉离散制造特点的厂商能够更好地理解业务需求。
2. 是否支持“产线级”快速上线?
系统应支持分阶段实施,快速上线,降低实施风险。
3. 是否具备灵活的工艺配置能力?
系统需要支持复杂工艺路线的灵活配置,满足不同产品、不同订单的需求。
4. 是否支持设备对接与数据采集?
系统应具备强大的设备连接能力,支持多种设备协议,实现数据自动采集。
破解机加管理困局,制胜智造时代
在这一变革浪潮中,盘古信息始终深耕于此,并成功将领先的机加装备解决方案应用于科达制造、新锐合金、秋田齿轮等众多行业标杆企业。未来,盘古信息将继续以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为基石,致力于帮助企业突破工艺管控难、质量追溯繁、要素协同慢等核心痛点,共同构建透明、高效、柔性的智能生产体系。我们诚挚期待与更多伙伴携手,共同擘画中国智造的新未来!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