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破局SMT智造瓶颈|盘古信息联合盛鑫科技,重构电子代工数字基座

破局SMT智造瓶颈|盘古信息联合盛鑫科技,重构电子代工数字基座

原创
作者头像
IMS智能制造
发布2025-08-25 14:52:01
发布2025-08-25 14:52:01
1790
举报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SMT代工行业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环节,随着消费电子与工控需求激增,推动SMT代工订单量持续攀升,但也对生产效率、品质精度、交付速度提出更高要求。如何通过技术革新打破传统生产模式的桎梏,成为所有SMT代工厂的必答题。在此背景下,深圳市联合盛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盛鑫)与广东盘古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古信息)的深度合作,无疑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企业透视:千人工厂的智造雄心

深圳市联合盛鑫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联合盛鑫)成立于2015年,在短短十年间快速发展为占地3万平方米、员工超千人的制造企业。其核心业务聚焦高端电子板卡制造,包括:

l 华硕、微星、迈瑞医疗、映泰电脑主板的OEM代工商

l 工业控制主板(交通控制、智能家居等领域)

l 光纤网络交换机板卡(5G通讯设备核心组件)

现有小系统难承大制造之重,亟需突局迈向数字化未来

代工利润率持续走低的行业现状,迫使企业必须通过数字化提效开辟新增长曲线。尽管联合盛鑫早期部署了自研MES系统,但随着业务复杂度提升,其瓶颈日益凸显:

l 仓库管理未纳入系统管控:物料收发、库存盘点、呆滞料处理等环节依赖人工操作,因人为失误导致物料错发、漏发,直接影响生产计划执行进度。

l 生产过程监控功能缺失:现有系统无法实时采集生产数据、监控生产进度,管理层难以掌握车间实时状态,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瓶颈。

l 质量管控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化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产品不良率统计及原因追溯滞后,难以实现质量问题的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

l 与数字化战略目标冲突:上述管理痛点制约了生产效率提升,与公司打造数字化工厂的战略目标相矛盾,亟需引入先进管理系统实现全面升级。

在此背景下,联合盛鑫与广东盘古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古信息),正式启动IMS数字化智能制造工厂项目。此次项目将依托盘古信息自主研发的IMS MOM V6 系统,实现原材料仓到到包装车间的全域数字化管理。

IMS MOM V6系统驱动全域升级

本次项目引入IMS MOM V6 系统,涵盖WMS、MES、IoT、QCS、EAM五大核心模块。盘古信息IMS MOM V6系统标准化功能可破局关键痛点:

l MES系统终结生产黑箱

MES系统通过与车间设备的深度互联,实现了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与生产进度的动态监控。确保生产计划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l 仓库数字化破冰

WMS系统针对联合盛鑫仓库未纳入系统管理的现状,实现全仓覆盖,采用精细化的物料分类管理机制,可对自购料与客供料实行差异化管控。

l 品质闭环管理

QCS系统通过构建全流程的质量数据采集网络,实现了从原材料检验、过程巡检到成品终检的质量数据全程追溯,推动质量管理从“事后追溯”向“事中控制”乃至“事前预防”转变。

l 设备深度协同

IoT平台打通13条SMT产线、5条DIP插件线、140个测试工位、3条包装线。提升设备综合效率(OEE),异常停机响应速度从小时级降至分钟级。

战略目标:构建全域数据闭环,重塑制造决策体系

1. 核心使命 打破计划、仓库、车间、品质、工程五大部门数据壁垒,构建全要素实时联动的数字神经中枢,实现从物料入厂到成品出厂的数据无缝闭环。

2. 协同革命

各部门通过统一数字化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与业务高效协同。

3. 决策升维

运营看板整合13条SMT产线、5条DIP插件线、140个测试工位、3条包装线数据,提升管理决策时效。管理者同时可以通过盘古信息智能分析模型,将依赖人工经验的决策转化为数据驱动指令。

4. 长效赋能

IMS V6系统为联合盛鑫打造可扩展的数字基座,为构建柔性化、智能化生产体系提供持续动力,助力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

以数字基座重定义SMT代工行业价值

在双方的紧密协作下,这一项目必将成为SMT代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案例,为更多制造企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这不仅是联合盛鑫的转型战役,更为电子代工行业指明破局方向:当人口红利消退,数字化能力正成为新代工红利。盘古信息IMS V6系统所构建的,不仅是智慧工厂的操作系统,更从“代工制造”向“代工智造”跃迁的桥梁。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