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技术赋能旱情管理:从 “一张图” 到动态研判的全流程服务

技术赋能旱情管理:从 “一张图” 到动态研判的全流程服务

原创
作者头像
星图云
发布2025-07-29 17:42:47
发布2025-07-29 17:42:47
1420
举报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区域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大背景下,旱情已成为威胁农业生产、城市运转与生态环境的关键自然灾害。然而,当前旱情管理却深陷多重困境:预测覆盖不全,多数业务系统缺乏判别、标识、评估旱情的核心服务,难以适配抗旱减灾需求;信息共享受阻,部门间沟通不畅形成 “信息孤岛”,削弱监测预警效能;信息时效滞后,传统上报模式叠加旱情复杂性,让预警发布既慢又不准;数据处理低效,耗费人力时间,误报漏报易引发资源浪费与应对失当。针对旱情管理的诸多痛点,星图云开放平台推出了这套旱情分析评价系统,以技术为突破点,从数据采集、信息共享、分析研判到决策支撑的全流程实现精准破局。

方案介绍

旱情分析评价系统充分运用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模型等技术手段, 结合“旱情四预”新思路,并提供旱情四预服务、特色作物旱情精准服务、旱情信息综合监测、多种旱情分析评价指标、旱情一张图显示、以乡镇为最小单位进行旱情评价、预警预测旱情发展趋势等服务,协助防汛抗旱部门及时、客观、准确地获取辖区旱情信息,了解受旱区域、受旱面积及严重程度,为农业用水、城市用水调度提供重要数据支撑,为抗旱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为了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切实的抗旱效能,系统围绕实际业务需求设计了丰富的应用场景,通过多样化的功能模块实现对旱情的全流程管理与服务,具体体现在以下业务场景中:

综合旱情一张图

采用数据可视化大屏展示方式,宏观呈现监测站点设备运行状况、数据播报情况以及旱情预警信息。以墒情监测站为单元,从微观层面对墒情站点实时数据、最新图片以及土壤墒情过程线等重要专题信息进行全量展示。

旱情评估系统

基于气象、水文、墒情监测实时数据,结合旱情评估指标,进行旱情单指标评估,利用GIS地图渲染技术生成基于气象、水文、墒情等单指标旱情评估的干旱监测图,周期性生成旱情评估专题产品。

作物旱情分析系统

对区域特色农作物土壤墒情等级进行分析评估,实现各种经济作物土壤墒情等级专题图制作,为合理浇灌、保墒蓄墒、耕作施肥等农业生产措施提供依据,实现节水、降本、增效。

旱情预警系统

通过“一张图”展示土壤墒情监测站点、最新图片和过程线等信息,进行地市为单元的旱情预警。

旱情预报系统

基于参考作物历史蒸腾量ET0,通过分析土壤水分、气象数据、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生成未来7天农业干旱预报图,对未来一周旱情进行滚动预报,为抗旱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旱情演变系统

基于农业干旱预报结果,对指定时间以及未来7天农业干旱预报成果进行动态播放,展示指定时间段内旱情的发展演变过程,便于对旱情加重或缓解趋势进行研判。

这些贴合实际需求的业务场景,通过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不仅精准回应了旱情管理中的痛点问题,更在功能实现上展现出鲜明的创新特色,其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抗旱“四预”新模式

将“四预”功能融入农业旱情防御,实现未来7天农业干旱风险预警预报,为粮食生产保丰收、抗旱防灾减灾提供较为精细的决策支撑信息。

多维度旱情分析评估

基于水文地方标准构建多维度旱情分析评估产品,实现周期性(按月份、季度、年份)自动生成评估结果,具备实用性和地方适用性。

特色作物干旱监测与评价

结合特色农作物分布和水分需求特性,实现全域作物干早监测与评价,为科学灌溉和农作物管理策略的调整提供支持,切实服务“三农”。

典型案例:

广西旱情分析评价与预警系统

通过深度整合气象监测数据、水文径流信息、土壤墒情数据及农业生产数据等多源异构信息,依托机器学习算法与干旱预测模型,构建起智能化分析框架。系统可动态评估当前旱情等级、精准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多维度旱情评估报告,为广西地区抗旱资源调度、救灾措施制定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支撑,有效提升抗旱救灾响应效率与施策针对性。

图片来源 星图云开放平台https://open.geovisearth.com/
图片来源 星图云开放平台https://open.geovisearth.com/

这套旱情分析评价系统以技术为刃,在数据采集、共享、分析到决策全流程精准破局。无论是农业生产中依据土壤墒情、降水距平指导灌溉,还是城市运转里借水库水位、干旱指标调配水资源,亦或是生态保护时依托植被、生态旱情数据守护环境,星图云开放平台都能深度嵌入业务场景,为用户提供从技术到服务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将痛点转化为管理效能的增长极。未来,该系统将进一步创新架构与智能应用,为抗旱减灾筑牢根基,让旱情管理从 “被动应对痛点”,迈向 “主动构建安全防线”,持续守护社会发展与生态平衡。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