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下午,GDTC全球数据技术大会-高速数据网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是2024全球数据技术大会的系列活动之一,论坛共设置十场主题演讲,涵盖高速数据网领域的多个前沿话题,汇集来自通信、互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结合数据流通不断拓展的新需求,探讨高速数据网能力提升和未来趋势,为未来大规模数据流通构建灵活、安全、高效、可管可控的高速网络基石。
图1:GDTC 全球数据技术大会现场
运营商云网算网融合推动高速数据网络建设
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傅志仁在演讲中分享了中国电信在云网融合领域的创新实践和技术突破。他指出,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国家数据局的成立,高速数据传输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电信将围绕高速数据传输这一核心需求,与产业链伙伴合作,在高通量网络、任务式传输、数据传输安全和定制服务等多方面开展技术研发,通过实施虚拟化、云化和服务化,形成一体化的融合技术架构,为数据流通、数据处理等业务提供简洁、敏捷、开放、融合、安全、智能的新型数据基础设施供给。
图2: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傅志仁发表演讲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在分享中提到,“算网一体”是我国提出的“算力网络”深化发展的阶段,是未来趋势。他介绍,中国移动的广域高吞吐技术是东数西算的基础性网络技术,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扩展。与此同时,“算力路由”是继SRv6后在IP网络最核心的路由领域中又一重大创新,中国移动将在算力网络新场景领域持续探索,攻关算网一体新技术,更好地满足海量数据广域网高效传输需求。
图3: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发表演讲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科学家唐雄燕分享了中国联通在打造高效可信联数网方面的创新实践。数据要素流通日趋关键,与基础网络结合愈加紧密,中国联通在2024年5月发布联数网(CUDN),并将“联数”作为在下一代互联网创新的重要领域。他介绍,“联数网”以数据高效安全传输为总体目标,提供“多域协同广覆盖”、“高速灵活弹性”、“可信可控传输”三大关键能力,面向数据流通的多样化场景需求,提供广覆盖、高通量、高安全、智能化的网络基础设施。
图4: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科学家唐雄燕发表主题演讲
IPv6筑牢高速数据网与数据流通底座
全球IPv6论坛主席Latif Ladid在论坛中发表了题为“基于IPv6的数据流通”的视频演讲。他指出,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IPv6作为新一代网络协议,正在为数字社会的转型和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IPv6不仅能够解决IP地址枯竭的问题,更在网络安全、数据传输效率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此外,Latif还探讨了IPv6在金融、政府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他认为,IPv6的精细化数据管理能力将使得数据流通更加安全、高效,为金融交易、政府决策等提供有力保障。
图5:全球IPv6论坛主席Latif Ladid发表视频演讲
华为数据通信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文慧智就构建“高安全、高运力”的高速数据网展开了介绍。她指出,数据交易带来海量数据传输需求,IPv6+协议栈能够建立数据分级分类可信路径、通过数据围栏实现合规监管,并保障高吞吐、任务式弹性服务,完美适配数据流通业务需求。同时,结合加密技术的升级,构筑“高安全、高运力”的可信流通高速数据网,网安融合实现数据流通可识、可视、可管。
图6:华为数据通信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文慧智发表主题演讲
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技术负责人宋阳则深入分析了IPv6在数据流通中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前景。数字化时代的网络,接入对象和承载载荷的变化,驱动IPv6内涵及应用功能的转变。利用IPv6语义编码、SRv6技术等,能够实现数据传输路由优化与溯源管理、数据访问控制权限管理及认证机制及基于IPv6的数据使用策略控制。IPv6与数据空间还可进一步结合,为实现数据可信流通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可靠的技术保障。
图7: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技术负责人宋阳发表主题演讲
围绕数据流通构建未来新型网络架构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数字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杨旸教授指出,随着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特别是物联网数据的迅猛增加,数据处理面临巨大挑战。物联网数据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导致数据难以预测和及时处理。杨旸教授分享了分布式架构的概念,强调将计算和通讯融合,实现数据的本地化处理,以减少数据传输的时延和成本。杨旸教授还通过微软虚拟机和阿里巴巴的数据对比,展示了数据量和计算需求的变化趋势,进一步论证了本地数据处理的重要性。他认为,未来的网络应是通感算控融合,器件具备多功能,以分散式处理海量物联网数据,实现更快的数据处理。
图8: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数字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杨旸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此外,来自腾讯的高级网络架构师杨峰分享了腾讯DCI的创新研究。他指出,腾讯的网络技术演进深受业务需求驱动,DCI网络正是该理念的体现。腾讯DCI经历了从软件可定义到业务可定义的发展史,目前已经建设为百万节点的业务可定义网络。演讲中,杨峰详细介绍了DCI网络如何通过可编程网关精确识别业务流量,并根据业务意图将流量导向不同的网络平面,如低时延、高质量或低成本的路径。这一技术实现了对业务流量的精细化管理和调度。腾讯DCI网络的创新研究,不仅提升了网络性能和效率,更为未来数据流通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图9:腾讯高级网络架构师杨峰发表演讲
紫金山实验室课题负责人、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汪硕在演讲中介绍了由他的团队所承担的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项目的建设情况。CENI系统突破了大网操作系统、确定性网络、多云交换、智驱安全等多项核心技术。汪硕教授还进一步提出DDN(数据分发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构想,该方案针对跨地域访问资源的需求,提供高安全的DDN加速服务,解决跨行业数据交换、共享和分发的问题,实现数据需求方与数据提供方数据间的高效、安全流通。
图10:紫金山实验室课题负责人、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汪硕发表演讲
高速数据网行业标准支撑技术创新规范发展
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委、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网络与业务能力技术工作委员会(TC3)主席赵慧玲主持本次高速数据网论坛,并在论坛中介绍了高速数据网行业标准的最新进展。赵慧玲主席指出,随着算力的迅猛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算力第二大国,算力网络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从算力网络、智算网络协议、IP协议技术及数字孪生网络等多个方面分享了当前高速数据网络标准制定的工作进展,包括算力路由、交易技术及平台技术等。此外,她还提到了当前网络发展中的热点技术,如IPv6的推动,以及在网络中数据发展上的安全路由和认证等安全问题。赵慧玲主席强调,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将为高速数据网络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规范保障。
图11: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委、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网络与业务能力技术工作委员会(TC3)主席赵慧玲发言
与会专家纷纷认为,高速数据网是支持大模型应用及实现数据高效流通和应用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次论坛的举办不仅展示了相关领域的技术成果和创新应用,还促进了跨行业、跨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通过分享前沿观点和实践经验,深入了解了高速数据网对于推动数字化转型、赋能各行各业的重要性。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依托高速数据网构建数据流通网络基石,并开启更多新的应用场景,将为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