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至30日,首届全球数据技术大会(Global Data Technology Conference, GDTC)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由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办,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据技术专家、行业领袖以及产业代表,共同探讨数据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隐私科技与数据跨境流通论坛”作为此次大会的首个专题论坛,吸引了众多来自产业界和学术界的顶尖人士,包括腾讯、抖音、华为、滴滴、万事达卡等企业的资深从业者,以及东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他们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技术和工程化手段,在网络、数据、AI模型、产品服务和应用等方面实现隐私保护,并解决数据流通中的透明、信任、安全问题。
图1:GDTC 全球数据技术大会现场
隐私科技释放数据要素潜能
论坛伊始,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刘东首先指出,隐私科技是一类帮助提升个人信息质量和可用性、确保数据保护、并促进数据创新的技术、工具和方案,核心目标是解决隐私保护与数据价值释放之间的平衡问题。
图2: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刘东开场发言
对于隐私科技与数据跨境流通的产业展望,澳门特区政府个人资料保护局审查及行政财政厅代厅长姚欣女士同与会嘉宾分享了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的重要举措,并从澳门个人数据保护机构的角度出发,表示将继续逐步依法推进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和个人信息保护认证等工作的落实,持续优化机制对接工作,以便实现数据的合规高效、安全有序跨境流动。
图3:澳门特区政府个人资料保护局审查及行政财政厅代厅长姚欣发表开场致辞
与此同时,符合当前数据产业发展趋势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无疑是促进该产业繁荣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广州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邢桦表示,南沙正致力于构建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大力发展国际数据产业,打造国际数据港。聚焦未来数据跨境发展潜力,分享南沙(粤港澳)数据服务试验区的建设成果和未来发展规划。
图4:广州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邢桦发言
数据的跨境流通离不开国际合作机制和技术标准体系。国际数据空间协会(IDSA)董事会主席Reinhold Achatz先生现场围绕“数据空间在数据跨境流动中的前沿实践”这一主题,指出数据跨境流通的障碍主要体现在规则层面,特别是需满足不同法域的要求。数据空间作为基于信任建立的分布式数据流通体系,可以通过定义策略引擎、遵循数据空间协议标准,构建一个既能保障数据安全又能促进跨境数据流通的数据空间生态系统。
图5:国际数据空间协会(IDSA)董事会主席Reinhold Achatz发表主旨演讲
隐私科技支撑产品和服务创新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在最大化挖掘数据价值的同时,提高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水平愈发重要,这不仅关乎企业的合规运营,也是保障个人权益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腾讯集团数据合规与隐私保护部副总经理王小夏分享了腾讯数据合规治理进阶管理方案“灵犀隐私平台”,该平台涵盖管理层、规则层、技术层、应用层多个维度,功能包括产品合规中心、数据合规中心、专项合规中心等,能够在完善的合规规则基础之上,将腾讯自研的专业合规技术直接应用在业务场景,从而实现产品合规提效、数据治理落地。
图6:腾讯集团数据合规与隐私保护部副总经理王小夏发表演讲
来自北京小桔科技(滴滴)信息安全部门的黄如鑫先生介绍了滴滴如何通过应用个人信息保护技术实现“数据收集与处理创新”、“用户界面与体验改进”、“跨平台数据共享与合作”三大效能。特别是,滴滴隐私计算平台能够在保护数据隐私安全的前提下,一体化的完成从数据集成、探索分析,到联合运算、多方建模、辅助决策的一系列流程,解决跨用户协作时无法安全利用各方数据的困境。
图7:北京小桔科技(滴滴)信息安全部门的黄如鑫发表演讲
华为终端BG、首席安全架构师付天福先生系统地展示了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如何基于原生数据安全能力使能数据保护,并应用于2B和2C场景的商业实践。他提到,基于鸿蒙星盾安全架构,HarmonyOS可基于数据分类分级合规、高效、安全地管理数据,基于数据延申控制保证文件仅有预期接收方可访问,基于数据防泄漏(DLP)架构的数据加密风险特性成为关键数据安全底座。
图8:华为终端BG、首席安全架构师付天福发表演讲
万事达卡中国区数据保护官朱曼莉女士带来了万事达卡隐私增强技术的沙箱应用实践,她指出,沙箱是一种允许与真实消费者一起在市场上对技术、服务和商业模式进行实时测试,同时受益于宽松或灵活的监管要求的框架或环境,可以促进数字技术的相关部署。在监管机构新加坡信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的隐私增强技术沙箱项目中,万事达卡开展了一套概念验证,即使用第三方提供的全同态加密技术(FHE)在不同国家间共享金融犯罪信息,并同时遵守各国家的有关立法要求,被验证在数据跨境和本地化、数据保护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图9:万事达卡中国区数据保护官朱曼莉发表演讲
隐私科技护航数据有序跨境流通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数据环境和高度互联的世界里,隐私科技不仅成为保护个人基本信息的关键路径,更是支持跨国企业实现无缝合作的重要桥梁。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认证和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处长陈世翔先生提出认证是支撑数据监管的国际通行做法,也是数据跨境传输的制度工具。而标准化是建立全球性的认证合作机制、提升认证数量和采信力度的关键,各方对于隐私科技的共识对于认证制度落地应用将非常有帮助。
图10:中国网络安全审查认证和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处长陈世翔发表演讲
上海数据交易所总经理汤奇峰博士则聚焦于隐私计算和数据交易,指出在数据交易中,隐私计算是保障数据安全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在数据跨境交易的场景下,隐私计算可在原始数据不出域的前提下通过协调计算实现多源数据的跨域合作,可广泛应用于跨境贸易海关联合风控、零售数据合规出境利用、车联网数据联合建模、健康码数据跨境互认等应用场景。
图11:上海数据交易所总经理汤奇峰发表演讲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首席专家郎佩佩女士分享了北数所通过技术支持数据出境的某德国医疗器械公司数据托管空间和某香港个人征信公司数据核验空间等实践,指出属性密码具有一对多的优势,可以在加密的同时实现访问控制,不再需要访问控制网关。
图12: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首席专家郎佩佩发表演讲
来自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络安全研究中心的周晨炜先生详细解读了个人信息匿名化国家标准,包括标准文本制定情况、主要内容及存在困境等,并提到下一步将关注匿名化在金融风险、智慧出行、模型训练、健康医疗等典型数据流通利用场景下的标准化方向。
图13: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络安全研究中心的周晨炜发表演讲
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张汉卓详细分享了“以IPv6高速数据网为基石,数据空间(IDS)为核心”的数据跨境基础设施架构,指出通过IPv6和数据空间等新技术构建跨境数据传输网络并提供全球互联互通的精细化数据管理控制能力,他还进一步介绍了IPv6跨境数据空间网络的实际应用案例及其在医疗数据等领域应用的潜能。
图14: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张汉卓先生发表演讲
隐私科技助力人工智能创新和治理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的重要引擎,其应用和创新需与有效的治理框架相结合,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抖音集团数据合规负责人田申先生提出,隐私计算技术可以通过实现阶段化匿名运用在训练数据合规工作。阶段化匿名是指在数据处理过程和得出计算结果的阶段实现匿名化而非追求数据处理全生命周期的匿名化,可以有效解决在AI模型训推过程中存在合法性基础等数据合规与隐私保护问题以及数据处理的安全风险。
图15:抖音集团数据合规负责人田申先生发表演讲
小米法务部数据隐私团队负责人张向拓女士带来了新技术发展下的AI合规思路,提出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竞争愈发激烈,企业正在面对更为复杂的法律与政策变化。她介绍,小米集团的可信AI治理框架遵循全球通行原则,重点关注最小必要、透明可控、尊重伦理和安全可靠四个方面,致力于实现以人为本的可信AI。
图16:小米法务部数据隐私团队负责人张向拓女士
国际隐私专业协会(IAPP)顾问张毅先生围绕隐私增强技术(PETs)进行了分享,指出隐私增强技术能够从数据中获得相对较高的可用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收集和处理的需求,可应用于金融医疗等特殊场景敏感数据处理活动、数据跨境传输、AI训练数据等典型场景。他提出,目前中美欧在法律层面对于隐私增强技术的认知仍有出入,来自各国的各参与方应就该议题进行更多交流和对话,为提高法律的可期待性。
图17:国际隐私专业协会(IAPP)顾问张毅先生发表演讲
零一万物生态发展部总经理王海棠女士则聚焦于大模型创新,指出数据隐私安全贯穿大模型训练、部署和运营的创新全周期,特别是,大模型训练本质上是将世界的有效信息压缩到模型中,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模型的质量。对此,她提出,零一万物致力于建立涵盖数据采集、清洗、标注、管理等方面的数据安全技术体系,完善大模型创新的安全能力。
图18:零一万物生态发展部总经理王海棠女士发表演讲
隐私科技创新发展和全球应用前景广阔
关于隐私科技的创新发展和全球应用,来自学术界和创新者的四位专家进行了热烈深入的研讨。
在全国网安标委委员洪延青的主持下,东南大学网络安全学院院长程光教授讨论了全球共享网络流量样本数据时面临的隐私挑战,并提出了两个解决思路,一是研究网络流量数据的去隐私化方法;二是全球共同制定数据共享的标准和协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助理教授何新磊博士探讨了可信人工智能领域中隐私科技的作用,特别是在大模型训练和使用过程中的隐私保护。他强调了模型安全的重要性,包括确保模型表现符合人类价值观,防止恶意问题和异常行为。北京尚隐科技有限公司CEO张仁卓先生强调,隐私科技作为一个全新的技术体系,其出现具有必然性,在限制数据使用的同时本质上是为了促进数据收集使用和共享交换,是数据价值释放的“交通法”,企业需要在内部落地隐私科技,提高管理能力、工程能力和技术能力。洪延青教授总结发言时表示,隐私科技的含义要远比隐私增强技术更广泛,隐私科技的引入能够引导科技向善,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图19:与会嘉宾的热烈分享与探讨
经过三个小时紧凑而富有成效的讨论和分享,本次“隐私科技与数据跨境流通论坛”圆满落幕。此次论坛上,来自主管机构、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各方专家代表就隐私科技如何提高数据治理水平、数据保护水平、数据合规管理水平、AI治理水平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热烈分享和讨论,不仅促进了各领域间的理解和信任,也为达成技术标准共识和产业政策框架打下了基础。正如此次论坛主持人洪延青教授所总结,隐私科技领域所蕴含的潜力巨大,其价值难以量化。未来,在科技进步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更加透明、可信且安全的“数据·AI”新时代即将来临。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