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Brain综述:整合直接电刺激与脑连接组学

Brain综述:整合直接电刺激与脑连接组学

原创
作者头像
悦影科技
发布于 2024-04-15 01:59:40
发布于 2024-04-15 01:59:40
1800
举报

神经和神经发育疾病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有效疗法的发展依赖于对行为产生过程中涉及的神经底物的精确定位。在清醒手术中进行的认知和神经监测中进行的直接电刺激(Direc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DES)目前被认为是脑功能因果关系映射的金标准。然而,DES受限于刺激位点的局限性,阻碍了在网络水平上对人脑功能的真正整体探索。我们使用了来自612例胶质瘤患者的4137个DES点,并结合人类脑连接组数据——静息态功能MRI (n = 1000)和扩散加权成像(n = 284)——来提供针对12个不同行为域的因果宏观功能网络的多模态描述。为了探讨我们的程序的有效性,我们(i)比较了健康人群和临床人群的网络地形;(ii)测试了DES衍生网络的预测能力;(iii)量化结构连接与功能连接之间的耦合;(iv)建立一个多元模型,能够量化单个受试者偏离正常人群的情况。最后,我们通过测试DES衍生的功能网络在识别与术后语言障碍相关的关键神经调控靶点和神经底物方面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探索了其转译潜能。与单独使用DES相比,DES和人类连接组数据的组合使全脑覆盖率平均增加了29.4倍。DES衍生的功能网络可以预测未来的刺激点(准确率为97.8%),并得到皮层下刺激的解剖连接的有力支持。我们没有观察到患者和健康人群在组和单一受试者水平之间有任何显著的地形差异。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DES衍生的功能网络在多个功能域与有效的神经调控靶点重叠,在使用不同刺激技术的颅内刺激点进行测试时显示出高度的特异性,并可有效地用于表征术后行为缺陷。DES与人类连接组的集成从根本上提高了DES或单独功能成像提供的功能映射的质量。DES衍生的功能网络可以可靠地预测未来的刺激点,与基础白质有很强的对应关系,可用于患者特异性的功能定位。可能的应用范围从精神病学和神经病学到神经心理学、神经外科和神经康复。

1. 简介

神经和神经发育状况,以及精神障碍,是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导致900多万人死亡。在所有国家,这些疾病都很普遍且治疗不足。

新的治疗方法(包括调节参与健康脑功能和功能恢复的脑区)具有坚实和良好的前景,也是临床的迫切需求侵入性和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的试验针对多个脑区,但关于最佳靶点的共识很少。与这种不确定性相一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经颅磁刺激装置被设计为针对一组空间分布的大脑区域。开发新的有效的(有创和无创)神经调控疗法需要获得越来越多的皮质和皮质下神经底物信息,这些底物涉及不同的认知领域。

在清醒手术的认知和神经监测期间进行的直接电刺激(DES)是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独特信息来源。DES目前被认为是识别对功能保存至关重要的皮质和皮质下区域的最可靠的脑定位策略,因为它已被证明可以大大改善脑肿瘤患者的临床结局和肿瘤学病史。至关重要的是,DES使我们有可能获得包含若干脑网络空间构型因果信息的概率功能图谱,这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临床意义。然而,现有的基于DES的概率图谱目前无法提供这种图谱,因为它们受到刺激部位的局限性的限制。最近的4项研究试图通过将DES与功能成像相结合来填补这一空白。其中一项研究使用立体定向脑内脑电图(时间分辨率高,但脑覆盖较差且不完整)来表征躁狂症状态引起的网络重构,而另外两项研究则在未恢复对应行为域的统一网络的情况下,通过功能MRI识别了语言和运动相关的子网络成分。最后,Elmalem和他的同事们率先勾画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学框架,能够将DES与连接组映射相结合。然而,作者将他们的分析局限于内侧壁,并且没有将他们的分析扩展到功能性网络属性。综上所述,这一不断发展的文献领域证实,需要一种稳健的程序,能够在局部电刺激、行为和人类大脑宏观功能网络的空间安排之间建立因果关系

最近方法学的发展使我们能够利用人类连接组将不同大脑位置的病变与共同的神经解剖学基质联系起来,人类连接组详细描述了大脑区域如何相互通信,从而形成大规模功能网络。在本报告中,我们试图整合迄今为止最大的脑胶质瘤患者DES数据集,并对1000名健康个体进行了功能连接组映射,利用网络枢纽来构建一个能够量化单个受试者偏离参考人群的多变量规范模型。因此,我们建议将DES脑图扩展到探索其在全脑水平的网络表现,并以单一主题的分辨率,为神经调控治疗和广泛的临床和外科应用提供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2. 材料和方法

2.1 数据集

我们使用了来自592例低级别(WHOⅱ级)和20例高级别(WHOⅲ级)胶质瘤患者的2906个皮质和1231个皮质下DES点来提供12个功能域下网络的多模态映射。DES定位过程中评估的12个功能类别包括:言语命名障碍、语义和语音错语、非言语语义联想、运动和感觉反应、心智化、运动阻滞、空间知觉、言语阻滞、言语失用和视觉

除了34例同时接受DES和功能成像的患者,我们还纳入了32例(25例高级别和7例低级别)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手术的胶质瘤患者的术前静息态功能MRI扫描。

用于测试皮质DES网络与皮质下刺激点之间耦合的弥散加权成像数据集由284名健康个体组成。

2.2 规范网络构建

我们使用病灶网络映射(LNM)和GSP数据集从DES皮质点集获得功能网络。通过使用与某一综合征相关的病变位置,从一个大的健康受试者队列中获得具有群体代表性的功能连接图,LNM利用病变位置的空间异质性,提取与该综合征相关的共同神经基质。类似地,我们将每个皮质DES点作为短暂病变,使用它作为种子来导出功能图(图1)。对于每个功能类别,我们使用非参数程序[随机化,在FMRIB软件库(FSL)中实现]获得了一个脑图,在每个体素位置分别表示正网络(功能相关,图2)和负网络(功能反相关)具有统计学显著功能连接的DES衍生种子的百分比。为了量化DES联合功能成像提供的脑覆盖增益,我们比较了DES衍生网络在灰质中的空间扩展与仅基于DES点的概率模型提供的覆盖(图3)。

图片
图片

图1 皮层直接电刺激的网络构建

图片
图片

图2 传统概率直接电刺激脑功能图谱与直接电刺激结合连接组图的比较

图片
图片

图3 正确分类的直接电刺激部位的超越曲线和准确度值。

2.3 验证

我们实施了三种不同的分析来验证我们的方法。首先,我们利用34例术前有功能成像的患者的DES点和功能成像扫描,计算了胶质瘤患者的组平均DES驱动功能图与健康人群的组平均DES驱动功能图之间的相似度(通过Pearson相关,对空间自相关进行校正)。

其次,我们通过交叉验证测试了DES衍生的网络是否可以预测未来的刺激点(图3)。

最后,我们使用TractoInferno数据测试了皮质下刺激的结构连接是否支持DES衍生的皮质网络。具体来说,我们首先为284名受试者生成了一个功能类别特定的纤维束图(即284 × 12个通过受限球面去卷积确定性纤维束图生成的纤维束图)。在第二步中,我们提取了连接每个皮质下DES点到相应DES正、负功能网络的流线的百分比,并对受试者进行平均,得到图4中报告的数量。

图片
图片

图4 皮质下直接电刺激与功能定位的整合

2.4 单个个体分析

为了突出DES衍生网络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应用,我们实施了一项多变量离群值检测分析,该分析能够量化单个受试者功能组织对在组水平获得的映射的依从性(图5A和图5B)。对于验证分析,我们最初将计算限制在95个皮质DES点的相同子集,这些点来自34例既有DES又有术前功能成像的患者(详见“验证”部分)。接下来,我们重复上述步骤,以建立一个针对语言的分类器,该分类器来自于刺激点(对于每个类别而言),这些刺激点分别位于命名障碍、语义和语音的中心区域内。在后一项分析中,我们还纳入了接受手术但未进行DES mapping的胶质瘤患者的功能扫描(最终n = 66)。根据交叉验证程序(见“验证”部分),将枢纽阈值设置为各功能类别的第90百分位数。并对健康人群进行交叉验证(留一),构建参考分布。分类评分高于参考人群负值的中位数的中心点被标记为强离群值。此外,我们采用非参数程序来比较两个样本的分布。从1000名健康对照者中随机抽取66名,重复该程序10万次(置换抽样)。在每次迭代中,我们进行了两样本t检验,将随机提取的66名健康受试者与66例患者进行比较,并提取效应量(根据Cohen 's d)作为兴趣的度量。

图片
图片

图5 单个被试分析和临床和参考人群之间比较的管道说明

2.5 临床验证

为了证实“验证”部分中描述的预测分析,我们进行了一项混合文献综述/实证分析,目的是探讨是否可以将DES衍生的网络与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刺激技术结合使用,或者用于表征精神疾病的神经基质(分别为图6A和图6B)。最后,我们利用DES衍生的网络来研究短暂的术后行为缺陷(图6C)。

图片
图片

图6 直接电刺激衍生的功能网络的临床验证

3. 结果

3.1 从直接电刺激点到宏观功能网络

我们使用了来自592例低级别(WHOⅱ级)和20例高级别(WHOⅲ级)胶质瘤患者的2906个皮质和1231个皮质下DES点,并结合LNM(图1),以提供12个不同功能域/类别下因果功能网络的多模态映射(图2,“材料和方法”部分和补充材料)。通过使用与某一综合征相关的病变位置作为种子,从一个大的健康受试者队列中获得群体代表性的功能图,LNM能够利用病变位置的空间异质性来提取与该综合征相关的共同神经基质同样,我们将每个皮质刺激点作为短暂损伤,并将其作为种子,在来自1,000名健康个体的规范连接组(GSP数据集)中进行基于种子的分析。通过非参数程序进行二值化后,我们聚合了DES驱动的功能图,以获得与关注的功能类别对应的宏观功能网络,对于正(即功能相关;图2)和负性(即功能性反相关)网络。

关于DES点的空间分布,我们发现语言相关的功能类别主要位于左侧,而心智化和空间感知刺激点更多地位于右半球(补充表2)。感觉-运动和运动规划网络(即言语失用、言语停止和负性运动反应)显示了预期的双半球表征。所有探索的网络的功能分布与文献一致,包括先前描述的用于语言阐述的双半球支持。与单独使用DES点提供的最尖端概率网络构建程序相比,结合DES和功能成像导致全脑灰质覆盖平均增加29.4倍,这一数量在9.84 ~ 92.93之间,取决于考虑的功能类别的DES点数量(图2)。值得注意的是,DES衍生的网络呈现在两个粒度级别上,即。两个不同的频率阈值——表明存在广泛和重叠的功能系统但却具有高度的专业化

3.2 探讨直接电刺激网络在群体水平上的有效性

通过在体素水平提供功能连接图,基于种子的分析允许对全脑连接进行区域无约束的映射,结合来自DES的种子,它允许对每个测试功能类别的假定大尺度功能网络的空间地形进行因果映射。为了探究映射过程的可靠性,我们实现了一系列附加的分析。首先,我们利用34例有术前功能成像资料的患者的DES点和功能成像扫描,计算了胶质瘤患者的组平均DES驱动功能图与健康人群的组平均DES驱动功能图之间的相似程度(通过Pearson相关,对空间自相关进行校正)。虽然规模不大,但该数据集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来测试相同个体内DES和连接组映射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这一患者亚组中,我们将比较限制在临床感兴趣的功能类别——感觉运动功能和语言——并且至少有10个刺激点可用。根据这些标准,命名障碍(n = 22)、言语障碍(n = 31)、感觉障碍(n = 12)和运动障碍(n = 30)被保留用于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在验证分析中测试的95个DES点子集中,胶质瘤患者的组平均DES驱动功能图和健康人群的组平均DES驱动功能图没有差异,即使在考虑了空间自相关。在“材料和方法”部分和补充材料中报告了进一步的方法学细节,以及我们进一步划分高级别和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附加分析。

其次,我们通过交叉验证测试了DES衍生的网络是否可以预测未来的刺激点(详见“材料和方法”部分)。

事实上,我们的分析表明,DES阳性网络可以预测未来的刺激点(准确性为97.8%)。在不同功能类别中,DES阳性网络的遗漏点的中位一致率远高于DES阴性网络(分别为0.95和0.02,第25和第75百分位数分别为0.89和0.98,DES阴性网络分别为0.01和0.06)。在图3中,我们描述了正确分类的遗漏点在DES正网络中的频率分布,绘制为在某个网络阈值(即频率)上找到一个未见刺激点的概率(y轴)(x轴),即所谓的超越曲线。我们的分析强调了以初级感觉区域为中心的功能类别和依赖广泛分布的功能网络的认知需求功能类别之间的明显差异。

最后,我们使用TractoInferno数据集来测试皮质下刺激的结构连接是否支持DES衍生的皮质网络(图4,最上面一行)。对皮质下DES点的结构连接的研究揭示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紧密耦合,因为我们发现,与相应的DES负网络相比,特定功能类别的皮质下DES点更倾向于连接相应的DES正网络(图4)。

3.3 在单个受试者水平上探讨直接电刺激网络的有效性

尽管DES和连接组映射的整合在组水平产生了稳健和可靠的映射,但它无法捕捉单个受试者偏离规范人群的情况,因此无法满足个体(或患者)特定功能映射的迫切需求。为了填补这一关键空白,我们实施了一种多元离群值检测分析,该分析能够量化单个受试者功能组织对组水平上获得的映射的依从性(图5A和B)。对于验证分析,我们最初将计算限制在95个皮质DES点的相同子集,这些点来自34例有DES和术前功能成像的患者(详见“验证”部分)。接下来,我们重复这个过程,以建立一个针对语言的分类器,该分类器来自刺激点(对于每个类别而言),这些刺激点独立地落在命名障碍、语义和语音的网络中心区域内。在后一项分析中,我们还纳入了未进行DES mapping的手术的胶质瘤患者的功能扫描(最终n = 66,见“材料和方法”部分和补充材料)。无论是在临床人群还是在正常人群中,强偏态语言中枢的分布都表现出明显的右偏态分布(图5C,底部行),绝大多数个体没有或很少有强偏态语言中枢点,以及一小部分患者和健康受试者都具有强偏态网络结构的特征。我们的非参数分析显示,在80%的时间内,两个人群的Cohen′s d≤0.52,因此表明枢纽点的功能结构存在小或中等差异(补充图5)。与此结果一致,在34例可获得功能成像的患者子集中,95个DES点均未被归类为离群值。

3.4 临床验证

在测试我们的绘图程序的方法学可靠性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混合文献概述/实证分析,旨在突出潜在的有用的临床应用。

为了补充DES衍生网络的预测能力,我们首先测试了DES衍生网络对通过SEEG获得的241种DES刺激的特异性,并且不导致行为中断。重要的是,与不同刺激技术的比较代表了一个重要的试验场,因为它探索了我们的作图程序的普遍适用性。如图6A所示,我们的分析表明,SEEG负性反应稳健地与DES正功能网络的高外围区域共定位。我们还发现,在DES正功能网络的显著区域有残留的SEEG负性反应,这可能是由于Elmalem等的SEEG负性反应和我们术中测试的DES正性反应之间的重叠,如图6A的3D渲染图所示,在相应的二部分功能网络上,DES正性点(红色)和SEEG负性点(蓝色)的对比。在这里,我们认为这种重叠部分地掩盖了另一个潜在的结果,即在DES负网络中有更高的负SEEG点的发生率,因为与DES正网络相比,仅在感觉网络中有统计学意义。

其次,我们进行了定性文献综述,以探讨是否可以利用DES衍生的网络来识别新的神经调控靶点。我们发现,言语失用、卒中诱发失语和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2的部分恢复脑区与相应的DES衍生网络在空间上重叠,但与单独基于DES的功能图谱(分别为图6B的左、中和右图)不重叠(或仅最小程度重叠),这凸显了我们的定位程序可能具有的高度敏感性。

第三,通过将手术切除的DES的语音和语义的正/负网络的重要性与相应的语音和语义流畅性的术后行为评分相关联,我们研究了DES衍生的网络在表征语言域的短暂术后缺陷中的潜在作用。如图6C所示,我们发现切除的DES正性网络对语义的重要性与语义流畅性得分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得分越低,受损程度越高),而对DES负性网络进行测试时则没有发现这种关系(图6C,左面板)。删除DES正网络的重要性与语音流畅性得分呈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对于DES语音网络,我们发现6例患者具有完美的双结构手术腔(例如完全属于DES正网络或DES负网络)。将这些患者从分析中剔除并未显著影响结果(图6C,右面板)。因此,图6C中的散点图是在没有这6例患者的情况下生成的。

最后,正如补充材料中更深入的报道,我们发现,反映背外侧前额皮质(与心智化能力相关的因果网络的关键区域)局部自发活动强度的综合指标与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社会行为受损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

综上所述,我们的初步结果突出了我们的绘图程序的潜在神经科学和临床潜力,这体现在在捕获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神经调控靶点方面的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

4. 讨论

在本报告中,我们提出了一种能够整合DES和功能成像的新框架,提供了与12个不同功能域的刺激位点相关的网络的前所未有的描述。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仅刺激点的空间分布相比,DES和功能成像的整合导致了脑覆盖的大幅增加。重要的是,我们发现DES衍生的网络可以预测未来的刺激点,证实了LNM应用于DES的因果性质。此外,我们还通过比较健康人群的大型数据集和有价值的患者数据集(DES映射和功能成像均可用),评估了将从一组患者获得的DES点转移到健康人群的有效性。我们在正常人群和患者的平均网络表征中发现了稳健的高于偶然性的相似性,这证实了我们的映射的正确性。我们还进行了另外一项概念验证分析,通过将皮质下刺激点与DES衍生网络连接,我们探索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耦合。我们发现皮质下刺激点和DES正性功能网络之间有很强的结构连接,这强调了我们研究的有效性。最后,为了强调DES衍生网络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应用,我们利用具有术前功能成像数据和DES点的个体子集实现了一个多变量规范模型,该模型能够量化单个受试者与参考人群的偏差。我们的分析提示,在单受试者水平测试的这一患者子集的功能结构与规范人群高度一致,通过增加临床人群的规模和使用语言特异性分类器,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

DES和连接组图的整合提供了一个了解大脑内在组织的独特窗口,提供了对人类大脑功能的真正整体探索,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学后果,并在两个主要方向上促进了我们对人类大脑基本结构原理的理解。首先,DES和连接组映射的整合在网络层面产生了无法单独使用DES或磁共振成像实现的机制见解,这体现在DES衍生网络的预测能力以及与仅刺激点的空间分布相比,脑覆盖率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结构连接的增加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结果的特异性和生物学合理性,因为DES阳性网络的特征似乎是一个强大的结构支架。

我们工作的第二个显著贡献在于有机会量化单个主体功能组织对群体水平上获得的因果映射的依从性。虽然我们的结果表明,在枢纽点的功能结构方面,患者和正常人群之间存在小到中等程度的差异,因此强烈证实了我们的映射的可靠性,但单主题分析的信息价值并不局限于验证一种计算技术。在此,我们提出了DES和功能成像的整合,结合单主题管道,作为新的颠覆性工具,能够勾画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的刺激靶点,打破可能的确认偏差,并扩大我们对人类大脑的探索。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点,在我们的临床验证分析中,我们发现DES衍生的功能网络在多个功能域与有效的神经调控靶点重叠,在使用不同刺激技术的颅内刺激点进行测试时显示出高度的特异性,并且可以有效地用于表征术后行为缺陷和神经发育障碍。

初步结果显示,消融重要的DES阳性而非DES阴性网络区域与术后1周观察到的行为缺陷密切相关,我们认为DES衍生的网络也可以在手术规划中发挥关键作用。例如,DES正性网络可以与新患者的功能扫描结合使用,以探测单个受试者对在组水平上获得的地图的依从性,识别可能偏离的脑区。这样,在无法进行清醒手术和DES定位时,可以避免特定功能的网络集线器被切除,从而避免不可修复的功能损伤。值得注意的是,可能的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神经外科和神经调控,但它可能更广泛。我们设想将DES衍生的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工具,以获得基于皮质-皮质下网络破坏的认知综合征和特定认知障碍的新见解,或探索和定义病理性和健康受试者的大脑可塑性机制。

虽然我们的多模态程序勾画了一个稳健的框架,能够提供人类大脑中大脑网络的因果映射,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LNM仅允许在网络水平进行因果推断,而不允许在单个脑区水平进行因果推断。这也适用于枢纽区域,尽管它们在定义网络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对于产生某种行为可能是关键,也可能不是。其次,以因果方式进行网络组合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需要所有可能的网络组合都有刺激点,鉴于术中明显的时间限制,这是不可行的。第三,临床人群的样本量相当有限,限制了患者和健康人群之间网络拓扑比较以及单受试者临床验证分析的解释力。更大的临床样本可用于建立偏离的功能结构与认知和/或遗传因素之间的联系,并重复我们临床验证的初步结果。最后,DES制图本质上与选择和抽样偏倚以及有限的大脑覆盖有关。刺激是由肿瘤的位置所驱动的,一些大脑区域很难到达(例如小脑),并且负性刺激数据的获取通常没有实现,因为它需要多次检查(如果有的话)每一个术中视频记录。更均衡的正/负响应采集和更全面的DES点空间覆盖可用于重新定义网络,从而获得更精确的功能地图。

总之,DES与人类连接组的整合从根本上提高了DES或单独功能成像提供的功能映射的质量。DES衍生的神经网络可以可靠地预测未来的刺激点,与基础的白质有很强的一致性,并可用于单个受试者的特定功能定位,对神经调控治疗和术前神经外科规划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Integrating direct electrical brain stimulation with the human connectome.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读文万卷015期:帕金森病内在脑功能网络动态异常;转移脑肿瘤治疗中血管形态的变化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缺失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先前利用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测量自发脑活动的研究已经报道了广泛分布的全脑网络的异常变化。静息态功能连接假设扫描过程中的内在波动是稳定的,但有人提出功能连接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神经系统功能的各个方面,可以作为疾病的生物标记。本次介绍的文章是Jinhee Kim等人在Brain杂志发表的首次利用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动态功能连接的研究,重点研究了功能连接状态的时间特性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的可变性。采用组空间独立成分分析、滑动窗口方法和图论方法对31例帕金森病患者和2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研究。
用户1279583
2020/05/18
7210
读文万卷015期:帕金森病内在脑功能网络动态异常;转移脑肿瘤治疗中血管形态的变化
Gut:脑成像技术在脑肠交互疾病中的角色
请点击上面“思影科技”四个字,选择关注作者,思影科技专注于脑影像数据处理,涵盖(fMRI,结构像,DTI,ASL,EEG/ERP,FNIRS,眼动)等,希望专业的内容可以给关注者带来帮助,欢迎留言讨论,也欢迎参加思影科技的其他课程。(文末点击浏览)
用户1279583
2019/12/17
1K0
Gut:脑成像技术在脑肠交互疾病中的角色
基于人脑连接组学将疾病症状映射于脑网络
脑损伤常常会带来一些疾病症状,同时一些精神性疾病也往往难以找到明确的结构损伤部分,因此传统的将神经症状映射到特定区域的局灶性脑损伤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种局限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许多神经学和精神病学症状更接近于是由处在一个连接不同区域的网络所支撑的。基于这样一种趋势,来自哈佛医学院和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Department of Neurology, Harvard Medical School and Beth IsraelDeaconess Medical Center)的Michael D. Fox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文对这一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用户1279583
2019/08/29
1K0
Brain:结构连接预测脑深部电刺激治疗Tourette综合症的临床效果
深部脑刺激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疗法,以治疗严重的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的选择病例;然而,患者的反应是多变的,并且没有可靠的方法来预测临床结果。这项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与抽搐和共病强迫行为改善相关的刺激依赖的结构网络,比较不同手术目标之间的网络,并确定连接是否可以用于预测临床结果。多部位患者队列(n = 66)苍白球内肌(n = 34)或丘脑中央内侧部(n = 32) 双侧植入的激活组织体积被用于生成概率性纤维束追踪以形成规范的结构连接体。纤维束追踪图用于识别与抽搐或共患强迫行为改善相关的网络,并预测整个队列的临床结果。然后,相关网络被用来生成“反向”示踪图,以划分所有患者的刺激总量,以确定需要瞄准或避免的局部区域。结果表明,苍白球内区与边缘网络、联想网络、尾状核、丘脑和小脑的连通性与抽动症状的改善呈正相关;该模型预测了临床改善评分,并且对交叉验证是稳健的。与后腹侧苍白球相比,内侧前苍白球附近区域与正相关网络的连通性更高,与该图谱重叠的组织激活体积与抽搐改善显著相关。丘脑中央内侧,与感觉运动网络、顶叶-颞-枕神经网络、壳核和小脑的连接与抽搐改善呈正相关;该模型预测了临床改善评分,并且对交叉验证具有鲁棒性。丘脑前部/外侧中央内侧区域与正相关网络的连通性更高,但与该图谱重叠的组织激活量并不能预测改善。对于强迫性行为,两个目标都显示与前额叶皮层、眶额皮层和扣带皮层的连接与改善呈正相关;然而,只有中丘脑地图预测了整个队列的临床结果,但该模型对交叉验证并不稳健。总的来说,结果表明,刺激部位的结构连接可能对调节症状的改善很重要,而且参与抽搐改善的网络可能因手术靶点的不同而不同。这些网络为潜在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见解,并可用于指导导联的放置和刺激参数的选择,以及细化神经调节治疗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的靶点。
悦影科技
2022/03/18
3940
Nature:功能神经成像作为整合神经科学的催化剂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可以非侵入性地记录清醒的、有行为的人类大脑。通过跟踪不同认知和行为状态的全脑信号,或绘制与特定特征或临床状况相关的差异,功能磁共振成像提高了我们对大脑功能及其与正常和非典型行为之间联系的理解。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但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人类认知神经科学的进展与神经科学其他子领域的快速进展相对孤立,这些子领域本身也在某种程度上彼此孤立。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功能磁共振成像可以很好地整合系统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神经科学和临床神经科学的不同子领域。我们首先总结了功能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成像工具的优点和缺点,然后重点介绍了在神经科学的每个子领域成功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实例。然后,我们为实现这一综合愿景所需的未来进展提供了路线图。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展示功能磁共振成像如何帮助开创神经科学跨学科一致性的新时代。
悦影科技
2023/11/26
4300
连通性可预测深部脑刺激(DBS)对帕金森的疗效
深部脑刺激(DBS)对帕金森病(PD)的疗效可能取决于刺激部位与其他脑区之间的连通性,但是刺激哪些脑区,以及脑区间连通性是否能够预测患者的预后,仍然未知。在这里,我们确定了有效的DBS刺激丘脑底核(STN)所涉及的结构和功能连通性,并在独立队列中测试了其预测疗效的能力。
用户1279583
2022/11/14
6170
连通性可预测深部脑刺激(DBS)对帕金森的疗效
Brain Stimulation:神经振荡预测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效果
背景: 神经振荡与帕金森病的症状有关。可以利用这种关系来优化深部脑刺激 (DBS),例如通过通知设备或人关于刺激的最佳位置、时间和强度。到目前为止,振荡是否能预测单个DBS的结果还不清楚。
悦影科技
2023/01/04
5860
Brain Stimulation:深部脑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连接体分析
目的:深部脑刺激(DBS)作为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最后手段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许多DBS的靶点已经被提出并在临床上进行了测试,但其潜在的环路机制仍不清楚。揭示由DBS靶点激活的白质束(WMT)可能提供了调控DBS功效改善TRD的环路基质的关键信息。
悦影科技
2022/04/25
6080
Brain|白质束和执行功能:对因果性和相关性证据的回顾
执行功能是涉及工作记忆/更新、设置转移和抑制等能力的高级认知过程。这些复杂的认知功能是由广泛分布的认知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由白质束支持。执行功能障碍在影响白质的神经系统疾病中很常见;然而,特定的神经束是否对正常的执行功能至关重要尚不清楚。我们回顾了在胶质瘤清醒手术中使用直接电刺激、基于体素、基于束和束的病变症状映射和弥散张量成像,以探索健康和受损成人白质束完整性和执行功能之间的关系的因果和相关证据。胼胝体始终与所有的执行过程相关,特别是它的前节段。因果关系和相关性证据都显示,上纵束显著支持执行功能,特别是工作记忆。更具体地说,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上纵束的第二分支对所有的执行功能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对灵活性。整体结果显示,语言任务的左侧偏侧化,而具有视觉需求的执行任务的右侧偏侧化。额束可能支持执行功能,然而,需要更多的证据来阐明它参与执行任务是否超出了语言的控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连接皮质和皮层下灰质区域的右侧束网络支持评估反应抑制任务的执行,一些表明右丘脑前辐射的作用。最后,相关证据表明扣带束在执行功能中发挥了作用,特别是在评估抑制的任务中。我们根据目前关于这些神经束的功能作用的知识、对支持执行功能的大脑网络的描述以及对脑肿瘤患者的临床意义来讨论这些发现。
悦影科技
2024/04/01
2640
低强度经颅超声刺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关于人类和动物研究的系统综述
低强度经颅超声刺激(LITUS)是一种新型的无创神经调控技术。我们进行了一项系统综述,以评估目前关于LITUS神经调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检索5个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3年5月31日。纳入随机对照人体试验和对照动物研究。总结LITUS对临床或临床前、神经生理、神经影像学、组织学和生化转归以及不良事件的神经调控作用。共确定了11项人体研究和44项动物研究。LITUS对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疼痛、睡眠障碍、高血压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发现与LITUS相关的神经元结构和皮质活动的改变。从组织学和生化角度来看,突出的发现包括抑制炎症反应和促进神经发生。在我们的综述中包括的对照动物研究中没有报告不良反应,而在少数人类受试者中报告了可逆性头痛、恶心和呕吐。总体而言,LITUS可缓解各种症状,调节相关脑回路,且无严重副作用。未来的研究需要建立一个坚实的LITUS治疗框架。
悦影科技
2024/03/21
8950
我们从临床人群的功能连通性中学到了什么
功能连接(FC),或使用fMRI在大脑区域之间的血氧依赖水平(BOLD)信号的统计依赖关系,已经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工具,用于探测临床人群的功能异常,这是由于该方法在概念、技术和实践层面上的前景。在以FC为主要衡量指标的神经发育、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和障碍方面,已有大量且不断积累的神经影像学文献,我们在这里的目的是提供一个从FC发现中产生的主要概念的高层次综合,以一种跨越不同临床条件并阐明总体原则的方式。我们强调,FC使我们能够发现几乎所有大脑中普遍存在的内在功能网络,并阐明一生中神经发育的典型模式。这种对典型FC随年龄的成熟的理解,为评估早期的分化成熟和晚期的退化提供了重要的基准。这反过来又引出了一个重要的见解,即许多临床疾病都与大脑中复杂的、分布式的、网络级别的变化有关,而不是单纯的局灶性异常。我们进一步强调,FC研究在支持跨诊断临床症状研究的多维方法以及在增强跨条件症状进展轨迹的多模态表征和预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强调,FC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可以在临床条件下探测功能异常,而在其他情况下,大脑功能无法轻易研究,比如意识障碍。最后,我们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高度优先领域,并承认FC方法使用的关键障碍,特别是那些与伪影去除、数据去噪和临床环境中的可行性相关的障碍。
悦影科技
2022/05/02
3070
BP综述|个性化和基于回路的经颅磁刺激:证据、争议和机遇
绘制脑连接图的神经影像学方法的发展改变了我们对精神疾病、脑刺激的分布效应以及如何最好地利用经颅磁刺激靶向和改善精神症状的理解。与此同时,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像前额叶皮层这样的高阶脑区(代表了精神疾病最常见的脑刺激靶点)在大脑连接方面表现出了一些最高水平的个体差异。这些发现为基于个体特异性脑网络结构的个体化靶点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最近的进展使确定可重复的个体化靶点成为可能,其精度为毫米,采集时间为临床可掌握。这些进展使空间个性化经颅磁刺激靶向的潜在优势得以评估并转化为基础和临床应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概述了目标位点个性化的动机、初步支持(主要在抑郁症中)、来自其他脑刺激模式的聚合证据,以及抑郁症和前额叶皮层之外的普遍适用性。最后,我们将详细介绍方法学建议、争议和值得注意的替代方案。总体而言,虽然这一研究领域看起来很有前景,但个性化靶向的价值仍不清楚,使用经过验证的方法学进行专门的大型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是至关重要的。
悦影科技
2024/06/27
2930
NC:结构连接组学的遗传结构
摘要:由髓轴突形成长程连接,使远端大脑区域之间能够快速通信,但遗传学如何控制这些连接的强度和组织仍不清楚。我们对206名参与者的扩散磁共振成像束得出的26333种结构连接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每种测量都代表了一对皮质网络、皮质下结构、皮质半球内部之间的髓鞘连接密度。在Bonferroni校正后,我们确定了30个独立的全基因组显着变异,用于研究的测量数量涉及髓鞘形成(SEMA3A)、神经突伸长和引导(NUAK1、STRN、DPYSL2、EPHA3、SEMA3A、HGF、SHTN1)、神经细胞增殖和分化(GMNCs、CELF4、HGF)、神经元迁移(CCDC88C)、细胞骨架组织(CTTNBP2、MAPT、DAAM1、MYO16、PLEC)和脑金属转运(SLC39A8)。结构连通性测量是高度多基因的,估计有9.1%的常见变异对每个测量具有非零影响,并表现出负选择的特征。结构连通性测量与各种神经精神和认知特征具有显着的遗传相关性,表明连通性改变变异往往会影响大脑健康和认知功能。在成人少突胶质细胞和多种胎儿细胞类型中染色质增加的区域,遗传性富集,表明结构连接的遗传控制由对髓鞘形成和早期大脑发育的影响介导。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不同的神经发育途径对白质结构连接进行普遍的、多效性的和空间结构的遗传控制,并支持这种遗传控制与健康大脑功能的相关性。
悦影科技
2024/06/14
2450
Brain综述:基于脑网络引导的神经调控用于治疗癫痫
癫痫被公认为是一种大脑网络紊乱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旨在识别动态癫痫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以靶向治疗,阻止癫痫发作和传播。与此同时,颅内神经调节,包括脑深部刺激和反应性神经刺激,已被证实并作为减少局灶性癫痫成人癫痫发作的治疗方法而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对儿童和广泛性癫痫发作障碍有效。这些先进领域的融合正在推动癫痫的网络引导神经调节时代的到来。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提炼了目前关于癫痫神经刺激的网络机制的文献。我们讨论了致痫网络中关键传播点的调制,主要集中在当前临床实践中靶向的丘脑核。
悦影科技
2023/01/16
5330
经颅磁刺激对大脑结构的直接影响: cTBS后的短期神经可塑性
最近的证据表明,在结构水平上依赖于激活的神经可塑性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2小时或更少)在人脑中发生。然而,人类大脑结构可塑性的确切时间尺度仍不清楚。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计量学(VBM),我们研究了连续刺激颞叶(ATL)一段时间后灰质(GM)的变化。25名参与者在左侧ATL或作为扫描仪外的对照部位枕骨极上接受cTBS(continuous theta-burst stimulation),随后进行结构和功能成像。在功能成像过程中,被试执行语义联想任务和数字判断任务作为对照任务。VBM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TL刺激后,左小脑和右小脑GM降低。此外,cTBS在左侧ATL上引起了更慢的语义反应时间,降低了目标位点的区域活性,并改变了语义加工过程中左右ATL之间的功能连接。此外,ATL GM密度的降低与ATL刺激后半球间ATL连接的变化有关。这些结果表明,一次cTBS引起的结构改变反映在语义表征系统的功能重组中,表现出皮质可塑性的快速动态。我们的发现支持快速适应神经元可塑性,如突触形态的改变。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TBS能够在成人大脑的区域突触活动中产生强大的变化。
悦影科技
2022/05/16
8770
NeuroPM-box基因脑影像分析平台
诊断和治疗异质性脑部疾病需要具有跨遗传学、蛋白质组学和神经成像多个学科的专业技术。NeuroPM-box旨在满足这一需求,它是一款用户友好、开放访问、多工具的跨平台软件,能够描述多尺度和多因素的神经病理学机制。该工具包使用先进的分析模型进行分子、组织病理学、脑成像和临床评估等多种应用。通过体外(N > 2900)、体内(N = 911)和尸检(N = 736)神经退行性样本数据(包括临床特征)验证了:
用户1279583
2022/02/28
5020
NeuroPM-box基因脑影像分析平台
TBS直接电刺激重塑人脑网络
摘要: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BS)是一种模式化的大脑刺激技术,它模拟3 - 8赫兹的内源性大脑节律性脉冲串,已成为治疗多种脑部疾病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不过TBS作用的神经机制仍未得到充分理解。我们利用颅内脑电图(iEEG)对10名正在接受颅内监测的术前癫痫患者进行了TBS的神经效应研究。在此我们发现,在29个额叶和颞叶部位进行的直接电TBS的单个脉冲串在广泛的大脑皮层区域引发了强烈的神经反应。这些反应在刺激呈现过程中表现出局部场电位电压的动态变化,包括反应增强或减弱的情况,这暗示了短期可塑性的存在。更强的刺激会增大平均TBS反应振幅,并使更多记录位点显示出短期可塑性,从而扩大其影响范围。TBS反应具有刺激位点特异性,在具有较强基线刺激有效连接性(皮质 - 皮质诱发电位)和功能连接性(低频锁相)的区域可观察到更强的TBS反应。此外,我们能够利用这些测量指标来预测稳定的以及变化的(例如短期可塑性)TBS反应位置。未来的研究工作可能会将治疗前的连接性与其他生物物理因素相结合,以实现刺激参数的个性化设置,从而优化在与疾病相关的大脑网络内神经可塑性的诱导。
悦影科技
2025/01/06
1930
Nature子刊综述:脑功能网络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评估中作用
网络分析工具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静息代谢活动(PET)或血氧依赖信号(功能MRI)的脑成像,以表征导致脑部疾病的异常神经环路。这种方法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特别有价值,因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征是病理沿着离散的神经通路扩散。疾病特异性脑网络的识别和验证有助于定量评估通路随时间和治疗过程中的变化。网络异常通常可以在症状出现之前识别出来,甚至可以在临床前期用于跟踪疾病进展。同样,治疗可调节网络活动,因此可能在临床试验中作为疗效的标志物。最后,通过同时测量个体患者扫描图像中多个疾病网络的活动水平,可以实现早期鉴别诊断。虽然这些技术最初是为PET开发的,但在过去几年中,类似的方法也被引入了功能MRI,这是一种更容易获得的非侵入性成像模式。这一进展预计将扩大网络工具在大规模和多样化患者人群中的应用。
悦影科技
2023/06/25
9450
Nature Mental Health:精神分裂症的转录组、脑结构与临床表型的变异性
摘要:理解遗传变异与大脑异常之间的关系对于揭示精神分裂症(SCZ)的跨尺度病理生理机制至关重要。这项横断面研究确定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基因表达个体差异的大脑结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本研究收集了 43 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液样本 RNA 测序数据、磁共振成像扫描数据和临床评估数据,以及 60 名健康对照的数据。通过 RNA 测序数据,我们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存在基因水平和亚型水平的表达改变。我们还发现,差异基因表达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因组变异相关和差异大脑基因表达。结合基因表达和大脑成像的多变量相关分析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差异表达基因的转录水平与认知大脑网络的额叶和颞叶区域的灰质体积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因组变异与转录组的改变相关,这在宏观大脑结构和认知的个体差异中发挥作用,有助于建立用于评估精神分裂症的综合多组学标志物。
悦影科技
2025/03/14
1831
Brain Stimulation:经颅超声神经调节的临床前与临床研究系统综述
背景:低强度经颅超声已迅速崛起为一种非侵入性且颠覆性的神经调节工具,广泛应用于基础神经科学研究以及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治疗中。
悦影科技
2025/01/06
6430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读文万卷015期:帕金森病内在脑功能网络动态异常;转移脑肿瘤治疗中血管形态的变化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