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 Vite 是一个提倡 no-bundle
的构建工具,相比于传统的 Webpack,能做到开发时的模块按需编译,而不用先打包完再加载。这一点我们在快速上手
这一节已经具体地分析过了。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模块代码其实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源代码,也就是业务代码,另一部分是第三方依赖的代码,即node_modules
中的代码。所谓的no-bundle
只是对于源代码而言,对于第三方依赖而言,Vite 还是选择 bundle(打包),并且使用速度极快的打包器 Esbuild 来完成这一过程,达到秒级的依赖编译速度。
这一小节,我将带你一起熟悉 Vite 的预构建功能,深入体会各个配置的应用场景和使用姿势,学会在实战中驾驭预构建的能力。
在介绍使用姿势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开发阶段我们要对第三方依赖进行预构建? 如果不进行预构建会怎么样?
首先 Vite 是基于浏览器原生 ES 模块规范实现的 Dev Server,不论是应用代码,还是第三方依赖的代码,理应符合 ESM 规范才能够正常运行。
但可惜,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第三方的打包规范。就目前来看,还有相当多的第三方库仍然没有 ES 版本的产物,比如大名鼎鼎的 react
:
// react 入口文件
// 只有 CommonJS 格式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module.exports = require("./cjs/react.production.min.js");
} else {
module.exports = require("./cjs/react.development.js");
}
这种 CommonJS 格式的代码在 Vite 当中无法直接运行,我们需要将它转换成 ESM 格式的产物。
此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请求瀑布流问题。比如说,知名的loadsh-es
库本身是有 ES 版本产物的,可以在 Vite 中直接运行。但实际上,它在加载时会发出特别多的请求,导致页面加载的前几秒几都乎处于卡顿状态,拿一个简单的 demo 项目举例,请求情况如下图所示
我在应用代码中调用了debounce
方法,这个方法会依赖很多工具函数,如下图所示
每个import
都会触发一次新的文件请求,因此在这种依赖层级深
、涉及模块数量多
的情况下,会触发成百上千个网络请求,巨大的请求量加上 Chrome 对同一个域名下只能同时支持 6
个 HTTP 并发请求的限制,导致页面加载十分缓慢,与 Vite 主导性能优势的初衷背道而驰。不过,在进行依赖的预构建之后,lodash-es
这个库的代码被打包成了一个文件,这样请求的数量会骤然减少,页面加载也快了许多。下图是进行预构建之后的请求情况,你可以对照看看
总之,依赖预构建主要做了两件事情:
一是将其他格式(如 UMD 和 CommonJS)的产物转换为 ESM 格式,使其在浏览器通过 <script type="module"><script>
的方式正常加载。
二是打包第三方库的代码,将各个第三方库分散的文件合并到一起,减少 HTTP 请求数量,避免页面加载性能劣化。
而这两件事情全部由性能优异的 Esbuild
(基于 Golang 开发)完成,而不是传统的 Webpack/Rollup,所以也不会有明显的打包性能问题,反而是 Vite 项目启动飞快(秒级启动)的一个核心原因。
ps: Vite 1.x 使用了 Rollup 来进行依赖预构建,在 2.x 版本将 Rollup 换成了 Esbuild,编译速度提升了近 100 倍!
在 Vite 中有两种开启预构建的方式,分别是自动开启
和手动开启
。
首先是自动开启
。当我们在第一次启动项目的时候,可以在命令行窗口看见如下的信息
同时,在项目启动成功后,你可以在根目录下的node_modules
中发现.vite
目录,这就是预构建产物文件存放的目录,内容如下
在浏览器访问页面后,打开 Dev Tools
中的网络调试面板,你可以发现第三方包的引入路径已经被重写: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 路径被重写,定向到预构建产物文件中
import __vite__cjsImport0_react from "/node_modules/.vite/react.js?v=979739df";
const React = __vite__cjsImport0_react.__esModule
? __vite__cjsImport0_react.default
: __vite__cjsImport0_react;
并且对于依赖的请求结果,Vite 的 Dev Server 会设置强缓存
缓存过期时间被设置为一年,表示缓存过期前浏览器对 react 预构建产物的请求不会再经过 Vite Dev Server,直接用缓存结果。
当然,除了 HTTP 缓存,Vite 还设置了本地文件系统的缓存,所有的预构建产物默认缓存在node_modules/.vite
目录中。如果以下 3 个地方都没有改动,Vite 将一直使用缓存文件:
dependencies
字段optimizeDeps
配置内容上面提到了预构建中本地文件系统的产物缓存机制,而少数场景下我们不希望用本地的缓存文件,比如需要调试某个包的预构建结果,我推荐使用下面任意一种方法清除缓存,还有手动开启预构建:
node_modules/.vite
目录。server.force
设为true
。npx vite --force
或者npx vite optimize
。Vite 项目的启动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依赖预构建,第二步才是 Dev Server 的启动,
npx vite optimize
相比于其它的方案,仅仅完成第一步的功能。
前面说到了如何启动预构建的问题,现在我们来谈谈怎样通过 Vite 提供的配置项来定制预构建的过程。Vite 将预构建相关的配置项都集中在optimizeDeps
属性上,我们来一一拆解这些子配置项背后的含义和应用场景。
第一个是参数是optimizeDeps.entries
,通过这个参数你可以自定义预构建的入口文件。
实际上,在项目第一次启动时,Vite 会默认抓取项目中所有的 HTML 文件(如当前脚手架项目中的index.html
),将 HTML 文件作为应用入口,然后根据入口文件扫描出项目中用到的第三方依赖,最后对这些依赖逐个进行编译。
那么,当默认扫描 HTML 文件的行为无法满足需求的时候,比如项目入口为vue
格式文件时,你可以通过 entries 参数来配置:
// vite.config.ts
{
optimizeDeps: {
// 为一个字符串数组
entries: ["./src/main.vue"];
}
}
当然,entries 配置也支持 glob 语法,非常灵活,如:
// 将所有的 .vue 文件作为扫描入口
entries: ["**/*.vue"];
不光是.vue
文件,Vite 同时还支持各种格式的入口,包括: html
、svelte
、astro
、js
、jsx
、ts
和tsx
。可以看到,只要可能存在import
语句的地方,Vite 都可以解析,并通过内置的扫描机制搜集到项目中用到的依赖,通用性很强。
除了 entries
,include
也是一个很常用的配置,它决定了可以强制预构建的依赖项,使用方式很简单:
// vite.config.ts
optimizeDeps: {
// 配置为一个字符串数组,将 `lodash-es` 和 `vue`两个包强制进行预构建
include: ["lodash-es", "vue"];
}
它在使用上并不难,真正难的地方在于,如何找到合适它的使用场景。前文中我们提到,Vite 会根据应用入口(entries
)自动搜集依赖,然后进行预构建,这是不是说明 Vite 可以百分百准确地搜集到所有的依赖呢?事实上并不是,某些情况下 Vite 默认的扫描行为并不完全可靠,这就需要联合配置include
来达到完美的预构建效果了。接下来,我们好好梳理一下到底有哪些需要配置include
的场景。
在某些动态 import 的场景下,由于 Vite 天然按需加载的特性,经常会导致某些依赖只能在运行时被识别出来。
// src/locales/zh_CN.js
import objectAssign from "object-assign";
console.log(objectAssign);
// main.tsx
const importModule = (m) => import(`./locales/${m}.ts`);
importModule("zh_CN");
在这个例子中,动态 import 的路径只有运行时才能确定,无法在预构建阶段被扫描出来。因此,我们在访问项目时控制台会出现下面的日志信息
这段 log 的意思是: Vite 运行时发现了新的依赖,随之重新进行依赖预构建,并刷新页面。这个过程也叫二次预构建。在一些比较复杂的项目中,这个过程会执行很多次,如下面的日志信息所示:
[vite] new dependencies found: @material-ui/icons/Dehaze, @material-ui/core/Box, @material-ui/core/Checkbox, updating...
[vite] ✨ dependencies updated, reloading page...
[vite] new dependencies found: @material-ui/core/Dialog, @material-ui/core/DialogActions, updating...
[vite] ✨ dependencies updated, reloading page...
[vite] new dependencies found: @material-ui/core/Accordion, @material-ui/core/AccordionSummary, updating...
[vite] ✨ dependencies updated, reloading page...
然而,二次预构建的成本也比较大。我们不仅需要把预构建的流程重新运行一遍,还得重新刷新页面,并且需要重新请求所有的模块。尤其是在大型项目中,这个过程会严重拖慢应用的加载速度!因此,我们要尽力避免运行时的二次预构建。具体怎么做呢?你可以通过include
参数提前声明需要按需加载的依赖:
// vite.config.ts
{
optimizeDeps: {
include: [
// 按需加载的依赖都可以声明到这个数组里
"object-assign",
];
}
}
exclude
是optimizeDeps
中的另一个配置项,与include
相对,用于将某些依赖从预构建的过程中排除。不过这个配置并不常用,也不推荐大家使用。如果真遇到了要在预构建中排除某个包的情况,需要注意它所依赖的包
是否具有 ESM 格式,如下面这个例子:
// vite.config.ts
{
optimizeDeps: {
exclude: ["@loadable/component"];
}
}
可以看到浏览器控制台会出现如下的报错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刚刚手动 exclude 的包@loadable/component
本身具有 ESM 格式的产物,但它的某个依赖hoist-non-react-statics
的产物并没有提供 ESM 格式,导致运行时加载失败。
这个时候include
配置就派上用场了,我们可以强制对hoist-non-react-statics
这个间接依赖进行预构建:
// vite.config.ts
{
optimizeDeps: {
include: [
// 间接依赖的声明语法,通过`>`分开, 如`a > b`表示 a 中依赖的 b
"@loadable/component > hoist-non-react-statics",
];
}
}
在include
参数中,我们将所有不具备 ESM 格式产物包都声明一遍,这样再次启动项目就没有问题了。
Vite 提供了esbuildOptions
参数来让我们自定义 Esbuild 本身的配置,常用的场景是加入一些 Esbuild 插件:
// vite.config.ts
{
optimizeDeps: {
esbuildOptions: {
plugins: [
// 加入 Esbuild 插件
];
}
}
}
这个配置主要是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如某个第三方包本身的代码出现问题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由于我们无法保证第三方包的代码质量,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会遇到莫名的第三方库报错。我举一个常见的案例——react-virtualized
库。这个库被许多组件库用到,但它的 ESM 格式产物有明显的问题,在 Vite 进行预构建的时候会直接抛出这个错误
原因是这个库的 ES 产物莫名其妙多出了一行无用的代码:
// WindowScroller.js 并没有导出这个模块
import { bpfrpt_proptype_WindowScroller } from "../WindowScroller.js";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这行代码,但它却导致 Esbuild 预构建的时候直接报错退出了。那这一类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首先,我们能想到的思路是直接修改第三方库的代码,不过这会带来团队协作的问题,你的改动需要同步到团队所有成员,比较麻烦。
好在,我们可以使用patch-package
这个库来解决这类问题。一方面,它能记录第三方库代码的改动,另一方面也能将改动同步到团队每个成员。
patch-package
官方只支持 npm 和 yarn,而不支持 pnpm,不过社区中已经提供了支持pnpm
的版本,这里我们来安装一下相应的包:
pnpm i @milahu/patch-package -D
注意: 要改动的包在 package.json 中必须声明确定的版本,不能有
~
或者^
的前缀。
接着,我们进入第三方库的代码中进行修改,先删掉无用的 import 语句,再在命令行输入:
npx patch-package react-virtualized
现在根目录会多出patches
目录记录第三方包内容的更改,随后我们在package.json
的scripts
中增加如下内容:
{
"scripts": {
// 省略其它 script
"postinstall": "patch-package"
}
}
这样一来,每次安装依赖的时候都会通过 postinstall
脚本自动应用 patches 的修改,解决了团队协作的问题。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 Esbuild 插件修改指定模块的内容,这里我给大家展示一下新增的配置内容:
关于 Esbuild 插件的实现细节,大家不用深究,我们将在底层双引擎的部分给大家展开介绍
// vite.config.ts
const esbuildPatchPlugin = {
name: "react-virtualized-patch",
setup(build) {
build.onLoad(
{
filter:
/react-virtualized\/dist\/es\/WindowScroller\/utils\/onScroll.js$/,
},
async (args) => {
const text = await fs.promises.readFile(args.path, "utf8");
return {
contents: text.replace(
'import { bpfrpt_proptype_WindowScroller } from "../WindowScroller.js";',
""
),
};
}
);
},
};
// 插件加入 Vite 预构建配置
{
optimizeDeps: {
esbuildOptions: {
plugins: [esbuildPatchPlugin];
}
}
}
好,本节的内容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在这一节,你需要重点掌握 Vite 预构建技术的作用和预构建相关配置的使用。
Vite 中的依赖预构建技术主要解决了 2 个问题,即模块格式兼容问题和海量模块请求的问题。而 Vite 中开启预构建有 2 种方式,并梳理了预构建产物的缓存策略,推荐了一些手动清除缓存的方法。
接着,我们正式学习了预构建的相关配置——entries
、include
、exclude
和esbuldOptions
,并且重点介绍了include
配置的各种使用场景和使用姿势。最后,我们讨论了一类特殊情况,即第三方包出现了问题该怎么办,分别给你介绍了两个解决思路: 通过patch-package
修改库代码和编写 Esbuild 插件
修改模块加载的内容。
需要重点掌握 Vite 预构建技术的作用和预构建相关配置的使用。
Vite 中的依赖预构建技术主要解决了 2 个问题,即模块格式兼容问题和海量模块请求的问题。而 Vite 中开启预构建有 2 种方式,并梳理了预构建产物的缓存策略,推荐了一些手动清除缓存的方法。
接着,我们正式学习了预构建的相关配置——entries
、include
、exclude
和esbuldOptions
,并且重点介绍了include
配置的各种使用场景和使用姿势。最后,我们讨论了一类特殊情况,即第三方包出现了问题该怎么办,分别给你介绍了两个解决思路: 通过patch-package
修改库代码和编写 Esbuild 插件
修改模块加载的内容。
本小节的内容覆盖了 Vite 预构建绝大多数的应用场景,相信现在的你已经对预构建有了更深入的掌握。欢迎在评论区把自己在使用预构建时踩过的坑分享出来,跟大家一起讨论,也欢迎大家集思广益,分享更多的解决思路。
我正在参与2023腾讯技术创作特训营第三期有奖征文,组队打卡瓜分大奖!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