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V**连接由于我们会在北京、中国香港和日本三个地域部署Kubernetes集群,所以第一步是建立这三个地域之间的V**连接,确保不同地域的机器之间可以互通。这里我们在北京地域创建一个V**网关,然后分别创建通道连接中国香港和日本地域。
1. 登录腾讯云控制台,打开V**连接页面,创建一个V**网关,选择位于北京的公网IP地址。
2. 创建连接通道,分别连接中国香港地域和日本地域的对端IP地址。参考文档配置IKE和IPsec参数。
3. 在中国香港地域和日本地域也同样创建V**网关和通道,确保北京遍地域之间实现互通。完成这一步后,三个地域之间通过V**连接互通,为后续的Kubernetes集群互联提供基础网络支持。
由于Kubernetes集群各组件需要使用SSL证书对通信进行加密,我们在正式部署之前也需要准备证书。这里我们使用cfssl工具生成自签名CA证书。
1. 安装cfssl工具,并初始化CA配置文件。
2. 生成CA根证书和秘钥:
bash
$ cfssl gencert -initca ca-csr.json | cfssljson -bare ca
3. 生成以下证书:kubernetes公共API服务器证书、etcd客户端证书、etcd服务器证书等。
4. 将生成的证书和秘钥文件分发到后续创建的Kubernetes节点。完成这一步后,我们就准备好了Kubernetes集群所需的各种SSL证书。
接下来我们将在北京、中国香港和日本三个地域都部署单节点的Kubernetes Master组件。
1. 分别在三个地域启动轻量应用服务器节点用来部署Kubernetes Master。这里配置2核4GB规格。
2. 在每个节点上安装Docker和kubeadm。
bash
$ apt install docker.io kubeadm
3. 配置kubeadm的配置文件/etc/kubeadm/kubeadm.yaml,指定这里要部署单Master节点。
yaml
apiVersion: kubeadm.k8s.io/v1beta2
kind: ClusterConfiguration
kubernetesVersion: v1.20.0
4. 初始化Kubernetes Master:
$ kubeadm init --config=kubeadm.yaml
按照输出提示完成安装。初始化完成后,在每个节点上都部署好了单节点的Kubernetes Master。
在每个地域的Master之间,我们需要进行一些配置才能实现不同地域控制面板的交互:
1. 从kubeadm输出的kubeconfig文件获取证书和token信息。
2. 在每个地域的Master节点编辑/etc/kubernetes/manifests/kube-apiserver.yaml文件,增加以下参数:
yaml
--enable-aggregator-routing=true \
--endpoint-reconciler-type=lease \
配置完基础交互后,我们开始实现不同地域Kubernetes集群的互联。
1. 在每个地域的Master节点上创建clusterrolebinding,赋予北京地域的Kubernetes用户访问其他地域的权限。
kubectl create clusterrolebinding cross-cluster-access
--clusterrole=cluster-admin
--user=<peking_k8s_user>
2. 获取每个地域cluster-info信息的证书和终端点。
kubectl config view --raw=/root/.kube/config > cluster-info.yaml
3. 在每个地域分别创建cluster对象,导入其他地域的cluster-info。
kubectl config set-cluster hk-cluster
--certificate-authority=./ca.pem
--server=https://<HK_MASTER_ENDPOINT>
--kubeconfig=./hk-cluster.yaml
4. 设置context对象,完成地域之间的互联:
kubectl config set-context hk-context
--cluster=hk-cluster
--user=<PEKING_USER>
--namespace=default
--kubeconfig=./hk-cluster.yaml
重复以上步骤,在每个地域导入其它两个地域的cluster和context信息,配置联通的kubeconfig文件。
Kubernetes Master部署完成后,我们开始在每个地域分别部署Node节点。
1. 按照与Master部署相同的步骤,在中国香港和日本地域启动轻量应用服务器作为Node。
2. 在每个Node上安装Docker和kubelet。
3. 获取Master初始化时输出的token,在每个Node执行加入集群命令:
kubeadm join <master_endpoint> --token <token>
--discovery-token-ca-cert-hash sha256:<hash>
4. 在Master节点将Node纳入调度:
kubectl label node <node_name> location=hk
重复以上步骤,为每个地域的Kubernetes集群都部署多个Node,形成高可用的多地域集群架构。
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使用腾讯云轻量应用服务器在北京、中国香港和日本地域部署Kubernetes多地域集群。
我们可以进行一些验证来测试集群的高可用性:
1. 在任一地域的Kubernetes Dashboard上可以看到所有地域的Node资源。
2. 当任一地域的Master不可用时,可通过其它地域的Master进行管理。
3. 测试在不同地域创建Pod,验证跨地域调度正常。
4. 模拟网络故障,断开某一地域与其它地域的连接,验证服务不会中断。
5. 恢复网络连接后,集群会自动恢复全局联通。
以上验证确保我们部署的Kubernetes跨地域集群能够实现高可用,并在部分地域失联的情况下提供故障转移能力,保证服务的连续性。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