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you give someone a program, you will frustrate them for a day; if you teach themhow to program, you will frustrate them for a lifetime. (如果你交给某人一个程序,你将折磨他一整天;如果你教某人如何编写程序,你将折磨他一辈子。)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越发的感觉算法与数据结构的重要性,在工作闲暇之余刷算法的同时,也为没时间复习数据结构这门课懊恼不已,特在此立下flag
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将这门课完整的整理一遍!
当然,只凭大脑记忆是很难完整的归纳总结整理复习的,在此特意买了本大话数据结构用于辅导记忆 然后。。。。。发现这本书他喵的是C语言写的,不是Java~~~~~~不过也没关系,辅助而已,不慌·······整体上这门课还是学的挺好的,大学时还考过这门课的第一名呢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非科班出身的程序员可能都没听说过这门课程,这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的操作对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操作等相关问题的学科,这是一个程序员走向巅峰的必备之路,也是一门不太容易学好的课,里面有很多费脑子的东西,但如果系统的进行学习,相比较学习编码的难度,这个难度就显得不那么困难了。
早期人们都把计算机理解为数值计算工具,就是感觉计算机当然是用来计算的,所以计算机解决问题,应该是先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一个适当的数据模型,设计出一个解此数据模型的算法,然后再编写程序,得到一个实际的软件。 可现实中,我们更多的不是解决数值计算的问题,而是需要一些更科学有效的手段(比如表、树和图等数据结构)的帮助,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所以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的操作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操作等相关问题的学科。 1968年,美国的高德纳(Donakd E. Knuth)教授在其所写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第一卷《基本算法》中,较系统地阐述了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及其操作,开创了数据结构的课程体系。同年,数据结构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计算机科学的学位课程中开始出现。也就是说,那之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开始接受《数据结构》的“折磨”——其实应该是享受才对。 之后,70年代初,出现了大型程序,软件也开始相对独立,结构程序设计成为程序设计方法学的主要内容,人们越来越重视“数据结构”,认为程序设计的实质是对确定的问题选择一种好的结构,加上设计一种好的算法。可见,数据结构在程序设计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说到数据结构是什么,我们得先来谈谈什么叫数据。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强大的计算机,也是要有“米”下锅才可以干活的,否则就是一堆破铜烂铁。这个“米”就是数据。
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符号,是计算机中可以操作的对象,是能被计算机识别,并输入给计算机处理的符号集合。数据不仅仅包括整型、实型等数值类型,还包括字符及声音、图像、视频等非数值类型。 比如我们现在常用的搜索引擎,一般会有网页、MP3、图片、视频等分类。MP3就是声音数据,图片当然是图像数据,视频就不用说了,而网页其实指的就是全部数据的搜索,包括最重要的数字和字符等文字数据。 也就是说,我们这里说的数据,其实就是符号,而且这些符号必须具备两个前提:
对于整型、实型等数值类型,可以进行数值计算。 对于字符数据类型,就需要进行非数值的处理。而声音、图像、视频等其实是可以通过编码的手段变成字符数据来处理的。
数据元素:是组成数据的、有一定意义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中通常作为整体处理。也被称为记录。 比如,在人类中,什么是数据元素呀?当然是人了。 畜类呢?哈,牛、马、羊、鸡、猪、狗等动物当然就是禽类的数据元素。
数据项:一个数据元素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 比如人这样的数据元素,可以有眼、耳、鼻、嘴、手、脚这些数据项,也可以有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地址、联系电话等数据项,具体有哪些数据项,要视你做的系统来决定。 数据项是数据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在数据结构这门课程中,我们把数据项定义为最小单位,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所以,记住了,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单位。但真正讨论问题时,数据元素才是数据结构中建立数据模型的着眼点。就像我们讨论一部电影时,是讨论这部电影角色这样的“数据元素”,而不是针对这个角色的姓名或者年龄这样的“数据项”去研究分析。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子集。 什么叫性质相同呢,是指数据元素具有相同数量和类型的数据项,比如,还是刚才的例子,人都有姓名、生日、性别等相同的数据项。 既然数据对象是数据的子集,在实际应用中,处理的数据元素通常具有相同性质,在不产生混淆的情况下,我们都将数据对象简称为数据。 好了,有了这些概念的铺垫,我们的主角登场了。 说了数据的定义,那么数据结构中的结构又是什么呢?
结构,简单的理解就是关系,比如分子结构,就是说组成分子的原子之间的排列方式。严格点说,结构是指各个组成部分相互搭配和排列的方式。在现实世界中,不同数据元素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存在特定的关系,我们将这些关系称为结构。那数据结构是什么?
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在计算机中,数据元素并不是孤立、杂乱无序的,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数据集合。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也就是数据的组织形式。 为编写出一个“好”的程序,必须分析待处理对象的特性及各处理对象之间存在的关系。这也就是研究数据结构的意义所在。 定义中提到了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具体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正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按照视点的不同,我们把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对象中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实这也是我们今后最需要关注的问题。逻辑结构分为以下四种:
说完了逻辑结构,我们再来说说数据的物理结构(很多书中也叫做存储结构,你只要在理解上把它们当一回事就可以了)。 物理结构:是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形式。 数据是数据元素的集合,那么根据物理结构的定义,实际上就是如何把数据元素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存储器主要是针对内存而言的,像硬盘、软盘、光盘等外部存储器的数据组织通常用文件结构来描述。 数据的存储结构应正确反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如何存储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实现物理结构的重点和难点。 数据元素的存储结构形式有两种: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
这种存储结构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是排队占位。大家都按顺序排好,每个人占一小段空间,大家谁也别插谁的队。我们之前学计算机语言时,数组就是这样的顺序存储结构。当你告诉计算机,你要建立一个有9个整型数据的数组时,计算机就在内存中找了片空地,按照一个整型所占位置的大小乘以9,开辟一段连续的空间,于是第一个数组数据就放在第一个位置,第二个数据放在第二个,这样依次摆放。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深公网安备号 4403050200856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证150476号 | 京ICP备11018762号 |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20287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