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接受公司小伙伴的采访,聊起了关于职场选择和个人职业规划的事情,想想自己也算一把年纪了,职业生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倒也可以分享下,聊一聊,打个小广告,等我们小伙伴整理好了,跟大家分享下完整的,不过,在此呢,我来点儿成年人的不地道,剧透个几百字,凑个原创。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是不是伪命题?如果你定的太细太明确,比如就想去哪家企业,那就很可能是。就算你自己很坚持,也可能社会帮你证伪。但是,如果你换个自己能控制的方向,比如个人能力发展、IP提升等,实现的概率就大了不少,而这个目标实现了,可以选择的就业方向也会增加。
其次,控制能力发展、IP提升,也不容易,这里需要一个很重要的“自省”过程,你得能从你的行为轨迹中发现自己擅长的思维模式,然后判断这个模式有没有必要调整,是不是坚持它。人其实都是“知行合一”的,注意,我没说“言行合一”,这个经常不一致,但是他的行为往往反映他的认知,你可以通过对行为的自省,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还谈什么发展呢?了解别人,了解再多也没用,因为做事还是会回到你自己。
再次,通过“自省”发现自己的模式,也决定坚持就够了嘛?当然不够,你还得找把剑,也就是“工具”,通过工具持续磨练自己,一把剑舞上至少五六年,才算得上及格,那怎么判断自己剑舞的差不多了?要通过你对不熟悉的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效率来判断,总看你自己干那点儿事儿,都干五六年,还算不上熟,那还干它作甚?通过看你不熟悉的来检验,要是认知很快能达成,说明你真合格了。这要多久,也许十年,达摩老祖不是跟你讲,“面壁十年图破壁”嘛,“破壁”,破的就是认知障碍,这是个时候,工具对你而言也不重要了,因为通过对工具的使用,你的认知能力已经到了,按照佛家讲的,佛法也可以抛了,不然就是“法执”了。
人是最牛的泛用型人工智能,所以,最终拼的就是认知能力,“手巧”不是竞争目标,“心灵”才是,没有“心灵”哪来的“手巧”?
好了,看视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