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上节课我们准备好了测试数据,但是本节我们要想想如何来测,从哪看结果等问题。
根据bug描述,我们每次测试完,都要重启服务,防止干扰。
用例过程:
呢么问题来了,查看我们的un_cases.py中发现:
在输出到报告上的时候,还没有运行到登陆态的相关代码。所以测试报告这样是看不到登陆态字段的。
那么我们只能给这一大堆 输出代码 移动到下面 ,判断请求体类型之前。
并且!修改启动的一些变量!
## 输出请求数据
print('\n')
print('【url】:', url)
print('【header】:', json.dumps(header))
print('【method】:', api_method)
print('【body_method】:', api_body_method)
print('【body】:', api_body) # 目前graphQL方法的显示上仍然未优化
现在我们开始正式测试!!!!
先重启服务,单独运行项目B的 用例:
报告如下:
可以清晰的从url和header中看到此时 的登陆态字段 uid = uB。
这里证明我们单独测试的情况是ok的,然后就是测试同学反馈的干扰bug了。
然后我们 重启服务,运行项目A用例,报告如下:
可以看到项目A用例 的登陆态字段 uid = uA 没问题。
然后我们不要重启服务!直接去执行项目B的用例,看结果:
好!问题成功复现了! 感谢找出这么隐秘bug的同学!
接下来我们就要去解决它了,其实不光是这个问题。
按照热饭《测试开发方法论》 中所述:
这种疑难问题,我们先要想好都有什么思路:
思路1 : 做好隔离,用 大用例id来标记这些变量,防止其他大用例使用。
思路2 : 变换当前存放变量和判断思路,从缓存中改到数据库存储。
然后思路有了,接下来按照方法论指示,就是对俩个思路 进行比对,找出优缺点,制定出顺序。
思路1 优点是代码改动少,缺点是难度较高较抽象,成功率不高。
思路2 优点是必成功,逻辑简单,缺点是代码改动大,麻烦。
所以我的选择是 先从思路1 进行下手,这种讨巧的解决办法如果行不通,再去试试思路2这个 兜底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