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系统是基于 Linux 的,因此很多地方是相同的,比如编译。
Linux 中管理编译的文件是 Makefile,Android 系统管理编译的文件是 Android.mk,他们的语法相似,都会定义编译目标,声明依赖关系。
一般情况下,当你拿到了一个搭建好编译环境的 Android 源码,只需要在根目录执行
source build/envsetup.sh
lunch rk3399_mid-userdebug
make -j32
第一行是使能编译环境。第二行是你编译的版本,CPU型号 + userdebug、user、eng 等版本,第三行就是 make,多核编译。
这三行命令会使得 Android 系统全编译,第一次是肯定要全编译的。后面只修改几个文件,可以采用增量编译或者模块编译。
博主的电脑:i5-4210,16G 运行内存,500G 存储内存,第一次编译 Android8.1 耗时12小时。我的电脑编译 Linux 内核源码只要 18 分钟。
由于Android 全编耗时太久,大部分情况下,如果你只修改几个文件,可以模块编译。命令如下:
m:编译整个安卓系统
mm:编译当前目录下的模块,当前目录下需要有 Android.mk,否则就往上找最近的Android.mk文件。
mma:当前目录新增或删除文件后,可以用 mma 重新编译。
mmm:编译指定路径下的模块,指定的路径下面需要有 Android.mk
mmma:指定目录下新增或删除文件后,可以用mmma重新编译。
官方英文解释如下,来源于源码 build/envsetup.sh:
- m: Makes from the top of the tree.
- mm: Builds all of the modules in the current directory, but not their dependencies.
- mmm: Builds all of the modules in the supplied directories, but not their dependencies.
To limit the modules being built use the syntax: mmm dir/:target1,target2.
- mma: Builds all of the modules in the current directory, and their dependencies.
- mmma: Builds all of the modules in the supplied directories, and their dependencies.
如上编译后,并不会更新 /out/target/product/{project}/system.img 烧写镜像,还需要在根目录执行
make snod
重新进行打包,就会生成 system.img ,把 system.img 重新烧写到板子中就可以了。
不同厂商烧写的方式不一样,但大都是这几类文件。
Android 固件烧写工具一般命名为 AndroidTool.exe 或者 FlashTool.exe
博主对 Android 系统的理解
大家一般都是玩 Linux,完整的固件包括 uboot、Linux Kernel、rootfs。其实Android 就是把 rootfs 替换了,变成了 Android 文件系统,uboot 和 Linux Kernel 还是差不多的。
启动流程也是差不多的(从下往上看)
本文分享自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