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e2已经出来一段时间了,这几天没忍住尝试了一下,首先体验到的就是 —— 快,真的很快,再也不用痛苦的等待了。
然后就是踩坑,因为vite2还算是比较新,所以介绍文章不多,虽然已经出来官网文档了,但是现在的官网似乎侧重原理介绍,对于最初级的使用方式,似乎没有,或者是我还没有找到。
这里汇总一些基础用法。
建议使用yarn,可以更快一些。
yarn create @vitejs/app
然后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选择需要的模板:
速度会非常快,只是之后需要进入文件夹,执行npm install
安装需要的包,然后是npm run dev
启动项目。
然后可以看到一个默认的项目,提供一些最基本的功能。
路由、状态管理和UI库,基本没啥变化,还是以前的安装方式,也是在main.js里面注册。
直接开写代码就可以了,更简单。
import { defineProps } from 'vue'
const props = defineProps({
msg: String
})
console.log(props)
模板里面的使用方式不变,代码里面要这么写,定义调用一气呵成。
import { defineEmit } from 'vue'
const emit = defineEmit(['myclick'])
const toParent = ()=> {
emit('myclick','hello parent')
}
这次emit也有了自己的方式,可以不用和上下文混在一起了。
import { useContext } from 'vue'
const ctx = useContext()
console.log('home:', ctx)
//导出
ctx.expose({
someMethod(){
console.log("将方法导出外部,供外部使用")
}
})
attrs、emit、slots还是在这里,用法应该没啥变化。
<HelloWorld ref="hw"/>
import { ref, onMounted } from 'vue'
const hw = ref(null)
onMounted(() => {
hw.value.someMethod()
})
// 或者写在事件里面。
这个调用方式还是有点麻烦,找了半天。
如果你觉得在 setup 里面return 对象很烦,那么恭喜你,现在不需要return了。
如果你觉得 引入一个组件之后,还需要在 components 中声明,那么恭喜你,现在也不需要了,import 引入进来之后,模板里面就可以用了。
增加了一个配置文件,这里面可以进行各种配置,看着有点晕。
export default {
alias: {
"@": resolve("src"),
"comps": resolve("src/components"),
"apis": resolve("src/apis"),
"views": resolve("src/views"),
"utils": resolve("src/utils"),
"routes": resolve("src/routes"),
"styles": resolve("src/styles"),
},
plugins: [vue()]
}
plugins: [vue()] 这个是默认的,上面的别名可以自己设置,还可以有其他设置,总之很多的样子。
变化还是有点大,需要习惯一下,尤其是传说中的“心智问题”。如果说 vue3 的composition API 带来的心智难度是1 (约束性变小) 的话,那么这个vite2带来的难度大概是 2 (约束性几乎没了),想要驾驭好更难了一些。
vue3 还可以不太在意分出来js文件,但是现在是必须分出来单独的js文件了,否则那代码真的是不敢看。
正在尝试写个博客具体体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