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2 互联网络发展史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技术特点:TCP/IP协议簇形成
1996年,发布了中国人写的第一个RFC文档 RFC1922
1.3 常用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 使用单一技术相互连接的自主计算机的互联集合
拓扑: 信道的分布方式
信道: 信号的通道
最常见的拓扑: 总线拓扑,星型拓扑
协议: 一系列规则和约定的规范性描述,它控制网络中的设备之间如何进行信息交换
数字带宽: 单位时间内流经的信息总量 带宽越大越好,越大,里边的信息越多
数字带宽的基本单位: 比特每秒 , 即bps
吞吐量: 实际的、可测到的带宽
传输时间=信息量/吞吐量
点到点连接: 机器间的直接连接
端到端连接: 信源机和信宿机之间的直接通信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 参考模型
分层的好处:
1) 各层工作独立,层之间通过接口联系,降低协议工作的复杂程度
2) 灵活性好,任何一层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层
3) 每一层的实现技术可以不同,减少了实现的复杂度
4) 易于维护,每一层可以单独进行调试
5) 便于标准化
分层原则: 信宿机第n层收到的对象应与信源机第n层发出的对象完全一致
典型分层模型:
1) ISO OSI七层模型
2) TCP/IP(DoD) 五层模型
每一层都利用它下层的服务,为它的上层提供服务,除了第一层和第七层
第一层直接为第二层服务
第七层为模型外的用户服务
TCP/IP更简洁,但OSI更易开发和排除故障
1.5 参考模型的相关概念
发送方:
1) 封装/打包: 将信息打包,从最高层--应用层开始下行到最低层--物理层
2) 在每一层上,数据都被加上头部信息,用于传递信息
接收方:
1) 解封装/解包: 将收到的比特流解包, 从最低层--物理层开始逐渐上行到最高层--应用层提取出信息
2) 在每层去掉头部信息,最终还原出应用层的输出: 信息
服务、协议和接口之间的关系:
1) 参考模型上的每一层都为它的上层提供服务,以接口的形式供上层调用
2) 协议作用于对应层之间
3) 层与层之间有接口,用于服务的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