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我有幸参加了刘云天老师的线下交流会。4个多小时的交流,天哥和我们一起探讨了关于年轻人的职业发展,自我认知,能力机遇,设计价值……整个下来对天哥的感受是待人坦诚,倾心相授,丝毫没有行业前辈的架子。大家讨论的话题很深入,天哥的观点深入人心,极具启发力。我总结整理成了10个点,分享给大家一起学习。
1.做好自己才能抓住机会。
机会的来临有被动和主动。从职场初期到快速成长期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要用功做好知识和能力储备,自然而然就会有被动机会来找你。这时你就拥有选择的权力。另一方面,除了被动选择要有主动争取机会的方法。包含但不限于观察主管挖人的方式和渠道,多碰面交流等方式;通过部门分享由内而外提高认知度;写公众号深度总结由外到内增加影响力。不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前提都是强大自己。等合适的机会或是外界的推力来临时,就会促成职业生涯的转变。
2.流程化思维应当成为一种通用能力。
任何一个任务项都可以通过梳理形成任务流,然后按照时序拆分成结构模块,引导用户(参与者)沿着产品(活动)的主路径进行。善用峰终定律:执行过程中注意突出关键触点,用心打造一个好的开始和结尾。流程化的的思维在设计项目之外同样适用,例如组织一次会议完全可以使用journey map工具。
3.拥有强大执行力的「2分钟法则」
一件事2分钟内就可以做完的话,那就立马去做。用最强大的执行力避免拖拉。能当面沟通的绝不打电话,能打电话的绝不发信息。
4.打造「一超多强」能力模型。
面对强大的竞争者,要懂得评估对方和自己的能力模型。见贤思齐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但是如果存在竞争关系,面对对方强项就不要硬杠。定位自己的能力模型,突出标签化能力(一超),提高综合能力(多强):比如思考,表达,沟通,演讲,设计表现力。这样你就是一个拥有立体化能力模型的人才。
5.信息资源的获取是成功的助推器
信息时代的竞争就是信息体量和获取速度的竞争。努力让自己在35岁之前做到管理岗。汇报对象越接近高层获取到的顶层规划信息就越多,那会让你拥有更大的视野和圈子,有更多更快的信息资源可以置换。
6.细节推敲和知识储备体现设计能力和价值
没有从事过大型项目或者模块,作品集单薄如何解决?作品集呈现的不应当仅限于最后的产出,需求的分解、思考的过程、方案的呈现、竞品的分析,这些细节推敲和知识储备的展示动能体现你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设计的价值可以通过数据表现、专家测试、可用性测试、A/B test、同类产品用户反馈等方式体现。再小的设计点都需要认真对待,这考验知识点的储备量是否足够。
7.认识学习过程中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和经济学常用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在学习中同样存在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不必焦虑于他人的成长规模和速度,关注自身能力增长,不断填充新领域的知识盲区。学习桌面研究的高效方法,如快速阅读法、思维整理术、多任务进程等等。提高效率才是节省时间的唯一方法。厚积薄发,你身上的马太效应会愈发明显。
8.成功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
很多成功者往往都是因为没有退路,没有退路就是坚持的源动力。但这并不代表蒙头狂奔,对未来的预期也是基于对现实的评估。996是年轻的资本也是年轻的财富。如果不是天才就先从体量上下功夫,在一件事情上拥有了一往无前的勇气,量变终究会引发质变。
9.糟糕的坚持好过放弃
坚持做一件事会让你维持一种身份,哪怕质量打了折扣这种身份也还在。比如跑步锻炼,假如有一天真的很不想动,那就去楼下做5分钟的小跑甚者散步。这让你保持了锻炼者(减肥者)的身份。身份认同是得以继续坚持的动力,放弃就是坏习惯的开始。
10.追求更高级的设计视角
对于职业定位永远不要只想着做执行者,或者高级执行者。要有跳出圈外的思考和勇气,变换看待事物的另一种视角,完成从规则的执行者到制定者的转化。
以上。共勉。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天哥的故事。朋友们,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