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想一下我们平时在网上购物的场景。
某天准备出远门时,想到没有充电宝,就打开京东或天猫超市,选择一个心仪的充电宝,“哎哟,居然还有一个10元的优惠券”,下单付款,下午快递员敲门,充电宝就到家了。
用户的一小步,系统的一大步。在用户选择商品之后提交订单的一瞬间,订单实际上经过了各系统之间的漫长回路,如图所示的订单下单流程。
(1)在订单过程中进行安全校验,主要是检测用户是否在黑名单上、用户购买行为是否正常等,当检测到不正常时,终止下单。
(2)从商品中心获取商品信息(SKU、规格、价格等)。
(3)从营销中心获取商品、订单促销信息(优惠券、促销活动),判断是否满足优惠条件,计算出优惠金额。
(4)在会员中心获取会员权益,例如平台抵扣积分、折扣条件等。
(5)在调度中心校验销售层库存,按照调度规则锁定区域库存。
(6)根据拆单规则(商家、仓库、订单类型等)将订单拆分成若干个子订单,根据运费模板计算运费,根据商品金额、运费、优惠金额计算应付金额(实付款)。
用户在瓜子下单买车远没有这么简单。二手车不是快消品,属于重决策,客户不可能在网上简单看看信息就下单。更多的情况,用户在App上浏览车辆,然后跟销售人员约定现场看车的时间和地点,看车之后再决定要不要。这个过程中,销售人员会有很复杂的撮合和客户维护工作。用户看车就买车的比率不高,加上撮合过程流程不确定(一次搞定,也可能多次带看,或者用户看上其他车了),这个阶段直接用订单来串联,并不合适。这个阶段需要更合适的做法。
一旦用户确定要买车,下单过程也很可能是销售代客操作。客户端的App能够看到订单,下单过程反而更多在销售端App上执行。
全国购的业务下单过程会更复杂,客户在异地不能现场看车,怎么解决信任问题变得很重要。客户在App上下单买车(意向),销售人员上门或者邀约客户到当地门店,对客户进行专业咨询辅导。客户向销售确定购买车,生成订单,客户缴纳意向金。
至此生成订单,此时订单状态为待付款。如下图所示,在存储的订单信息中,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用户信息、订单基础信息、收货信息、商品信息、优惠信息、支付信息、物流信息、其他信息等。订单的内容复杂精细,在存储时除了表结构的设置,还应该注意信息冗余。特别是商品信息,由于商品的内容不断编辑变化,要保存下单时的商品快照,避免过长时间后,商品信息丢失。
订单包含的所有信息内容如下
用户信息:用户账号、用户等级。
订单基础信息:父订单与子订单、订单编号、订单状态。
收货信息:收货地址、收货人姓名、联系电话、邮编。
商品信息:SKU信息、规格、商品数量、价格、商品图片、商家(店铺)。
优惠信息:优惠券、促销活动、虚拟币抵扣金额。
支付信息:支付方式、支付单号、商品总金额、实付金额、运费、虚拟币抵扣金额、优惠券优惠金额、总优惠金额。
物流信息:物流公司、物流单号、物流状态。
其他信息:发票信息、下单平台、分销渠道。
二手车一车一况,商品(车辆)的信息要丰富得多,起码得有验车报告。
【父订单与子订单】
当从购物车选中多件商品时,例如选中三个店铺中的商品,会将这次购买行为拆分成三个店铺的订单。这次整体的购买行为记录在父订单下,当系统首次提交订单结算时,会合并子订单,针对父订单进行结算。当提交订单后结算中断,或结算之后,系统在更新订单状态、物流追踪时,针对的就是子订单。
父订单与子订单这里描述更像是因为履约阶段的需要,必须进行拆分。瓜子的订单现在拆分是否合理,按照什么拆分更好呢?
【优惠分摊】
在计算订单应付金额时:
订单实付金额=商品金额(SKU金额合计)+运费-总优惠金额
其中:
总优惠金额=促销活动优惠金额+优惠券优惠金额+虚拟币抵扣金额
到这里,算是完成了订单计算的第一步。但是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当优惠后的订单发生部分退货时,应该怎么退款给用户?
1.优惠后订单发生部分退货如何处理
产品经理遇到的情况是:促销活动(如满减)涉及很多商品,优惠券也涉及很多商品,有时甚至跨店优惠。甚至还有整单能享受优惠,部分退货后就不满足优惠条件了,这时候怎样平衡用户、商品、平台之间的利益,在退货、退款时应该怎么处理?
其中涉及用户与平台之间的博弈,也考验着产品规则设计者的智慧。目前的处理规则基本都是“优惠分摊,偏向用户”。
我们先看一下两个场景。
(1)发生售后有可能是平台的原因,不是用户不买,而是店铺的商品有问题。
(2)假设双11时,用户分别在A和B店铺跨店买了参加满1000减200活动,各买了500元的货品,后来在A店退了价值100元的东西。这种情况下,退货后已不满足活动条件,是否要求用户给补100元?如果用户补款,又补给谁?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将退货没达到条件的促销优惠条件考虑进去,系统复杂度会成倍增加。从人性的角度,我们相信绝大部分用户不会为了达到优惠条件故意多买,然后恶意退货。
最合适的处理方法就是下单时就将优惠金额按比例分摊到子订单、商品上,同样实付金额也分摊到子订单、商品上。退货时退还用户实付金额,而不会去追究用户因退单而没满足促销条件,允许用户占平台的便宜。
2.优惠分摊原则
关于优惠分摊原则,不但应该按比例分摊,还应在满足优惠条件的商品上,按照商品金额的比例分摊,而不是盲目分摊。
先来看一个案例场景。
订单中有甲、乙两店的商品A、B、C、D、E,包邮。商品A、D参加跨店满200减40的活动(活动1),商品B、C参加满100减10的活动(活动2),另外用户还使用了100元的现金券。
如表所示,订单总共优惠150元,其中活动1优惠40元,活动2优惠10元,优惠券100元。并不是将优惠完全平均分摊至每个商品上,而是按照优惠分摊原则,比如活动1在商品A、D的优惠金额分别是40×(80/320)=10元、40×(240/320)=30元,其他优惠金额详见表中。
根据表中的数据,我们能够清晰地计算出店铺、商品在每次促销活动中的收入。另外在用户部分退货时,也能按照其实付金额进行退款。例如用户退商品A、B时,只退款82元(54元+28元)。这样还能避免与用户发生纠纷。
二手车暂时没有那么丰富的促销活动,有些优惠券、意向金之类的。由于每单都是较大额的交易,有专门销售人员跟进。优惠分摊这块面对的挑战要相对小些。但如何平衡卖家、买家、平台之间的利益,仍然是非常具有挑战的。
本节主要介绍了订单的正向流程,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又会衍生出许多变化。例如支付服务:有第三方支付、分期付款、货到付款等,都影响订单的状态;还有自营平台会将出库状态加入到订单状态中;还有从其他渠道(线下订单、京东等第三方订单)导入到系统的订单,不仅涉及与第三方平台的打通,还有对这些订单的管理,以及同步状态至第三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