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两篇介绍了DDD的目标管理、DDD的工程结构调整。这篇讨论微服务的划分。微服务是目前后端比较流行的架构体系了,那么如何做好一个微服务的划分?一个微服务的粒度应该是多大呢?这篇主要介绍如何结合DDD进行领域划分。
上篇介绍了可落地的DDD的(2)-为什么说MVC工程架构已经过时很多朋友留言说,有没有sample code,要不然太湿了,不是很明白。这里写了个sample。
就以一个博客网站为例page1:博客列表页: 展示所有用户发表的博客
page2: 个人介绍页:有个人简介和博客列表
page3:博客详情页.
不同的业务展示的用户/博客的字段不一致
后期应该会有用户和博客交互的需求。这期只有用户创建博客这层关联关系。
使用mvc模式写出来的代码,就是一路到底。 具体代码见mvc-structure
使用DDD写出来的工程结构就是,blog和user的交互只有一个地方,OpenXXXService 具体代码见DDD structure
MVC VS DDD
从两张依赖图可以看出,DDD的依赖图清晰了,user和blog这两个领域之间的交互变的清晰了,user这个领域不用管blog领域发生了什么变更。只依赖OpenBlogService,而MVC模式呢,user和blog之间的交互太多了,如果再增加其他功能,这些模块之间就是够筹交错,理不清楚。
不同领域之间的交互多了,意味着一旦发生变更,需要修改逻辑了,那么需要修改的地方就是几何倍数的相关类。
比如业务发生了变更,统计【个人中心】的博客计数是用户已发表的文章。而这个已发表的可能随着业务的发展,包含多重含义
确定了以DDD作为我们领域划分的指导原则后,我们首先按照领域对我们的业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区分出哪些领域。然后按照如下标准进行了微服务的拆分
如下图
前台应用: pc: pc端的页面展示 mobile: 移动端的页面展示 mini:小程序的页面展示
领域服务: blog: 博客领域 user: 用户领域 growth: 领域孵化器
按照这样的标准去拆分后,一段时间后,很多问题暴露了。
不拆分单体应用不知道,一拆分问题一大堆。那么我们是怎么解决的呢?下期再见。
相关阅读可落地的DDD(1)-目标讨论可落地的DDD的(2)-为什么说MVC工程架构已经过时
关注【方丈的寺院】,第一时间收到文章的更新,与方丈一起开始技术修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