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说一下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的区别?

说一下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的区别?

作者头像
用户9995743
发布于 2022-12-22 08:39:16
发布于 2022-12-22 08:39:16
44200
代码可运行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彭旭锐彭旭锐
运行总次数:0
代码可运行

大家好,我是小彭。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聊到了基于动态数组 ArrayList 线性表,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基于链表的线性表 —— LinkedList。


小彭的 Android 交流群 02 群已经建立啦,扫描文末二维码进入~


思维导图:


1. LinkedList 的特点

1.1 说一下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的区别?

  • 1、数据结构 在数据结构上,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都是 “线性表”,都继承于 JavaList 接口。另外 LinkedList 还实现了 Java 的 Deque 接口,是基于链表的栈或队列,与之对应的是 ArrayDeque 基于数组的栈或队列;
  • 2、线程安全: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都不考虑线程同步,不保证线程安全;
  • 3、底层实现: 在底层实现上,ArrayList 是基于动态数组的,而 LinkedList 是基于双向链表的。事实上,它们很多特性的区别都是因为底层实现不同引起的。比如说:
    • 在遍历速度上: 数组是一块连续内存空间,基于局部性原理能够更好地命中 CPU 缓存行,而链表是离散的内存空间对缓存行不友好;
    • 在访问速度上: 数组是一块连续内存空间,支持 O(1) 时间复杂度随机访问,而链表需要 O(n) 时间复杂度查找元素;
    • 在添加和删除操作上: 如果是在数组的末尾操作只需要 O(1) 时间复杂度,但在数组中间操作需要搬运元素,所以需要 O(n)时间复杂度,而链表的删除操作本身只是修改引用指向,只需要 O(1) 时间复杂度(如果考虑查询被删除节点的时间,复杂度分析上依然是 O(n),在工程分析上还是比数组快);
    • 额外内存消耗上: ArrayList 在数组的尾部增加了闲置位置,而 LinkedList 在节点上增加了前驱和后继指针。

1.2 LinkedList 的多面人生

在数据结构上,LinkedList 不仅实现了与 ArrayList 相同的 List 接口,还实现了 Deque 接口(继承于 Queue 接口)。

Deque 接口表示一个双端队列(Double Ended Queue),允许在队列的首尾两端操作,所以既能实现队列行为,也能实现栈行为。

Queue 接口:

拒绝策略

抛异常

返回特殊值

入队(队尾)

add(e)

offer(e)

出队(队头)

remove()

poll()

观察(队头)

element()

peek()

Queue 的 API 可以分为 2 类,区别在于方法的拒绝策略上:

  • 抛异常:
    • 向空队列取数据,会抛出 NoSuchElementException 异常;
    • 向容量满的队列加数据,会抛出 IllegalStateException 异常。
  • 返回特殊值:
    • 向空队列取数据,会返回 null;
    • 向容量满的队列加数据,会返回 false。

Deque 接口:

Java 没有提供标准的栈接口(很好奇为什么不提供),而是放在 Deque 接口中:

拒绝策略

抛异常

等价于

入栈

push(e)

addFirst(e)

出栈

pop()

removeFirst()

观察(栈顶)

peek()

peekFirst()

除了标准的队列和栈行为,Deque 接口还提供了 12 个在两端操作的方法:

拒绝策略

抛异常

返回值

增加

addFirst(e)/ addLast(e)

offerFirst(e)/ offerLast(e)

删除

removeFirst()/ removeLast()

pollFirst()/ pollLast()

观察

getFirst()/ getLast()

peekFirst()/ peekLast()


2. LinkedList 源码分析

这一节,我们来分析 LinkedList 中主要流程的源码。

2.1 LinkedList 的属性

  • LinkedList 底层是一个 Node 双向链表,Node 节点中会持有数据 E 以及 prev 与next 两个指针;
  • LinkedList 用 firstlast 指针指向链表的头尾指针。

LinkedList 的属性很好理解的,不出意外的话又有小朋友出来举手提问了:

  • 🙋🏻‍♀️ 疑问 1:为什么字段都不声明 private 关键字?

这个问题直接回答吧。我的理解是:因为内部类在编译后会生成独立的 Class 文件,如果外部类的字段是 private 类型,那么编译器就需要通过方法调用,而 non-private 字段就可以直接访问字段。

  • 🙋🏻‍♀️ 疑问 2:为什么字段都声明 transient 关键字?

这个问题我们在分析源码的过程中回答。

疑问比 ArrayList 少很多,LinkedList 真香(还是别高兴得太早吧)。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public class LinkedList<E>
    extends AbstractSequentialList<E>
    implements List<E>, Deque<E>,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

    // 疑问 1:为什么字段都不声明 private 关键字?
    // 疑问 2:为什么字段都声明 transient 关键字?
    // 元素个数
    transient int size = 0;

    // 头指针
    transient Node<E> first;

    // 尾指针
    transient Node<E> last;

    // 链表节点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 节点数据
        // (类型擦除后:Object item;)
        E item;
        // 前驱指针
        Node<E> next;
        // 后继指针
        Node<E> prev;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

2.2 LinkedList 的构造方法

LinkedList 有 2 个构造方法:

  • 1、无参构造方法: no-op;
  • 2、带集合的构造: 在链表末尾添加整个集合,内部调用了 addAll 方法将整个集合添加到数组的末尾。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 无参构造方法
public LinkedList() {
}

// 带集合的构造方法
public Linked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 {
    this();
    addAll(c);
}

// 在链表尾部添加集合
public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 c) {
    // 索引为 size,等于在链表尾部添加
    return addAll(size, c);
}

2.3 LinkedList 的添加方法

LinkedList 提供了非常多的 addXXX 方法,内部都是调用一系列 linkFirstlinkLastlinkBefore 完成的。如果在链表中间添加节点时,会用到 node(index) 方法查询指定位置的节点。

其实,我们会发现所有添加的逻辑都可以用 6 个步骤概括:

  • 步骤 1: 找到插入位置的后继节点(在头部插入就是 first,在尾部插入就是 null);
  • 步骤 2: 构造新节点;
  • 步骤 3: 将新节点的 prev 指针指向前驱节点(在头部插入就是 null,在尾部插入就是 last);
  • 步骤 4: 将新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后继节点(在头部插入就是 first,在尾部插入就是 null);
  • 步骤 5: 将前驱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新节点(在头部插入没有这个步骤);
  • 步骤 6: 将后继节点的 prev 指针指向新节点(在尾部插入没有这个步骤)。

分析一下添加方法的时间复杂度,区分在链表两端或中间添加元素的情况共:

  • 如果是在链表首尾两端添加: 只需要 O(1) 时间复杂度;
  • 如果在链表中间添加: 由于需要定位到添加位置的前驱和后继节点,所以需要 O(n) 时间复杂度。如果事先已经获得了添加位置的节点,就只需要 O(1) 时间复杂度。

添加方法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public void addFirst(E e) {
    linkFirst(e);
}

public void addLast(E e) {
    linkLast(e);
}

public boolean add(E e) {
    linkLast(e);
    return true;
}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checkPositionIndex(index);
    if (index == size)
        // 在尾部添加
        linkLast(element);
    else
        // 在指定位置添加
        linkBefore(element, node(index));
}

public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 c) {
    return addAll(size, c);
}

// 在链表头部添加
private void linkFirst(E e) {
    // 1. 找到插入位置的后继节点(first)
    final Node<E> f = first;
    // 2. 构造新节点
    // 3. 将新节点的 prev 指针指向前驱节点(null)
    // 4. 将新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后继节点(f)
    // 5. 将前驱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新节点(前驱节点是 null,所以没有这个步骤)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null, e, f);
    // 修改 first 指针
    first = newNode;
    if (f == null)
        // f 为 null 说明首个添加的元素,需要修改 last 指针
        last = newNode;
    else
        // 6. 将后继节点的 prev 指针指向新节点
        f.prev = newNode;
    size++;
    modCount++;
}

// 在链表尾部添加
void linkLast(E e) {
    final Node<E> l = last;
    // 1. 找到插入位置的后继节点(null)
    // 2. 构造新节点
    // 3. 将新节点的 prev 指针指向前驱节点(l)
    // 4. 将新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后继节点(null)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 修改 last 指针
    last = newNode;
    if (l == null)
        // l 为 null 说明首个添加的元素,需要修改 first 指针
        first = newNode;
    else
        // 5. 将前驱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新节点
        l.next = newNode;
    // 6. 将后继节点的 prev 指针指向新节点(后继节点是 null,所以没有这个步骤)
    size++;
    modCount++;
}

// 在指定节点前添加
// 1. 找到插入位置的后继节点
void linkBefore(E e, Node<E> succ) {
    final Node<E> pred = succ.prev;
    // 2. 构造新节点
    // 3. 将新节点的 prev 指针指向前驱节点(pred)
    // 4. 将新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后继节点(succ)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pred, e, succ);
    succ.prev = newNode;
    if (pred == null)
        first = newNode;
    else
        // 5. 将前驱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新节点
        pred.next = newNode;
    size++;
    modCount++;
}

// 在指定位置添加整个集合元素
// index 为 0:在链表头部添加
// index 为 size:在链表尾部添加
public boolean 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 extends E> c) {
    checkPositionIndex(index);
    // 事实上,c.toArray() 的实际类型不一定是 Object[],有可能是 String[] 等
    // 不过,我们是通过 Node中的item 承接的,所以不用担心 ArrayList 中的 ArrayStoreException 问题
    Object[] a = c.toArray();
    // 添加的数组为空,跳过
    int numNew = a.length;
    if (numNew == 0)
        return false;

    // 1. 找到插入位置的后继节点
    // pred:插入位置的前驱节点
    // succ:插入位置的后继节点
    Node<E> pred, succ;
    if (index == size) {
        succ = null;
        pred = last;
    } else {
        // 找到 index 位置原本的节点,插入后变成后继节点
        succ = node(index);
        pred = succ.prev;
    }
    // 插入集合元素
    for (Object o : a) {
        E e = (E) o;
        // 2. 构造新节点
        // 3. 将新节点的 prev 指针指向前驱节点
        Node<E> newNode = new Node<>(pred, e, null);
        if (pred == null)
            // pred 为 null 说明是在头部插入,需要修改 first 指针
            first = newNode;
        else
            // 5. 将前驱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新节点
            pred.next = newNode;
        // 修改前驱指针
        pred = newNode;
    }

    if (succ == null) {
        // succ 为 null 说明是在尾部插入,需要修改 last 指针
        last = pred;
    } else {
        // 4. 将新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后继节点
        pred.next = succ;
        // 6. 将后继节点的 prev 指针指向新节点
        succ.prev = pred;
    }
    // 数量增加 numNew
    size += numNew;
    modCount++;
    return true;
}

// 将 LinkedList 转化为 Object 数组
public Object[] toArray() {
    Object[] result = new Object[size];
    int i = 0;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result[i++] = x.item;
    return result;
}

在链表中间添加节点时,会用到 node(index) 方法查询指定位置的节点。可以看到维持 first 和 last 头尾节点的作用又发挥出来了:

  • 如果索引位置小于 size/2,则从头节点开始找;
  • 如果索引位置大于 size/2,则从尾节点开始找。

虽然,我们从复杂度分析的角度看,从哪个方向查询是没有区别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O(n)。但从工程分析的角度看还是有区别的,从更靠近目标节点的位置开始查询,实际执行的时间会更短。

查询指定位置节点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 寻找指定位置的节点,时间复杂度:O(n)
Node<E> node(int index) {
    if (index < (size >> 1)) {
        // 如果索引位置小于 size/2,则从头节点开始找
        Node<E> x = first;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x = x.next;
        return x;
    } else {
        // 如果索引位置大于 size/2,则从尾节点开始找
        Node<E> x = last;
        for (int i = size - 1; i > index; i--)
            x = x.prev;
        return x;
    }
}

LinkedList 的删除方法其实就是添加方法的逆运算,我们就不重复分析了。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 删除头部元素
public E removeFirst() {
    final Node<E> f = first;
    if (f == null)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return unlinkFirst(f);
}

// 删除尾部元素
public E removeLast() {
    final Node<E> l = last;
    if (l == null)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return unlinkLast(l);
}

// 删除指定元素
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
    checkElementIndex(index);
    return unlink(node(index));
}

2.4 LinkedList 的迭代器

Java 的 foreach 是语法糖,本质上也是采用 iterator 的方式。由于 LinkedList 本身就是双向的,所以 LinkedList 只提供了 1 个迭代器:

  • ListIteratorlistIterator(): 双向迭代器

与其他容器类一样,LinkedList 的迭代器中都有 fail-fast 机制。如果在迭代的过程中发现 expectedModCount 变化,说明数据被修改,此时就会提前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当然也不一定是被其他线程修改)。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public ListIterator<E> listIterator(int index) {
    checkPositionIndex(index);
    return new ListItr(index);
}

// 非静态内部类
private class ListItr implements ListIterator<E> {
    private Node<E> lastReturned;
    private Node<E> next;
    private int nextIndex;
    // 创建迭代器时会记录外部类的 modCount
    private int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ListItr(int index) {
        next = (index == size) ? null : node(index);
        nextIndex = index;
    }

    public E next() {
        // 更新 expectedModCount
        checkForComodification();
        ...
    }
    ...
}

2.5 LinkedList 的序列化过程

  • 🙋🏻‍♀️ 疑问 2:为什么字段都声明 transient 关键字?

LinkedList 重写了 JDK 序列化的逻辑,不序列化链表节点,而只是序列化链表节点中的有效数据,这样序列化产物的大小就有所降低。在反序列时,只需要按照对象顺序依次添加到链表的末尾,就能恢复链表的顺序。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只考虑有效数据

// 序列化过程
private void writeObject(java.io.ObjectOutputStream s)
    throws java.io.IOException {
    // Write out any hidden serialization magic
    s.defaultWriteObject();

    // 写入链表长度
    s.writeInt(size);

    // 写入节点上的有效数据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s.writeObject(x.item);
}

// 反序列化过程
private void readObject(java.io.ObjectInputStream s)
    throws java.io.IOException,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 Read in any hidden serialization magic
    s.defaultReadObject();

    // 读取链表长度
    int size = s.readInt();
  
    // 读取有效元素并用 linkLast 添加到链表尾部
    for (int i = 0; i < size; i++)
        linkLast((E)s.readObject());
}

2.6 LinkedList 的 clone() 过程

LinkedList 中的 first 和 last 指针是引用类型,因此在 clone() 中需要实现深拷贝。否则,克隆后两个 LinkedList 对象会相互影响: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private LinkedList<E> superClone() {
    try {
        return (LinkedList<E>) super.clone();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
        throw new InternalError(e);
    }
}

public Object clone() {
    LinkedList<E> clone = superClone();

    // Put clone into "virgin" state
    clone.first = clone.last = null;
    clone.size = 0;
    clone.modCount = 0;

    // 将原链表中的数据依次添加到新立案表中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clone.add(x.item);

    return clone;
}

2.7 LinkedList 如何实现线程安全?

有 5 种方式:

  • 方法 1 - 使用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 包装类: 原理也是在所有方法上增加 synchronized 关键字;
  • 方法 2 - 使用 ConcurrentLinkedQueue 容器类: 基于 CAS 无锁实现的线程安全队列;
  • 方法 3 - 使用 LinkedBlockingQueue 容器: 基于加锁的阻塞队列,适合于带阻塞操作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 方法 4 - 使用 LinkedBlockingDeque 容器: 基于加锁的阻塞双端队列,适合于带阻塞操作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 方法 5 - 使用 ConcurrentLinkedDeque 容器类: 基于 CAS 无锁实现的线程安全双端队列。

3. 总结

  • 1、LinkedList 是基于链表的线性表,同时具备 List、Queue 和 Stack 的行为;
  • 2、在查询指定位置的节点时,如果索引位置小于 size/2,则从头节点开始找,否则从尾节点开始找;
  • 3、LinkedList 重写了序列化过程,只处理链表节点中有效的元素;
  • 4、LinkedList 和 ArrayList 都不考虑线程同步,不保证线程安全。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们提到了 List 的数组实现 ArrayList,而 LinkedList 不仅是 List 的链表实现,同时还是 Queue 和 Stack 的链表实现。那么,在 Java 中的 Queue 和 Stack 的数组实现是什么呢,这个我们在下篇文章讨论,请关注。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2-11-2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彭旭锐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react native调试
Developer Menu是React Native给开发者定制的开发者菜单,来帮助开发者调试React Native应用。
一粒小麦
2019/09/17
4K0
react native调试
Rn引入react-native-debugger调试开发
本项目是由expo搭建的Rn项目 首先要在电脑安装react-native-debugger软件 下载地址:https://github.com/jhen0409/react-native-debugger/releases/tag/v0.13.0
明知山
2023/05/09
1.6K0
Rn引入react-native-debugger调试开发
React native开发中常见的错误
react native环境搭建请移步:react native环境搭建 这里说说react native创建完成之后,运行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问题1: java.lang.RuntimeException: SDK location not found. Define location with sdk.dir in the local.properties file or with an ANDROID_HOME environment variable. 这个是原因是工程找不到我们的android S
xiangzhihong
2018/02/05
3K0
React native开发中常见的错误
【Hybrid开发高级系列】ReactNative(二) —— React Native调试专题
        你可以通过摇晃你的设备或者选择iOS模拟器的Hardware菜单中的“Shake Gesture”来打开开发者菜单。你还可以在app运行于iPhone模拟器时使用Command+D快捷键,或者在运行Android模拟器时使用Command+M快捷键。
江中散人_Jun
2023/10/16
8700
【Hybrid开发高级系列】ReactNative(二) —— React Native调试专题
[译]React Native调试方法
你可以通过摇晃你的设备或者选择iOS模拟器的Hardware菜单中的“Shake Gesture”来打开开发者菜单。你还可以在app运行于iPhone模拟器时使用Command+D快捷键,或者在运行Android模拟器时使用Command+M快捷键。
Cloudox
2021/11/23
4.3K0
[译]React Native调试方法
环境配置:React Native智能开发工具,可代码提醒的IDE—VS Code
(友情提示:RN学习,从最基础的开始,大家不要嫌弃太基础,会的同学请自行略过,希望不要耽误已经会的同学的宝贵时间) VS Code是一个专门为React Native项目提供开发环境的扩展开发插件工具。可以调试代码,快速运行React Native的命令,并且可以智能提醒。非常的简便好用。 安装 首先要确保你已经安装了相关的React Native开发环境,并配置了开发环境。 安装VS Code方法非常简单,去github上下载插件,直接安装在电脑就可以了。 插件地址:https://github.com/
非著名程序员
2018/02/09
3.2K0
环境配置:React Native智能开发工具,可代码提醒的IDE—VS Code
React Native基础&入门教程:调试React Native应用的一小步
React Native(以下简称RN)为传统前端开发者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其中,使用浏览器的调试工具去Debug移动端的代码,无疑是最吸引开发人员的特性之一。
葡萄城控件
2018/07/31
1.6K0
React Native基础&入门教程:调试React Native应用的一小步
React Native入门(二)Atom+Nuclide安装、配置与调试
前言 上一篇文章我们搭建了开发环境,并写了个Hello World。这一节我们来学习React Native的开发IDE:Atom+Nuclide的安装、配置与调试。本文所讲的内容只适用于Mac平台。 1.开发IDE选择 React Native的开发IDE有很多种,比如FaceBook 官方推荐的 Atom+Nuclide、Android Studio的同门WebStorm(收费)、Sublime Text 3、Visual Studio Code和Deco。这里Atom+Nuclide和Deco目前并不
用户1269200
2018/02/01
2.2K0
React Native入门(二)Atom+Nuclide安装、配置与调试
逻辑性最强的React Native环境搭建与调试
ReactNative系列文章: 1.《逻辑性最强的React Native环境搭建与调试》 2.《ReactNative开发工具有这一篇足矣》 正文 React Native(以下简称RN),已经“火”了好一段时间了,网上的资料相对也很丰富,只是一直迟迟没有发布1.0,不过出身豪门(Facebook)的RN和国内顶级互联网公司对于RN的实践与应用,就足矣证明其实力! 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环境搭建; 二、APP调试与运行;   三、扩展知识; 一、环境搭建 系统配置:Win10 模拟器:Vis
磊哥
2018/05/08
2.2K0
逻辑性最强的React Native环境搭建与调试
React Native程序调试
在做React Native开发时,少不了的需要对React Native程序进行调试。调试程序是每一位开发者的基本功,高效的调试不仅能提高开发效率,也能降低Bug率。 Developer Menu Android模拟器: 可以通过Command⌘ + M 快捷键来快速打开Developer Menu。也可以通过模拟器上的菜单键来打开。 iOS模拟器: 可以通过Command⌘ + D快捷键来快速打开Developer Menu。 在真机上开启Developer Menu: 在真机上你可以通过摇动手机来开启
xiangzhihong
2018/01/26
4.5K0
React Native在Android当中实践(五)——常见问题
这个问题是由于ReactNative兼容64位Android手机导致的。 解决办法: 1.在项目的根目录的 gradle.properties 里面添加一行代码 android.useDeprecatedNdk=true. 2.在 build.gradle 文件里添加以下代码
Demo_Yang
2018/10/15
2.9K0
React Native 每日一学(Learn a little every day)
本文出自《React Native学习笔记》系列文章。 每天一个知识点(技巧,经验,填坑日记等),每天学一点,离大神近一点。 汇聚知识,分享精华。 如果你是一名React Native爱好者,或者有一颗热爱钻研新技术的心,喜欢分享技术干货、项目经验、以及你在React Naive学习研究或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心得等等,欢迎投稿《React Native 每日一学》栏目。 如果你是一名Android、iOS、或前端开发人员,有者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欢迎关注《React Native 每日一学》。本栏目汇聚Re
CrazyCodeBoy
2018/05/07
2.2K0
React Native 每日一学(Learn a little every day)
我的第一个RN项目——趣闻
之前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入门了微信小程序,并写了一个入门项目 我的第一个微信小程序-趣闻 ,整体效果和之前写的 kotlin-android 版的 趣闻 模块和功能上没有什么区别。不得不说,相比较 Android ,小程序开发起来真的是很舒服,完善的 API和封装全面的组件,安装官方详细的开发文档,很快就可以开发出一款简单便捷的应用。
蜻蜓队长
2018/08/03
1.3K0
我的第一个RN项目——趣闻
基于React-Native0.55.4的语音识别项目全栈方案
PC端基于Web API的语音识别方案可参考《【Recorder.js+百度语音识别】全栈方案技术细节》一文。
大史不说话
2018/11/09
4.4K0
react native 入门实战(一)
作者:朱灵子 本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介绍如何进行react native实战开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如何在mac IOS下进行react native环境配置 写一个简单的例子,分析rea
腾讯IVWEB团队
2017/04/27
9.4K0
React-Native For Android 环境搭建及踩坑
安装环境 本文默认以MacOS为系统,毕竟除了用React Native搞Android,你也会想用它搞iOS。 首先当然是Android的环境搭建,这里还是推荐把整个Android开发环境都弄起来,顺便还可以学学Android。关于Android环境搭建,以及使用Android Studio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搭建安卓开发环境(Android Studio) 这里就不赘述了,需要注意的是,要安装好SDK,AVD(不是AV,是Android Virtual Device)。 弄好Android开发环境
Bob.Chen
2018/05/02
2.2K0
ReactNative报错记录以及原因分析 ReactNative报错记录
如果在android studio启动的时候发现无法访问加载js脚本文件,注意用命令 adb shell input keyevent 82 调出手机调式菜单,然后设置IP地址和端口号(ip地址=本地电脑的ip地址:8081)。
聚优云惠
2019/08/14
5.9K0
京喜首页(微信购物入口)跨端开发与优化实践
随着今年的双十一落下帷幕,京喜(原京东拼购)也迎来了首捷。双十一前夕微信购物一级入口切换为京喜小程序,项目顺利通过近亿级的流量考验,在此与大家分享一点自己参与的工作。
WecTeam
2019/12/16
2.7K0
京喜首页(微信购物入口)跨端开发与优化实践
使用 JS 构建跨平台的原生应用(一):React Native for Android 初探
Facebook 于 2015 年 9 月 15 日推出 React Native for Android 版本。相比起 for iOS,for Android 跑 “Hello, World!” 折腾了不少。在这些复杂的环境、工具依赖里,我们可以看出 React Native for Android 的一些端倪。 本系列文章就以开发一个 “Hello, World!” 的 App 为线索,跟大家一起来了解 React Native for Andorid 的技术背景。 本文以在 OS X 开发为例 Rea
BestSDK
2018/02/09
2.4K0
使用 JS 构建跨平台的原生应用(一):React Native for Android 初探
React-Native踩坑记
最近使用react-native参与开发了个应用,记录下其中踩的一些坑。本人使用的是mac电脑进行开发,本文仅对此平台进行记录? 下载不了xcode 升级自己的mac的系统到最新版本,之后在mac的应
Jimmy_is_jimmy
2019/07/31
2.6K0
相关推荐
react native调试
更多 >
交个朋友
加入架构与运维工作实战群
高并发系统设计 运维自动化实践
加入北京开发者交友群
结识首都开发者 拓展技术人脉
加入前端工作实战群
前端工程化实践 组件库开发经验分享
换一批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