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讲义是我在ThoughtWorks作为咨询师时,为客户开展TDD Code Kata而编写。案例为Guess Number,案例需求来自当时的同事王瑜珩。当时,我们共同在ThoughtWorks的Zynx交付团队,为培养团队TDD能力进行训练时,引入了本案例。讲义中给出的代码问题则来自客户方的受训学员,可谓“真实的代码坏味道”。个人认为TDD不只是开发方法,还应该是设计方法,因此讲义中包含了诸多设计原理、思想和原则。
我们对Guess Number分解的任务为:
开始第三个任务
之所以将“验证输入是否合法”放在第三个任务,是因为它不属于happy path的范畴。它属于辅助业务,重要性相对次之。
提示:对于第三个任务,可以采用Specification By Example的方式来考虑测试用例。
问题:参数 vs. 字段
学员在定义执行该任务的类时,一种可能性是将输入的答案作为类的构造函数参数。例如:
new InputValidator("1 2 3 5").validate();
存在两个错误:
问题:封装的Answer与输入
既然已经封装了Answer对象,为何validate()方法还是要接收字符串类型的输入?阅读需求,已可寻求到答案。
问题:引入InputValidator类型是否有必要?
多数人会认为这里的验证逻辑与Answer相关,根据前面提到的“信息专家模式”,似乎应该将验证逻辑放到Answer中。然而,这里的需求明确地表示了,如果输入不符合要求,就不允许创建该Answer,而是抛出异常。所以,这里的部分验证逻辑是在创建Answer之前就应该存在,当然就不应该由Answer承担了。
针对第三个任务,验证结果的逻辑不应该由boolean型或错误码来表现。对于表达一种错误规则来说,如果你将其看做是一种业务规则,最好的表达方式是采用自定义异常,除非这门语言允许返回两个值(例如Go语言支持返回多个字,但并不支持异常)。对此,在第二个任务中已有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重构:Answer的验证逻辑
在开发第二个任务时,我们已经在Answer类中定义了validate()方法。现在,InputValidator类又提供了validate()方法,且其中部分逻辑是相同的。在实现时,应该如何重构现有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