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我的编辑器中使用 Angular,我用 Angular 编写了一个重命名功能。而为了使用它,我得再次使用一次 customEvent
,而在这个微前端架构的系统中,其事件通讯机制已经相当的复杂。在这部分的代码进一步恶化之前,我得尝试有没有别的方式。于是,我想到了之前在其它组件中使用的 Web Components 技术,而 Angular 6 正好可以支持。
我所需要做的事情也相当的简单,只需要将我的组件注册为一个 customElements,稍微改一下 app.module.ts
文件。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可以构建出独立于框架的组件。
如下是原始的 module 文件:
@NgModule({
declarations: [AppComponent],
imports: [BrowserModule],
bootstrap: [AppComponent]
})
export class AppModule { }
如下则是新的 module 文件:
@NgModule({
declarations: [InteractBar],
imports: [BrowserModule],
entryComponents: [InteractBar]
})
export class AppModule {
constructor(private injector: Injector) {
const interactBar = createCustomElement(InteractBar, {injector});
customElements.define('interact-bar', interactBar);
}
}
然后,只需要就可以在 HTML 中传递参数: <interact-bar filename="phodal.md"></interact-bar>
,或者监听对应的 @Output
事件:
const bar = document.querySelector('interact-bar');
bar.addEventListener('action', (event: any) => {
...
})
事实证明,使用 Angular 构建的 Web Components 组件是可以用的。于是,我便想,不如在 React 中引入 Angular 组件吧。
于是,便使用 create-react-app
创建了一个 DEMO,然后引入组件:
<div className="App">
<header className="App-header">
<img src={logo} className="App-logo" alt="logo" />
<h1 className="App-title">Welcome to React</h1>
</header>
<p className="App-intro">
To get started, edit <code>src/App.js</code> and save to reload.
<interact-bar filename="phodal.com" onAction={this.action}></interact-bar>
</p>
</div>
嗯,it works。至少 filename
参数可以成功地传递到 Angular 代码中,而 action 在当前似乎还不行。但是毫无疑问,它在未来是可用的。
Demo 见:https://phodal.github.io/wc-angular-demo/
Repo 见:https://github.com/phodal/wc-angular-demo
这个时候,我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使用 Angular 构建的这个组件,大概是有 257kb。这个大小的组件,但是有点恐怖。
在那些微前端相关的文章中,我们指出类似于 Stencil 的形式,将组件直接构建成 Web Components 形式的组件,随后在对应的诸如,如 React 或者 Angular 中直接引用。
如下是一个使用 Stencil 写的 Web Components 的例子:
@Component({
tag: 'phodit-header',
styleUrl: 'phodit-header.css'
})
export class PhoditHeader {
@State() showCloseHeader = false;
componentDidLoad() {...}
handleClick() {...}
render() {
if (this.showCloseHeader) {...}
return (<div></div>);
}
}
使用它构建出来的组件,大概可以在 30kb 左右的大小。
不论是不是一个经量级的方案,但是它至少证明了组件复用的可行性。
本文系转载,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系转载,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