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社区首页 >专栏 >在火星上生活靠谱吗?

在火星上生活靠谱吗?

作者头像
IT阅读排行榜
发布于 2018-08-14 02:23:09
发布于 2018-08-14 02:23:09
555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华章科技华章科技

 一部《火星救援》,使得话题不断的火星更火了。电影改编自安迪•威尔的同名小说,讲述了由于一场沙尘暴,宇航员马克•沃特尼与其他机组成员失联,孤身一人置身于火星并面临着飞船损毁、贫乏的生命补给等问题,想方设法回地球的故事。原著小说作者安迪•威尔是个技术宅,而电影又得到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鼎力相助,所以无论是剧本还是场景设计,《火星救援》都可以说是一部完全为太空迷量身打造的作品。

  即便如此,但其毕竟是影视作品,在突出戏剧效果的同时,《火星救援》还是被观众挖出了诸多槽点,首当其冲的便是片头的那场大风暴,这是整个故事的导火索,可以说没有它,这个故事将不复存在。但事实上,火星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1%,大气压力也比地球小多了,无法产生电影中呈现的剧烈风暴。虽然火星上也常刮沙尘暴,但风力大概只相当于地球上的微风等级。小说作者当然也知道这个问题,但为了把沃特尼一个人丢在火星,只能任性一把了。

  此外,沃特尼为了获得大量用于种土豆的水,用联氨(常用火箭燃料)分解出氮气和氢气,再小心地把氢气烧掉来提取水。这不是不可能,不过就像电影里表现的,在密封的环境里这么做非常危险,一不小心就会爆炸。其实,前段时间NASA发布了重大发现:火星部分地区的土表下埋藏着盐度极高的液态水,南北极底下更有冰川。也就是说,再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取水了。

  虽然故事发生在2035年,但看着马克•沃特尼在火星培育出土豆的时候,大家应该也是难掩激动的。事实上,从机遇号、好奇号所测量到的火星土壤成分来看,有足够的钠、镁、铝、磷、钙、铁等元素,唯一缺乏的氮,可以通过人类的排泄物补充。所以理论上,有水、空气、养分,完全可能种出土豆。

  在2014年,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其实已经使用新鲜食物生产系统Veggie成功种出了红生菜。这不禁让人联想起SpaceX的掌门人伊隆•马斯克曾经的宏伟蓝图:“如果我还能活40年,相信可以在火星上建成基地,希望在之后的10—20年的时间,能把第一批乘客送入火星。”现在看来,移民火星似乎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事情了。

  那么,在火星上生活真的靠谱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回头看看历史上人们为了移民太空所做的努力,比如说名噪一时的“生物圈2号”。该项目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南部,是由爱德华•P•巴斯主导建设的人造封闭生态系统,其名字则来源于它的原始模型“生物圈1号”——地球。“生物圈2号”建造于1987年到1989年之间,被用于测试人类是否以及如何在一个封闭的生物圈中生活和工作,也探索了在未来的太空殖民中封闭生态系统可能的用途。

  生物圈2号(图片来源:《新科学家》)

  1987年《发现》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将“生物圈2号”称为“继肯尼迪总统启动登月计划后美国最激动人心的科学工程”。其占地1.3万平方米,大约有8层楼高,为圆顶形密封钢架结构玻璃建筑物,共有5个野生生物群落(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海洋、沼泽、沙漠)和两个人工生物群落(集约农业区和居住区),它们以地球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间的生态系统为样板,分别由美英生物和生态学家设计而成。为了尽量贴近自然环境,该圈中的土壤、草皮、海水、淡水等均取自外界的不同地理区间,通过一定的人工处理再利用。例如,实验用的海水是将运进来的海水和淡水按照适当比例配制而成的。

  1991年9月27日,来自美、英、德和比利时等国的8位志愿者全部装备了类似电影《星际迷航》中的制服,正式进入“生物圈2号”并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全封闭研究。在两年的时间里,他们除依靠外界3.7兆瓦发电厂供电外,其余一切都要按“生态系统”的“循环”准则,实行完全的自给自足,以期实现“两年内不会有任何东西进出”的目标。

  图片来源:photobucket.com

  遗憾的是,最终“生物圈2号”未能完成科学家们设想的试验计划,并在1996年宣布提前结束了实验。这是人造生命环境的第一次尝试,其失败的结局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目前地球仍然是人类的唯一家园。”所以,移民火星甚至将其发展为第二个地球,可谓任重而道远,还是等登上火星再说吧!

  SLS运载火箭(图片来源:NASA)

来源:中国物联网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5-12-1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大数据DT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超长服役5500个日夜后,NASA“老情人”机遇号在今天正式说再见!
或许等到人类足够了解火星后,即便灾难来临,我们在“流浪地球”之外还有一个“火星移民”的选择。
镁客网
2019/03/04
3940
超长服役5500个日夜后,NASA“老情人”机遇号在今天正式说再见!
R.I.P 机遇号:太阳系上最努力的探测工作者去世了
当地周二晚上,NASA做了最后一次联系机遇号火星探测车的尝试,这个跟高尔夫工具车差不多大的家伙仍没跟地球家里打通电话。自去年6月起,NASA已经向火星发射了近千次信号。
大数据文摘
2019/03/04
4050
R.I.P 机遇号:太阳系上最努力的探测工作者去世了
想弯道超车?日本突宣要抢先中美带回火星土壤
据日本宇航局的最新公告,日本计划抢先中国和美国,提前从火星地区带回土壤样本,从而成为第一个可以找到火星起源和生命线索的国家。
镁客网
2021/09/03
2420
前NASA火星主任发布「行星检疫」报告,人类应该如何防止外星生物污染地球?
在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1969年的小说《安德洛墨达品系》
新智元
2020/05/19
5290
前NASA火星主任发布「行星检疫」报告,人类应该如何防止外星生物污染地球?
来,干了这杯《火星救援》的创业鸡汤!
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 ——本·霍洛维茨《创业维艰》 来自火星的《火星救援》火了,这是科技宅的一次
镁客网
2018/05/25
6210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中国人迈出探索外太空的一小步
振奋人心!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
AI科技评论
2021/05/19
3630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中国人迈出探索外太空的一小步
TIM:微生物传送带: 通过分散和休眠连接全球
描述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在过去十年中显著增加。然而,解释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聚集复杂性的假说、理论和概念框架仍然缺乏。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2023/03/02
7490
TIM:微生物传送带: 通过分散和休眠连接全球
世界第4疯狂的科学家,在103岁生日那天去世了
梦晨 羿阁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他在“世界十大疯狂科学家”中位列第四。 (排在他之前的三位是爱因斯坦、达芬奇、尼古拉·特斯拉) 他离群索居,在自家谷仓摆满不知用途的仪器,成为一个不依附于任何大学或企业的独立科学家。 他的照片绝大多数都是笑着的,可他的言论都惊人的悲观: 他认为“可持续发展”只是一个幻想,更应该提的是“可持续后退”。 他预言到了2100年,地球上80%的人口都会因气候变化而死亡。 他认为地球是“活”的,把地球比作一个能自我调节的有机体“盖亚”。而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量子位
2022/08/26
3250
世界第4疯狂的科学家,在103岁生日那天去世了
拔刺 | 智慧城市的标准是什么?
智慧城市这个词语追根溯源要到2008年了。2008年11月,纽约召开了外国关系理事会,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在会上提出了“智慧的地球” 这一理念后,引起了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争相响应,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镁客网
2019/11/12
6010
拔刺 | 智慧城市的标准是什么?
中国将于2020年正式开启探索火星计划,VR太空体验“先行一步”
上周,“中国将于2020年正式展开探索火星计划”的消息迅速占据了各大社交媒体平台,这一消息引发了许多人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热切关注,以及对神秘宇宙的无限向往。而这也是我国航天事业自杨利伟登陆太空、嫦娥三号登月以来,迎来的第三波全民关注热点。
VRPinea
2019/07/23
7000
1000艘星舰,2050年送100万人润去火星!马斯克再吹「当代诺亚方舟」
---- 新智元报道   编辑:袁榭 【新智元导读】2022年6月初,马斯克再弹老调,又一次宣布要送千艘星舰上火星、完成当代的诺亚方舟壮举。 世界首富、兼人类梗王马斯克院士,又在推特上字面意义上的例行满嘴跑火箭了。 马斯克再次豪言「千艘星舰上火星」 2022年6月5日,马斯克先是在社交网站上放出自家SpaceX的发射基地现场幻灯片式广告片,庆祝SpaceX的可回收「龙飞船」成功对接国际空间站后并载员返回的任务完成、创下了此类任务的最快速纪录。 接着马院士表示:「将生物圈扩展到多个行星,将扩大意识
新智元
2022/06/06
4300
1000艘星舰,2050年送100万人润去火星!马斯克再吹「当代诺亚方舟」
人类想早点移民火星,AI能安排上吗?
大概十年前吧,互联网上很多人自诩火星人,写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火星文,生怕被人看懂。但是想移民火星做火星人,并不是这十几年的事。自人类在1969年首次登月后,移民火星这个事就成了全人类的月经,但凡在太空事业上取得一点进展,就会有人堂而皇之的问移民火星还有多远。
用户2908108
2018/09/13
4880
人类想早点移民火星,AI能安排上吗?
上海中高考延期,祝融号将在火星过冬6个月,马斯克放话让推特6年收入增长5倍,今日更多大新闻在此
日报君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今天是个不同寻常的周六,打工人都懂…… 那么,科技圈和社会上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要闻? 来和日报君一起看看吧! 今日大新闻 上海高考延期 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上海市秋季高考统考延期到7月7日至9日举行, 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延期至6月18日至19日举行。 中考延期至7月11日至12日举行;取消初中理化实验考试、外语听说测试,相关成绩以满分计入学生中考总成绩。 祝融号准备在火星越冬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将在火星“过冬
量子位
2022/05/09
2820
上海中高考延期,祝融号将在火星过冬6个月,马斯克放话让推特6年收入增长5倍,今日更多大新闻在此
当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的那一刻,背后是14.5万行计算机代码。
然而,不管上没上过太空,有一点大概是所有人的共识:在广袤无垠的太空中,宇航员们最大的敌人并不是恶劣(没有火锅吃都算恶劣)的生存条件,而是极端条件下的心理状态。
小林C语言
2019/09/26
6450
当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的那一刻,背后是14.5万行计算机代码。
波士顿机器狗将比马斯克先登上火星?「恢复算法」加持,跌倒了还能爬起来!
---- 新智元报道   来源:NASA 编辑:小匀 【新智元导读】在登陆火星这件事上,人类可能要落后「狗狗」了?近日,NASA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展示了「火星犬」,这只机器狗由波士顿动力的Spot改进而来,并一系列配备了AI和传感设备,比起好奇号、毅力号等火星探测器,这只「火星犬」不仅体型小、速度快,还更利于探测火星的险恶地形和地下洞穴。 估计就连天天做火星梦的马斯克都想不到,「狗」可能会比人更快一步,登陆火星。 在12月14日在线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联盟(AGU)年会上,NASA和加州理工学院
新智元
2023/05/22
3330
波士顿机器狗将比马斯克先登上火星?「恢复算法」加持,跌倒了还能爬起来!
NASA数据集——NOAA 气溶胶和海洋科学考察数据(AEROSE)
NOAA 气溶胶和海洋科学考察(AEROSE)是一种基于测量的综合方法,用于了解热带海洋上空气溶胶长程飘移的影响(Morris 等人,2006 年;Nalli 等人,2011 年)。因此,AEROSE 活动(迄今为止由 9 个独立的跨大西洋项目阶段组成)提供了一套现场测量方法,用于描述大陆气溶胶外流(包括尘埃和烟雾)对大西洋的影响和微物理演变(Nalli 等人,2011 年)。AEROSE 试图解决三个核心科学问题(Morris 等,2006 年): 1. 气溶胶(如尘埃、烟雾)在海洋传输过程中如何影响大气和海洋参数?2. 气溶胶分布在传输过程中是如何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3. 卫星遥感在解析和研究上述过程方面有哪些能力?(我们最近增加了第四项研究,重点是海洋边界层大气颗粒物上微生物群落的迁移和演变。
此星光明
2024/05/06
1780
NASA数据集——NOAA 气溶胶和海洋科学考察数据(AEROSE)
机器正在生物化&生物正在工程化
本文讨论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作者认为,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经济,导致一些行业的衰退和就业机会的减少,但也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就业机会。文章还讨论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未来的影响,包括就业、健康、隐私等方面。作者认为,虽然人工智能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带来了很多挑战,需要我们谨慎对待。
企鹅号小编
2017/12/28
1.7K0
机器正在生物化&生物正在工程化
时隔200多天后,“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即将着陆火星表面
美国东部时间今天下午三点左右(北京时间27日凌晨4点左右),“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将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降至火星表面,完成着陆。这时候,距离“洞察号”发射已经过去了200多天。
镁客网
2018/12/18
5170
NASA最新消息:土卫二可能具备生命所需全部条件
按要求转载自:新浪科技(techsina) 编译 | 叶子 据国外媒体报道,两项开展已久的NASA任务为我们提供了木星和火星卫星的新信息,进一步凸显了太阳系和其它星系中“海洋星球”的科学价值。此次探测结果要归功于NASA的卡西尼号探测器和哈勃太空望远镜,于美国时间4月13日发布。 参与卡西尼号任务的科学家在论文中宣布,他们在土卫二表面发现了一种可供生命利用的化学能量形式。哈勃望远镜的研究人员则汇报了木卫二表面喷出的羽状物的最新细节。 “我们一直在寻找拥有宜居环境所需物质的星球,而这是我们离这一目标最近的一次
大数据文摘
2018/05/25
5570
鱼类与巨虫称霸的时代 -- 古生代下半叶地球历史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古生代上半叶的地球史,在埃迪卡拉纪冰期之后,经历了寒武纪的物种大爆发与地球首次物种大灭绝之后,地球气候发生了变化,海水侵入大陆,陆地上升,陆地面积增大。 就这样,新的舞台在地球上搭建完毕,又会有什么样的精彩故事将会在这个舞台上上演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用户3147702
2022/06/27
1.1K0
鱼类与巨虫称霸的时代 -- 古生代下半叶地球历史
推荐阅读
超长服役5500个日夜后,NASA“老情人”机遇号在今天正式说再见!
3940
R.I.P 机遇号:太阳系上最努力的探测工作者去世了
4050
想弯道超车?日本突宣要抢先中美带回火星土壤
2420
前NASA火星主任发布「行星检疫」报告,人类应该如何防止外星生物污染地球?
5290
来,干了这杯《火星救援》的创业鸡汤!
6210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中国人迈出探索外太空的一小步
3630
TIM:微生物传送带: 通过分散和休眠连接全球
7490
世界第4疯狂的科学家,在103岁生日那天去世了
3250
拔刺 | 智慧城市的标准是什么?
6010
中国将于2020年正式开启探索火星计划,VR太空体验“先行一步”
7000
1000艘星舰,2050年送100万人润去火星!马斯克再吹「当代诺亚方舟」
4300
人类想早点移民火星,AI能安排上吗?
4880
上海中高考延期,祝融号将在火星过冬6个月,马斯克放话让推特6年收入增长5倍,今日更多大新闻在此
2820
当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的那一刻,背后是14.5万行计算机代码。
6450
波士顿机器狗将比马斯克先登上火星?「恢复算法」加持,跌倒了还能爬起来!
3330
NASA数据集——NOAA 气溶胶和海洋科学考察数据(AEROSE)
1780
机器正在生物化&生物正在工程化
1.7K0
时隔200多天后,“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即将着陆火星表面
5170
NASA最新消息:土卫二可能具备生命所需全部条件
5570
鱼类与巨虫称霸的时代 -- 古生代下半叶地球历史
1.1K0
相关推荐
超长服役5500个日夜后,NASA“老情人”机遇号在今天正式说再见!
更多 >
领券
社区富文本编辑器全新改版!诚邀体验~
全新交互,全新视觉,新增快捷键、悬浮工具栏、高亮块等功能并同时优化现有功能,全面提升创作效率和体验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
查看详情【社区公告】 技术创作特训营有奖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