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AI的加入,学术研究变得不再枯燥,甚至正以一种“调皮”的姿态获得了用户更多的宽容。
拿着手机在屏幕上“写写画画”,时而还会露出懊恼的表情,这是最近一段时间,小婷空闲时的常态。
如果你凑近去看小婷的手机屏幕,就知道她在玩一款游戏,一款跟着提示词随便画两笔就能跟“AI”互动的小游戏——“猜画小歌”,来自谷歌。
“刚开始玩的时候还会抱怨AI不够智能,不懂我。但是到后面,没被AI猜出来的时候,我就会认为是自己画的不好,然后一直画,就想知道在AI‘心里’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AI“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不得不说,谷歌很好的抓住了玩家对AI的好奇以及希望“人机共通”的心理,将一款游戏“拟人化”,并让AI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一次,谷歌调皮的很讨喜。但谷歌在AI上的“调皮”不仅于此。
“开发一款同时适用于手机和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在谷歌内部,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过去几年,类似的传闻总像定时闹钟一样出现在各种媒体平台上,但一直未得到谷歌官方的承认,如2016年谷歌在GitHub上传了一个代码库,被发现其中的信息显示Google正在开发一种新操作系统;今年年初,Google开放了一个系统的下载页面,测试系统可以在Google的平板电脑Pixelbook上运行等。
但这一次,有关“统一系统”的信息似乎更为具体,也更为可信。
7月19日,彭博社发布报道称,谷歌正在开发的新系统名为“Fuchsia”,并预计在未来5年内用其取代Android和Chrome OS,成为谷歌唯一一个统一的软件系统平台。
图片来源:威锋网
从彭博社披露的消息看,目前,谷歌内部有一个超100人的团队在专门负责跟进Fuchsia的研发和测试工作,意欲在未来将其应用到旗下的所有硬件产品上,包括Pixel系列智能手机、Google Home智能音箱、Pixelbook平板电脑、Chromebook笔记本电脑等。
除此之外,与Android和Chrome OS不同,Fuchsia是基于一款不太常见的“Zircon”内核研发的,且更侧重于语音交互、人工智能服务和更高的安全性。未来,碎片化的智能设备系统或将被一统,从而全面实现智能操作和智能控制,如交互式屏显和语音命令功能等。
这里我们暂且不谈谷歌开发Fuchsia具体的商业原因,无非是为了将其旗下所有的硬件设备及OEM厂商的设备关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和良性循环。Fuchsia存在的意义,确实很有可能解决用户多设备、多系统的困扰,让操作更为直接、方便,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微软曾尝试推出可以在所有windows10设备上运行的Win10通用应用平台的原因。
但因为上下不兼容、应用打不开和无法升级等各种问题,微软最终失败了。但值得一提的是,“大一统”碎片化的智能设备系统是用户强需求,此次谷歌能否成功,5年后便见分晓。
“Fuchsia只是公司‘众多实验性的开源项目之一’。”对于外界揣测,谷歌发布声明称,也是很傲娇了。
确实,“AI First”的谷歌,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AI新鲜事。
一个星期前,谷歌AI负责人Jeff Dean与马克斯普朗克神经生物学研究所合作,在Nature Methods上重磅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AI自动重构3D大脑,最高精度绘制神经元。
图片来源:新智元
“机器学习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人类重大工程挑战。”Jeff Dean说。
众所周知,人类大脑包含着约由100万亿个突触连接起来的860亿个神经元,且每一个立方毫米的神经元所容纳的数据信息可达1000TB。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用传统的方法重构大脑,其计算量和繁琐度都是不可估量的,仅在大规模电子显微镜数据中追踪神经节一项上,就很难保证准确且区域有限。
就像“愚公移山”,大量重复性的工作,累瘫了一群人还不如天帝直接派大力神把两座山背走来的高效。
此次谷歌使用的,就是诸如“大力神”的“用循环神经网络算法对神经元连接组进行自动重构”,不仅对连接组进行了高分辨率的可视化成像,还将准确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而这种循环神经网络算法,是一种常用于手写和语音识别的机器学习算法,在大型连接组数据集的应用上,可对准确性进行严格量化,在投入极少人力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上消除剩余误差。
“想要做到真正的‘人工智能’,首先得明白人类大脑是怎么运动的,每个神经元的工作逻辑,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曾说。
可见,谷歌用AI在人类重大工程挑战中建立了一个里程碑。但事情并不是总是朝“好的方向发展”的,在“里程碑”的建立上,谷歌AI还曾引发过恐慌,和大家开了一个令人很无奈的“玩笑”。
“世界末日将于23点57分准时到来,我们正在经历最为戏剧性的时刻,这表明我们越来越接近末日和耶稣的回归。”
这是日前外媒Motherboard在整理Reddit论坛上的帖子时发现的。而这段话的发出者,不是人,是谷歌的AI翻译。
为了证明是否真的如此离奇,我们按照Motherboard所说的在谷歌AI翻译中做了一次测试,结果显示:当将毛利语“dog dog dog dog dog dog dog dog dog dog dog dog dog dog dog dog dog dog dog dog”翻译成英文时,谷歌给出的答案是“Doomsday Clock is three minutes at twelve We are experiencing characters and a dramatic developments in the world, which indicate that we are increasingly approaching the end times and Jesus' return.”,这样一句极具“圣经感”的话。
对此,谷歌的发言人称,谷歌AI翻译是从网络中的各种案例中不断学习的,这只是其应对无意义的内容所产生无意义内容的一种功能。
这个回答,简单点可以理解为:“我们的AI翻译只是调皮了一下。”
但这次“调皮”的有点让人毛骨悚然。AI的学习源来自用户及谷歌内部员工,如此恶意的“调皮”,难逃有人刻意“作恶”的嫌疑。
从AI翻译世界末日到自动重构3D大脑再到“猜画小歌”,可以看到,谷歌在AI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小到小游戏,大到人类重大工程挑战,其涉及的用户层也越来越多。而这些研究,都因AI的加入变得不再仅是枯燥的学术研究,甚至正以一种“调皮”的姿态获得了用户更多的宽容。
或许可以这么说,当谷歌在技术发展上极尽全力,且真正的遵循“不作恶”原则时,未来极为可期。试想一下,跟谷歌的AI“吃鸡”、被AI带着遨游太空、和AI合作创作,会不会很酷炫?
只是,在做到这些之前,“垄断”问题重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