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市场面向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领域,引入eSIM功能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从两年前的蓄势待发,到去年的势在人为,今年,eSIM确确实实的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全球市场动态
早在2013年,受到以汽车和抄表为代表的物联网终端和可穿戴设备等行业发展需求的驱动,催生了针对移动通信网络存在多年的SIM卡增强远程写卡能力,相应的eSIM技术规范也由此诞生,并从第一天起,就不断受到市场的关注与热议。
2017年对全球92个国家的107家运营商采访中发现,全球运营商对于在物联网和可穿戴电子设备中引入eSIM远程写卡能力的态度都是积极的。其中20%的运营商对该技术的态度十分积极,这些运营商多强调营销渠道未来必须从线下向线上发展的重要性,而eSIM支持的远程写卡能力是这个发展过程中必备的功能。另外80%依然处于有选择的谨慎状态,即对于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具备远程写卡能力是开放并欢迎的,但是在手机这个层面,是否引入以及如何引入仍然存在很大质疑,但同时也表示将持续关注技术走势和市场动态。
2017年,全球支持eSIM能力的终端出货量约为6000万到7000万。到2020年保守估计会有2亿的出货量,甚至达到3亿到4亿的规模。
最新商业进展情况
今年4月份,在中国联通重庆合作伙伴大会上,王晓初董事长宣布把eSIM作为公司战略。目前,中国联通已经成立了eSIM产业联盟,计划在年内发布100款支持eSIM的产品终端,并达到1000万的用户目标。在消费电子产品方面,我们也看到百花齐放的状况,从2017巴塞罗那大会三星率先发布的GearS2、后续中国联通联合出门问问发布的智能手表,近期苹果和华为的智能手表都支持了多个运营商的一号多终端业务,未来我们预计还将会有更多的产品进入到这个市场。
全球方面,支持eSIM规范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和部分抄表领域。2016年GSMA推出eSIM面向物联网的远程写卡规范时,沃尔沃、捷豹、路虎等汽车公司均表示大力支持。另外,欧盟去年也提出eCall业务,当驾驶车辆出现问题,驾驶员由于身体状况不可能发起救护时。要求汽车自动给112或者呼叫中心打电话,并根据车上的定位模块告诉呼叫中心,车辆当前所处的待救援位置。欧盟开始在一些国家做试点,并要求在它的市场销售车辆必须具备该功能。这个业务就需要车厂通过eSIM方式来支持,这也是车厂希望采用全球统一标准来实现和运营商对接的原因之一。
存在的挑战
面向物联网和消费类电子的eSIM解决方案如今已经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未来依然有一些待优化的问题需要行业持续关注,并携手解决。其中多根证书是目前看到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如何解决物联网终端和写卡平台在不同市场销售时的身份识别与信任问题。
文章转自《GSMA集伺盟》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