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文章主要阐述了定性研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这些方法有助于后面构建令人信服的用户模型。
而我们重点介绍的“目标导向设计”能够以相对较少的精力与财力投入,解答产品从全局到功能细节的设计问题,而其他研究技术还并不能做到。
下面讨论几种比较突出的研究方法以及使用情境。
模式:设计师将目标市场人群确定的代表性用户聚集在一间屋子里,询问用户一组问题,并提供可选项供用户选择。
记录方式:视频或音频
适用场景:传统产品营销
优点:有助于收集用户愿意购买的产品信息
缺点:1、很难收集到用户使用产品的具体行为;2、焦点小组属于团队活动,倾向于意见达成一致,这样使得设计师无法采集到用户的多样化行为,无法了解产品所有的被使用模式。
模式:让用户在较为完善的和连贯的设计成品上进行操作。
适用场景:设计周期的后期评估产品可用性
优点:容易在重设计之初和设计周期后期发现待改进问题
模式:要求用户对一沓写着产品功能/信息进行分类
难点:结果分析
适用场景:信息架构建立之前
优点:有助于理解用户组织信息和概念的方式,理解用户心理模型。
缺点:对用户要求较高,用户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并能将抽象主题分类与期望的产品使用之间联系起来。
优化:1、让用户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卡片进行排序;2、用户分类完成后与用户进行交流,理解用户分类原则。
模式:使用问卷调查或开放式访谈来理解人们目前如何执行具体的任务
适用场景:设计周期后期
研究内容: — 任务背后的目标 — 任务执行频率和重要程度 — 推动任务执行的因素 — 执行任务要素及必备条件 — 相关人员职责与角色(这个不是很明白) — 执行的具体动作 — 做出的决定 — 支持决策的信息 — 失误和意外 — 如何纠正这些失误和意外
优点:有助于优化流程,并传递人与产品交互的信息。
缺点:对明确用户目标帮助不大
至此第二章就结束了。第二章主要讲的是如何做好用户研究。
在产品早期,访谈能够帮助设计师真正理解用户与其需求,动机。有助于后期无论是设计还是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