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 HANA系列到这里也就基本结束了。这一章的内容是我和几个朋友聊天以后决定新加的。这两年的database的领域变化很快,快到一个公司刚正确一把站稳了位置,天又变了。
中国有句古话,30年河东30年河西,这句话用到IT行业来说不太合适,应该改成3年河东,3年河西差不多。中国还有一句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HANA瞄准了ORACLE的核心地带狠狠的来一票,ORACLE频繁出招的时候,在Google和某人吵得不得开交的时候,谁也没想到,有那么一个公司,就这样的起来了。
关于这个公司我们有很多的称呼,微软的前CEO巴尔默通常在员工大会上称呼为湖对岸卖书的。也有人叫IT界的美国富士康,血汗工厂等等。但是它的本名是Amazon。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有个曾经是数据库行业第三的公司,Sybase在上个世纪卖了一份源代码给微软,结果成就了SQL Server,自己被SAP收购了。到了这个世纪,有个小公司Paraccel卖了点东西给Amazon,然后自己被收购了,Amazon从此有了一个巨牛逼的产品Redshift。
Redshift的出现可谓是出乎了大家的意料之外,一个Postegress 8.0的API的落后版本,没有多少牛逼的技术在里面。提供服务的又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对于数据库领域而言,积累很必要,积累很重要。牛逼如同Google这样的公司,因为苦于没有数据库专业人士的积累,连续很多年也不能够用自己的系统去取代掉MySQL的集群。更何况Amazon这种屌丝。
当时数据库人才主要集中在Oracle,IBM,还有微软。当然有一些企业比如说被EMC买去的Greenplum,也有不少牛人。 Greenplum里很多是微软的前员工了。然而忽如一夜春风来。架不住各大公司犯傻。首先发生的是微软的Satyat正是登录Server and Tools,成为了president之一。对的没错,就是这个后来成为了微软的CEO的老印。一去那边就推行全员上cloud,把做数据库核心引擎的人都强制做cloud去,组解散。结果就是这群人里很多跑去了亚马逊,Google,还有一些去了其他地方。这就让亚马逊拥有了不少高端数据库人才。当然Google也从中获利,迅速的推出了它的F1以及BigQuery。有关Google的不在这个话题内就略过不谈。
业界后来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情是Greenplum出现了内斗,导致了人才迅速流失,其中做query optimizer的人就给亚马逊收了。这些人的加入,加上了亚马逊买的技术源代码,以及亚马逊本来就很强劲的cloud infrastructure,导致了亚马逊这个数据库的后来者,拿着一个功能并不是多么齐全的Redshift,迅速的做到了可以支持PB级别的OLAP数据库。并且由于其便宜的价格,高性能和非常强大的scalability,迅速的成为了各大屌丝公司的首选。
得屌丝者得天下。等SAP啊Oracle啊醒过来回头一看,我的妈呀,底下到处插着亚马逊的旗帜。所以,倘若到今天,有机会和HANA的开发团队或者Oracle的核心部门去聊天的话,大家谈论的无疑都是亚马逊这个新的威胁。没有人真的知道应该怎么去对付这个新敌人,因为这个敌人不但cheap,而且cheap,而且非常非常的cheap。开出来的性价比实在不是传统做软件的人吃得消的。所以零售业里出来的公司去和做软件的拼,对成本的控制实在是强太多。
不得不说,亚马逊的崛起是一个很多人意料之外的事情,这很多人里包括我。我也不想否认在这个项目的早期,亚马逊的人联系过我,问我愿意不愿意加入。我当时看了看湖对岸卖书的,心里总是有那么点鄙视,就没从之。结果现在看起来,这才是全世界所有做db公司们的公敌。也是SAP和Oracle现在头疼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应对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