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一家传统行业公司坚守过 3 年,从基层专员做到项目主管,期间积累了扎实的业务流程认知,也和团队建立了深厚信任。但后期发现行业发展趋缓,个人薪资涨幅远低于互联网同业,且核心业务创新空间有限,于是我选择跳槽到一家新能源领域的初创公司。这次跳槽让我在半年内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和跨部门协作模式,薪资也实现了跃升,但也面临 “从头适应” 的挑战 —— 新业务的不确定性、团队磨合的成本,一度让我怀疑 “频繁变动是否只是在做‘大头兵’”。
后来我逐渐明白:若行业处于上升期、公司有清晰的成长通道,长期坚守能让你成为领域专家;若当前平台无法匹配你的能力增长或薪资预期,且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如跨领域积累、薪资跃迁),合理跳槽是破局手段。但无论选择哪条路,核心是要保持 “深耕能力” 的意识 —— 要么在一家公司深耕业务与资源,要么在每次跳槽中深耕个人不可替代的价值。毕竟,真正的职业竞争力,从不是由 “跳槽次数” 或 “坚守时长” 定义的,而是你在每一段经历里沉淀的不可复制的能力与认知。
我是石油行业不像互联网那么卷,Java 开发,一待就是 5 年。前两年就是跟着老员工熟悉业务,比如写油田设备数据采集的接口、优化存储系统,虽然薪资涨得慢,但第三年开始接手核心项目,因为懂业务又懂技术,直接升了。公司一直用老技术栈,你想做微服务、大数据相关的开发,公司却没相关项目;或者薪资明显被倒挂,其他公司给的薪资比你高 30% 以上,而且对方项目更有前景想AI。我一个朋友就是这样,之前在一家地方石油企业做 Java,干了 3 年一直写 CRUD,薪资没怎么涨,后来跳槽到一家做油气数字化转型的公司,薪资直接涨了 40%,还接触到了云原生技术,现在发展比之前好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