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被称为自动驾驶传感系统的“三驾马车”。激光雷达很贵,摄像头有先天缺陷,但毫米波雷达却是所有高级别自动驾驶ADAS不可或缺的标配,本文从科普角度为读者介绍毫米波雷达。
什么是毫米波
毫米波,英文名称为Millimeter Wave,缩写为MMW,波长为1~10毫米,频率为30~300GHz的电磁波。
毫米波的频率介于微波和红外线之间,因此兼有这两种波谱的优点,同时具有自己的特性:
与微波相比,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和分辨率高的优点;
与红外、激光相比,穿透烟、雾、灰尘能力强,传输距离远,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
性能稳定,不受目标物体形状和颜色的干扰
因此,毫米波雷达很好弥补了红外、激光、摄像头等其他传感器在车载应用中所不具备的使用场景。
毫米波频段之争
大气层中的水汽、氧气等会对电磁波有吸收作用,针对于毫米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大气窗口”和“衰减峰”频率上。
“大气窗口”是指毫米波通过大气层时,衰减比较小、透射率高的波段,主要集中在35GHz、45GHz、94GHz、140GHz、220GHz五个频段附近。
“衰减峰”指的是毫米波衰减出现极大值的波段,集中在60GHz、120GHz、180GHz三个频段附近。
“大气窗口”频段适用于点对点通信,目前已被低空空地导弹和地基雷达采用,而“衰减峰”频段多被一些隐蔽网络所选用,以满足网络安全的要求。
因此,车载毫米波雷达主要集中在24GHz和77GHz这2个频段。
其中,24GHz的波长是1.25cm,严格意义来讲,它应该被称为厘米波。24GHz是最早被划分出来作为民用的频段,也是汽车最早就一直使用的频段雷达。
77GHz的波长是3.9mm,是真正意义上的毫米波。由于天线尺寸随着载波频率上升而变小,所以77GHz波段的毫米波雷达系统尺寸也会比24GHz更紧凑。
77GHz毫米波雷达正逐步取代24GHz,成为汽车领域主流的传感器。
工作原理及组成
毫米波雷达工作原理与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类似,通过天线向外发射毫米波,并接收目标反射信号,通过对信号进行对比和处理,最终完成对目标的分类识别。
毫米波雷达主要由收发天线、前端收发组件、信号处理器及算法三个部分组成。
天线
主要用于发射和接收毫米波,由于毫米波波长只有几个毫米,而天线长度为波长1/4时,天线的发射和接收转换效率最高,因此天线尺寸可以做的很小,同时还可以使用多根天线来构成阵列。
目前主流天线方案是采用微带阵列,即在印刷电路PCB板上,铺上微带线,形成“微带贴片天线”,以满足低成本和小体积的需求。
前端收发组件MMIC
是毫米波雷达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毫米波信号的调制、发射、接收以及回波信号的解调。
收发组件包含了放大器、振荡器、开关、混频器等多个电子元器件,常采用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onolithic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MMIC)。MMIC,属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一种技术,能降低系统尺寸、功率和成本,还能嵌入更多的功能。
信号处理器以及算法
通过芯片嵌入不同的算法,对信号进行处理,实现对探测目标的分类识别。
下图为某毫米波雷达的实物拆解图,其中微带贴片天线和前端收发组件MMIC为核心部件,信号处理器集成在了前端收发组件上。
主要作用
为了满足不同距离范围的探测需要,一辆汽车上会安装多颗短程(SRR)、中程(MRR)和长程(LRR)毫米波雷达。
其中24GHz雷达主要实现近程(Short Range Radar)和中程探测(Middle Range Radar),可用于汽车盲点监测、车道偏离预警、泊车辅助等功能。
而77GHz雷达主要实现远程探测(Long Range Radar),可用于自动紧急制动、自适应巡航、前向碰撞预警等主动安全领域的功能。
下图为奔驰S搭载6个毫米波雷达,包括5个短程雷达和1个长程雷达,分别安装在汽车不同部位,以实现泊车辅助、主动巡航控制、制动辅助等功能。
目前毫米波雷达技术主要由大陆、博士、电装、奥托立夫等国外汽车零部件巨头所垄断,特别是77GHz毫米波雷达。
本文节选自《一本书看懂无人驾驶》,新书计划年底出版,欢迎读者关注。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