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就是形容贵州的。身处西南的贵州地形起起伏伏,大约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也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浮现出的是酒和辣椒酱,酒是茅台,辣椒酱是老干妈。除此之外,贵州能让人熟知的事物并不多。贵州这几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快,尤其是大数据产业,更是实现了弯道超车。过去大家觉得贵州山多,交通不便,阴雨天气比较多。今天来看这些缺点,反而成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都知道建造大数据的中央处理系统是建造大规模的集成服务器机房,机房的最佳参照标准有三:一是气候、二是地理、三是用电。贵州地处北纬24度到29度之间,平均海拔1100米。年均气温14℃到16℃,夏季平均气温22.5℃,冬季平均气温6℃到8℃。天然的卡斯特地貌,地质结构稳定,灾害风险低,森林覆盖率49%。贵州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在历史上曾一度是制约贵州发展的不利因素,但是谁能想到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这样的地貌却成为大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天独厚的条件。
大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每天要进行复杂的筛选和运算,从而产生大量能耗,也就是热量,而CPU温度过高容易死机大家都知道的,所以数据中心的温度控制一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贵州有着“天然空调”的称号,常年气温保持在14℃到16摄氏度,即使是夏天气温也在23℃左右,是服务器等设备运行的最佳温度。相比在其他地方要靠电力降温,贵州天然空调的环境,一年还能给企业节约上亿的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