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教育部发文,着力提升这类研究生培养水平,是你的专业吗?

2020年3月3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依托“双一流”建设,深化人工智能内涵,构建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探索深度融合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水平,为我国抢占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

(教育部官网截图)

现状:AI领域人才教育未成体系

我国于2019年在35所高校设置了首批人工智能专业,覆盖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智能医学工程、智能车辆工程等,共1082个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布点,相比2018年增加了86%,已经形成了一批“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

但是,高校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目前,全球共有367所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其中,美国拥有168所,占据全球的45.7%,加拿大、中国、印度、英国位于第二梯队。

课程方面,国外系统完善,学科交叉精耕细作。对于本科来说,主要课程包括数学和计算机课程。

而国内目前尚未成体系,基础理论、原创算法、高端芯片等方面突破较少,师资力量严重欠缺,存在复合型人才培养导向性不强,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问题。

改变:“人工智能研究生”成重点培育对象

为缩短差距,《意见》提出要求,着力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水平:

1、学科建设强调“融合发展”

健全学科设置机制,以学科重大理论和实践应用问题为牵引,促进人工智能方法与技术向更多学科渗透融合。

2、是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复合培养”

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大力提升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3、程体系建设强调“精密耦合”

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大力提升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4、评价机制强调“组合创新”

以成果评价为突破口,科学评价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多种成果形式,推进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分类评价机制,构建有利于教师开展学科交叉研究的人才评价机制。

人工智能人才的壮大,是国家和社会科技进步的过程,它的发展和变化大家目共睹。

高校作为AI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重要阵地,更需要应用好自身学科优势,加快培养符合人工智能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方能让人工智能的发展更好地适应可能面对的新问题,发挥出更强大的作用。

德诺智造温馨提示:复工复产之际,仍需佩戴口罩、勤快洗手、拒绝扎堆、配合检查、拒绝谣言。我们共努力,定能胜疫情!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304A06VBJ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