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漫漫漫游路(七):流量业务的漫游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移动通信的演进主要是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实这是错觉,至少是不完整的概念。

移动通信从1G演进到5G,每一次的升级都是核心网的大变革,只不过这种升级改造是内部的、封闭的,不像直接与用户有关的终端和无线产业,所以核心网的变革往往被忽略。

但是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网络的变迁和运营的调整,主要缘于核心网。核心网的一次次全面升级,从结构上大幅降低了通信业务的实现成本,不仅让移动通信走进了千家万户,还能让运营商有利可图。

要穷举核心网创造的价值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个系列里,我仅谈一个移动电话的业务——漫游,借助这个业务的诞生、成长和演进,揭示移动通信网络的演进轨迹。

第一篇回忆了第一代移动通信的人工漫游,第二篇回忆了第一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以及联网漫游工程,第三篇回忆了第一代移动电话漫游的计费结算历史,第四篇回忆了GSM的核心网如何体系化地解决漫游问题,第五篇回忆了GSM的国内漫游结算以及结算杠杆的价值,第六篇介绍国际漫游的技术实现、结算规则,以及反欺诈的问题。这第七篇谈谈流量业务的漫游。

移动数据通信业务的出现

从第二代开始,就出现了数据移动通信。最初的移动数据通信是这样的:

基站侧完成接入后,将数据送到SGSN和GGSN组成的分组域里,其中SGSN负责对用户的数据访问控制和接入鉴权、移动性管理和会话管理等,起的是路由的作用;而GGSN则是网关,负责完成不同通信协议之间的转换,以及地址的转换等;然后再接入到互联网里。将这些组合在一起,就支撑起第二代移动通信提供的GPRS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

在以话音业务为主的移动通信网络内提供数据通信,这是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创新,但当时还只是小小的一步,GPRS的通信速率非常低,理论速率都才只有56Kbps,就像第一代移动通信提供的话音服务,仅仅满足最基本的通信要求,体验非常地差。

但即便是基于这样的初级低速通信能力,也可以支持一些业务,比如网页浏览、音乐下载、图文阅读等等。移动数据业务的设计者们挖空心思,试图用最小的资源消耗来实现信息的多元化交互。这当中有的是标准的通信业务,比如彩铃、邮箱,有的是行业应用,比如远程抄表,更多的则是第三方合作伙伴基于数据业务的创新。

在2G时代,短信和GPRS是增值业务的两大载体,中国移动创立的移动梦网里,很多SP提供的业务就是以这种低速的数据通信为载体的。之所以称其为"增值业务",就说明其地位是标准电信业务的补充和增值,这就可能有些宿命论了——起初移动电话是固定通信的延伸和补充,后来移动通信超越了传统固定通信业务;移动数据业务最早是移动通信的增值业务,后来变成发展最快、最有活力,也最具价值的业务种类。

移动数据通信的资费与漫游

可能很少有人记得,曾经数据通信是按照时长来计费的。

按照那个时候的计费原则,只要你挂在网上,无论是否进行通信,都在计时范围之内。比如家庭上网资费,是每月多少小时的上网时长,超出部分按分钟计费。

所以,最初移动数据通信的资费也是按照时长来计费的,后来才改为按照流量计费,对此当时还有过一些争议。

更著名的争议是中国移动一些地方公司推出过的10元不限量上网套餐。这个不限量上网套餐最初是为了引导用户使用数据业务,但后来中国移动的业务政策是2G用户不换号不登记升3G,而当初不限量套餐又没有设定太多限制条件,就导致一些不限量套餐的卡被热炒,甚至恶意使用。后来移动发现了这一业务漏洞,试图对这批卡进行回收、限速甚至停机,结果被卡贩子们炒成社会热点事件,折腾了好几年。

3G的网络结构进一步演进,核心网被分割为电路域和分组域,其中分组域全面支持移动数据通信。在通信技术上,3G移动数据通信的路由和话音类似,就是SGSN去HLR去鉴权和寻址,再通过GGSN接入互联网完成接续,所以说全网的用户,都是"漫游"。

我印象中,在3G的移动数据业务开始按照流量进行计费的时候,就没有流量的漫游费了。而且由于数据业务都是一点接入全网的,所以也没有长途费的概念。所以在国内,移动数据通信的漫游主要是通信技术层面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从什么地方接入互联网。

一种方式是由拜访地接入,就是用户在什么地方,就近从这里接入;另一种方式是由归属地接入,就是用户属于什么地区,就从这个地区接入。

一般来说,运营商都选择了后者,这样有助于对客户的话费控制。在第六篇中我提到过,为了减少恶意欺诈带来损失,拜访地运营商需要向归属地提供高额报告,而这种风险的产生根源,就在于用户的归属地是没有用户话单,不掌握客户的消费行为,无法实施欠费风险控制。因此在设计流量漫游业务时,通信标准建议由归属地进行客户的鉴权认证之后直接接入互联网。

但这种接入方式会占用较多的传输资源,用户在A地,在B地接入互联网,那么AB之间的长途电路就会一直占用。所以客户规模超大的中国移动就选择了比较特殊的接入方式,仍然延续拜访地接入互联网,这样可以省掉很多长途路由。

这种方式的代价,就是欠费风险控制仍是全网需要统一解决的问题,为此IT部门需要投入更多新的能力和资源。可是相对于网络的投资来说,这点儿投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国内漫游可以这样做,国际漫游就不行了,所以中国移动的数据移动通信国际漫游时,就采用归属地接入的方式。而这样做的另一个效应就是:即便你在国外漫游,上网的时候互联网接入点仍然在国内,依然在墙里面。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1103A07DMZ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