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中间品贸易隐含碳排放流向追溯及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库对比研究

作者:乔小勇 李泽怡 相楠

简介:乔小勇,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李泽怡,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相楠,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刊期:《财贸经济》2018年第1期

中间品贸易隐含碳排放流向追溯及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库对比

——基于WIOD、Eora、EXIOBASE数据的研究

中间品贸易的迅速发展与扩张一方面强化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另一方面也使得商品在国际贸易流动中隐含的环境负荷发生跨境转移。全球价值链重塑与变革下生产的碎片化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消费的跨境分布,引致了国际社会相关权威专家、学者对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与责任划分这个环境政策科学问题的重点关注。选择正确的核算方式、追溯部门间的环境联系是厘清产业间碳排放关系、明确各国碳排放责任的重要基础。同时,数据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活力,因此,有针对性地使用与自身研究内容与结构高匹配的数据,可以提高研究过程的质量和研究结果的可信度,进而为决策部门提供指向性强、可行性高的政策工具与政策建议。

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多是基于WIOD数据,对全球价值链及其衍生的知识规律、相关的经贸问题进行研究剖析。但是,WIOD统计主体为欧盟及其主要贸易伙伴,其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多数发展中国家覆盖范围并不够。当前国际上权威的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库有多个,且在统计国家范围、时间序列长度、部门分类细化等方面各有优势。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相关账户的一致性,本研究选择WIOD、Eora、EXIOBASE三个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库,依托中间品隐含碳排放问题,从乘数因子层面对其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借鉴Steen-Olsen等(2014)运用的产业部门公共分类系统,尝试对WIOD、Eora、EXIOBASE进行重新编制,研究各个国家和地区及其细分产业部门在数据库整合前后碳排放系数与碳排放量的变化,并将其可视化、分析国家-部门间的差异。

庞大的数据量与地区和部门对应关系的处理是重新编制世界投入产出表过程的关键基础工作。通过比较分析整合前后乘数因子的变化以及对全球碳排放的测算,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数据库整合前后对碳排放的测算结果中,世界其他地区的变化比例较大,但对全球总量影响不大;EXIOBASE乘数因子的整合效应明显高于WIOD与Eora,且整合部门的多少与整合效应是否显著并不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因子变化的方向和大小是被整合部门共同作用的结果;数据是否缺失、数据分类是否细化、数据统计口径是否一致是不同数据库核算差异的主要来源;从总量上看,发达国家是碳排放大国,但目前国际上“南北碳转移”问题突出,发展中国家生产侧排放大于消费侧,发达国家相反。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20B0ITYE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