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高新区以国家光伏建筑应用试点为契机,秉承“顶层设计、分步实施、集约实用”的原则,依托国网蚌埠供电公司、安徽莱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工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光伏产业深度嫁接,创新打造“光伏建筑一体化监测智慧平台”,实现了对重点光伏电站的集约化智能化管控,在减污降碳、保障电网安全、培育绿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主要做法
搭建智慧中枢,实现“终端覆盖+数据集成”。研究开发智慧平台基础框架,构建集综合态势、电站详情、节能减排、发电预测等14项功能于一体的应用系统,对全市214个重点光伏电站实施信息化、动态化的集中统一管理,为后续数据价值挖掘奠定坚实基础。在重点电站核心组件上部署智能数据采集装置,实时采集运行状态及发电数据,并利用5G物联网络高速回传至平台,确保关键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多维立体感知,植入“全景可视+人工智能”。创新融合地理信息(GIS)与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分布式光伏电站及其周边环境进行360度全景数字画像,使发电数据、资源利用率等关键要素直观可视呈现,打造“一屏统管”数字孪生空间。运用大数据计算、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历史与实时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催生平台发电功率预测、设备故障预警、态势感知和联合调度等高级功能,满足日常管理、运行优化和灾情预判等需求。
深挖数据价值,赋能“协同管理+决策支持”。依托平台动态数据,支持在国内率先实现光伏建筑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监管、同步验收”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提升了项目落地效率与质量。整合光伏项目从规划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数据,构建专属数据库,通过智能统计分析和高阶数据挖掘,为政府合理分配区域用能指标、制定能源双控政策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亮点成效
管理效能跨越式提升。
平台接入214家重点光伏建筑,实现了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集中动态监测,解决了“分布散、品牌多、信息杂”和“信息孤岛”的根本性难题。实现能源双控指标可视化管理和“一张图”呈现,为政府实施精准调控、超前预警提供了强大抓手。
降碳路径前瞻式探索。
成功探索“政企联合、数据打通、产业协同”新模式,不仅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更为同类地区提供了数字化“精准降碳”解决方案。目前,平台已获得16项知识产权(含4项国家发明专利),在第三届国际新材料大会上获央媒报道,成功入选国家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项目。
多重效益叠加式呈现。
平台提供的能效分析与风险预警服务,帮助电站业主提升发电效益约5%,并有效防范设备安全风险。支持单体铜铟镓硒薄膜光伏建筑并网容量达568兆瓦,年发电量约5.39亿度,相当于每年节约16.24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约40.44万吨,显著提升减污降碳成效。
来源:省厅综合处
编辑:刘宇 | 初审:唐洪全 张鹏
审核:陈卫 费文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