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缺觉”和“睡不好”困扰着每一个打工人,睡眠经济成为潜力无限的“蓝海”。智能床垫,这个曾经只出现在五星级酒店的高端产品,如今正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智能床垫的工作原理
与仅提供基础支撑和舒适性的普通床垫相比,智能床垫是利用大数据与传感器控制影响睡眠状态的智能化床垫。国家标准《智能床垫》(GB/T 46272-2025)规定,智能床垫是通过人机交互、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以及处置调整或其他智能化技术,实现床垫形态和功能控制等一种或多种功能的软体家具。
智能床垫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内嵌传感器获取人体特征数据,并将其储存到云端,在云端对用户的睡眠状态及质量进行分析,提供贴合身体曲线的支撑方案,控制系统根据支撑方案智能调节床垫的软硬度、支撑度来改善用户睡眠。我国行业标准《无拘束监测智能床垫》(MZ/T 180-2021)将智能床垫分为床垫部分和计算机工作站部分,并进行了详细说明。
MZ/T 180-2021:智能床垫原理示意图
GB/T 46272-2025将智能床垫分为智能弹簧软床垫、智能棕纤维弹性床垫、智能发泡型床垫和其他智能床垫四类;MZ/T 180-2021将智能床垫分为标准型智能床垫和薄型智能床垫两类。
标准型智能床垫结构示意图
薄型智能床垫结构示意图
智能床垫的助眠密码
支撑力度
智能床垫的助眠功能并非简单地由“高级弹簧”实现,而是通过多维技术构建睡眠生态系统。其内置的传感器可实时捕捉人体压力分布,通过多档调速系统动态调整支撑力度,针对肩、背、腰、臀、腿五大核心部位进行精准支撑,使脊柱保持自然生理曲度,减少夜间翻身次数。
调节温度
有些智能床垫采用相变材料或主动控温技术,将睡眠微环境维持在人体最适宜温度(约26℃)。一些智能床垫还可以通过毫米波雷达监测心率、呼吸节律等生理信号,联动助眠音频形成“声场+体感”协同干预。GB/T 46272-2025规定心率监测范围:40bpm~120bpm,误差≤5bpm;呼吸率监测范围10rpm~35rpm,误差≤5rpm。bpm 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rpm 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止鼾功能
打鼾的本质是上呼吸道周围脂肪堆积或软组织如舌体肥大导致气管塌陷而产生的气流受阻,而智能床垫的止鼾功能主要通过物理改善气道通气功能的手段实现。当智能床垫检测到鼾声时,通过气囊或电机抬升背部15°~30°,使颈部脂肪堆积或舌根后坠减轻,呼吸道阻力降低,从而达到止鼾和改善睡眠的作用。
智能床垫该如何选购?
看电机
既然是智能床垫,肯定需要依托内置的电机来实现一系列智能功能。电机往往最易被忽略的就是声音,如果声音太大就会造成噪音,影响睡眠。GB/T 46272-2025规定,产品在调节、按摩等工作状态时产生的最大噪声应≤55 dB(A)。睡眠模式下,加热、自适应等调节状态时产品产生的最大噪声应≤30 dB(A)。
看功能
作为高科技产品,功能肯定是首当其冲考虑的因素。比如:零重力模式、电视观影模式、瑜伽模式、唤醒模式、止鼾模式等,除此之外,牵引拉伸,睡眠健康监测,智能家居联动等加分功能也非常实用。比如打工人下班后可以在睡前选用零重力模式和瑜伽模式让身体放松,消除疲劳感。
看软硬调节
是否具备软硬自由调节的功能是智能床垫的分水岭,用户躺上去后可以根据身高体重自动调节床垫的软硬度,也可以手动DIY分区调节,不仅调节肩、腰、臀3个区域的软硬,也能实现左右分区调节,这样夫妻2人一个睡软一个睡硬就可以同时实现。
智能床垫在拥有舒适性、智能化的同时,价格也远贵于普通床垫。大家在选购时应结合自身的需求,理性选择体验感佳、售后服务有保障的产品,让这张“聪明”的床垫真正发挥守护家人睡眠健康的作用。
内容参考
1.《无拘束监测智能床垫》(MZ/T 180-2021)
2.《智能床垫》(GB/T 4627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