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规模一度仅有30株,如今获得新生,丰都车前是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传奇。
一、发现与命名
2001年,三峡水库蓄水前夕,植物专家在重庆丰都长江江心岛发现了1种从未被记载的植物:叶片似剑,花穗淡黄,分布在即将因三峡水库蓄水而淹没水下的江心岛上。2002年赵子恩和王勇将其作为疏花车前的新变种(Plantago erosavar.fengdouensis)发表(J. Wuhan Bot. Res. 20(4): 63, f. 2 (2002));2004年,王勇和李振宇将其独立成种(Plantago fengdouensis)(Acta Phytotax. Sin. 42(6): 558 (2004))。自此,珍稀植物丰都车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图/江城暮)
二、植物学和生态学特征
丰都车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车前科车前属多年生草本,叶片带状披针形,长达40厘米,穗状花序15厘米,花萼裂片具龙骨状突起。它的原生境极为狭窄,主要在四川、重庆和湖北长江上几个江心岛的消落带,6月开始淹水,10月露出水面,常与秋华柳、疏花水柏枝等形成灌丛。为了适应上述水文节律,丰都车前形成了独特的生长节律:每年4-5月开花、结果,夏季(5-9月)洪水期休眠枯萎,洪水退去后再萌新芽。采用“水陆两栖”生存方式的丰都车前,不仅是长江生态环境的“活化石”,对于研究植物特殊环境生态适应和进化机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图/江城暮)
三、保护历程
2001年丰都车前野生种群被发现后,与时间赛跑的抢救性保护就已展开。前后花了一个月时间,从即将因蓄水淹没的江心岛抢救出近300株丰都车前至国立机构实施迁地保护。由于丰都车前已完全适应“半年淹水、半年露头”的“水陆两栖”生境,对迁地保护的设施和条件要求非常苛刻,至2006年迁地种群仅剩30株。面对丰都车前的生存危机,科研人员展开了多方面的抢救性保护。2021年,太空育种是一次有益的尝试。4000多颗丰都车前种子进入太空。2025年,500株“太空苗”被自然回归到湖北秭归与原生境类似的江心小岛并定植成功。与此同时,丰都车前组织培养和分株繁殖的技术难题也已攻克,培育出上万株人工植株,在实现迁地保育的同时,为后续野外回归奠定了基础。
(图/江城暮)
四、保护策略
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重庆境内丰都车前分布的江心岛陆续被完全淹没。就在人们为原生境丧失而扼腕叹息的时候,好消息陆续传来。2023年,四川宜宾发现了约1800丛丰都车前,这是目前已知该物种最大的野外居群。2025年,湖北宜昌发现了丰都车前野生群落。建议在迁地保护和自然回归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四川和湖北野生种群的就地保护、科学研究和长期监测。同时,这些新近发现的野生生境,也是后续开展自然回归的理想备选地。
(图/江城暮)